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集镇王胡同村:依托“党建+807” 工程,打造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

芦笋之乡苏集镇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里来”制约着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苏集镇王胡同村积极与县财政局农担处对接,实施“大田托管”智慧金融服务模式,用金融的力量破解大田种植“难、贵、烦”,赋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p> 党建引领群众、集体双增收 <p class="ql-block">  王胡同村两委班子多方咨询,倾听农户声音,分析当前形势,了解到合作社可以通过政策性担保获取启动资金,将流转的土地托管给第三方种植公司,村民获取保底分红收益。目前,王胡同村两委班子共流转土地300亩,原每亩800元的土地租金提升到现在每亩1000元的保底分红收益。仅此一项,每亩地就增收200元,为农民增收6万。根据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第三方托管公司负责生产性经营,最后利润实行五五分成,最后村集体还可获取一定盈利。若每亩地盈利400元,村集体可分到200元,便可再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万元。</p> 给钱给力,破解三农难题 <p class="ql-block">  为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我多次到单县考察学习,了解到“大田托管”新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本村土地,委托专业托管机构提供全过程种植托管服务,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出申请,山东农担公司提供政策性担保,贷款50万元,财政贴息后年利率2.35%,极大降低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融资成本。资金用于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和种植成本费用,同时通过“大田托管智慧服务平台”进行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记录,通过线上采购、线上资金支付、线上收益自动清分,实现收入、成本、费用、收益、分红全过程透明,建立了共信机制。运用“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政策工具,通过集约经营土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形式,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户受益,农业增效。</p> 三步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p class="ql-block">  第一步土地流转。村党支部确定合作社白名单,合作社统一流转农户的土地,农担公司提供政策性担保,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向银行进行贷款,用于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和种植经营费用。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以入股或流转等形式进行集约化,并通过线上注册实现地块信息数字化管理。</p> <p class="ql-block">  第二步种植服务托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农事服务招标,中标社会化服务商提供全过程种植方案,约定种植成本,预估产量和收益分红比例。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托管服务商建立共管账户,线上审核资金用途,线下监管农事操作,系统自动进行订单结算,实现贷款资金透明化,农事管理科学化。</p> <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收益分配。在粮食收获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种植服务商共同确定粮食收购企业,粮食销售后,销售资金汇入账户,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全过程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由系统智能核算,合作社、服务商按利润五五分成,按每亩地利润400元计算,村集体可分到200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p> 反馈民生,共享发展福利 <p class="ql-block">  党支部通过产业与民生相结合,让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五保户土地入股,年底分红;让闲置劳动力来合作社务工,发放500-800元不等的工资;收益还惠及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大学生”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  下一步,王胡同村党支部将继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松劲,全面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做先锋,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p>

合作社

领办

党支部

流转

托管

土地

种植

集体

每亩

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