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启章:好书不厌百回读

飞雪迎春

<p class="ql-block">一本书读后自以为读懂,束之高阁,不再理睬,这是读书的大忌。北宋年间,大文学家苏轼的朋友安淖淳参加科举考试落第,苏轼写《送安淖淳落第诗》传授读书之道。诗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说一本好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读的遍数多了,深入思考,自然了解书中的意思。从形式上看,此诗句讲的是读旧书,即古人之书,其实,无论古今,读书的道理是一致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历来如此。今天可以将旧书改为好书,此句改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成为我们读书的座右铭。好书要反复攻读,反复专研才会收获满满。这是读书的成功之道。“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这是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通过读书总结出来的一句名言。任何一本书,读的遍数愈多,书里边的内容在大脑中反复的次数就愈多,因而所得到印象就愈深,理解也就越透彻,这是读书的经验之谈。革命导师的十分重视重复学习的。列宁对于马克思的每一本著作,都是逐字逐句地加以研究,有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对某一个问题发生了疑问,他总是说“请教马克思”。他夫人纳.康.克鲁斯卡娅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文中写道:“当生活提出新的问题时,列宁就重新阅读他早就熟悉了的马克思和恩克斯的著作,常常从他们哪里找到使其激动不安的问题的回答。”请看,伟大的导师列宁尚且如此,可况我们呢?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们不能轻易地满足已经学习过了,正确地态度应该仔细地、反复地阅读它,一遍、二遍、三遍...... 毛主席读书采取广读和精读相结合,以精度为主。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革命大书都反复阅读,《资本论》读了3遍。史学巨著《二十四史》读了3 遍。《资治通鉴》读了17遍。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他从13岁开始读,直到晚年仍在研读。好书不厌百回读,常学熟记意自新。重新学习可以释疑,弄懂以前尚未弄通的问题。遇到好书必须养成不厌百回读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