芒康盐井古盐田

陈昌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芒康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有盐田3454块,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64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2013人。 盐的生产方式是 世界上唯一的、 最古老和最原始的。管子将卤水引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年产盐量约300万斤,收入100万至130万左右。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八宿县、芒康县、林芝的察隅县外,还销往四川的巴塘县、理塘县、康定县,云南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盐井是块风水宝地,盐井村就驻扎在山神的怀里,因为这里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国道214线的必经之路。历来就是各种商品集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编辑:陈昌荣(本文数据参考网络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