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于2022/6/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小跟着姥姥长大,对姥姥有说不尽的感激,说不尽的思念。从我记事起,就一直跟着姥姥,有时候在姥姥家吃,有时候在姥姥家睡,听姥姥讲故事,也跟姥姥去串门。等到我们长大成人了,眼看要享福了,她却离开了我们。眨眼间,她走了这么多年了,但是跟她在一起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也让我不能忘怀。故写此文,以纪念姥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虔诚的佛教徒。每年过节,适逢初一,十五,祭拜的日子,作为虔诚佛教徒的她,让我们几个孩子来帮忙。通常是洗干净手之后,还要用酒搓一下手,而后才可以帮忙摆放贡品,拿纸点香,端茶倒水,忙前忙后的好开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拨脚的老太太。古人以小脚为美,三寸金莲,忘记了问姥姥有没有裹过脚,只记得很多次,她坐在炕头上,弯着腰,拿着针,小剪刀,挑拨着脚上的“鸡眼”。还记得有一次为了把硬的鸡眼泡软,她穿着妈妈买的新水鞋,里面倒满了水,这样泡着。其实现在看来只需要一个小的手术就搞定了,就可以完全的根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勤快的姥姥。姥姥的勤快要从麦秋和大秋说起,所谓的麦秋和大秋,也就是小时候的六月和十月,这两个收获的季节。割麦子,掰玉米,全都是手工作业。麦收的时候,有的人家还用手直接拔,拔麦子。用镰刀的也比较多,到后来半机械化了,改成用拖拉机割麦子的机器,脱粒机也取代了场院式的打麦场。掰玉米到不是难事,关键是秸秆需要人工来拔,借助的工具则是一个锄头,景县话叫“把锄”。这样的活,至少得弄个两到三个礼拜,此时的姥姥就成了专业的后勤队员,记得给两个舅舅家,蒸馒头,东院一锅,西院一锅。因为农忙的时候,大人们都在地里干活,午饭都忙得顾不上吃,煮点鸡蛋,带着馒头咸菜,就在地里凑合一顿,至今农忙的场面还仍然记忆犹新。后来,半机械化了,也跟着姥姥去拾麦穗,回来之后就倒在西屋里,后来就攒了满满的一屋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姥姥的三轮车。记得三四年级的时候,姥姥出门经常是我们骑大的自行车带她出去。后来为了姥姥的出行方便和安全,卖掉了捡来的麦子,经过再三考虑之后,买了一辆天蓝色的三轮车。那时候还为了买一个小型的,还是大一点的,犹豫了好久,也在为要不要手刹纠结了很久,人家说带手刹的容易坏,毕竟这在当时,也算姥姥家的一件大事。于是,这个不带手刹车的小三轮,也就陪伴了我们很久。去小姨家,去大姨家,回她的老家周八庄,去苏老家,去景县,总之去了很多的地方。还记得去桑园的路,有一大片的树木遮阴,中途姥姥还要换骑一段。去李庄大姨家的路上,我们也要注意水坡的铁塔,否则,一不小心就跑过了,骑到连镇去了。对于这个小车,姥姥也是格外的爱惜,平时在她的西屋里,擦拭的相当干净,然后用一个布片盖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庇护所。小时候经常挨打,经常惹爸爸生气,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来回不要一分钟的姥姥家,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我的庇护所。因为只有一户之隔,惹爸爸生气,尤其是到了初中的叛逆期,更是三句话不到就吵起来了。吃着吃着饭就顶对起来了,人家说,愁人见面,分外眼红。我们家是父子见面,分外眼红。这样,隔三差五的,我就跑去姥姥家。姥姥给我做吃的,喝的,等过两天,就再回来。也许是这个原因,更拉近了我和姥姥的距离。对于姥姥的话,我们也是言听计从,也许有违抗父母意思的时候,但是却从来没有违背过姥姥的嘱咐。也经常被姥姥带着去串门,和姥姥去赶集,去吃庙会上的驴肉盒子,去买大集上的江米切糕。父母不在家,就把我和妹妹丢在姥姥家,吃姥姥砂锅煮面。初中早晨,姥姥也是早起给我们烤好馒头,或者包子,让我们吃点热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姥姥爱抽烟。虽然那时,爸爸和姥姥的关系不是很好,但是在孝敬老人这方面,爸爸也是从不含糊。姥姥爱抽的烟,是官厅牌的,黄色的包装,没有过滤嘴。偶尔姥姥没有烟抽,我和妹妹就去找爸爸要,爸爸抽的的牌子则是迎宾牌,白色的,过滤嘴。爸爸也不小气,总是要两根,给四根,也有时候就把半包带过去。有时爸爸挣了钱回来,买了吃的,小菜啊,兔肉啊,烧鸡啊等等,也总是跟妈妈说,给姥姥送点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干净的姥姥。除了家里收拾的干净以外,她的穿衣也总是很整洁,无论是春夏秋冬,给人一种利利索索的感觉!灰蓝色的上衣,裤子,一双小巧玲珑的鞋子。冬天则是一个褐色的毛线帽子,一双当时特别流行的大头的棉鞋,一件绿色军用棉袄。也记得夏天天气热,让我和妹妹去给她搓背,给她帮忙清洗那个有灯的落地扇,给她挂蚊帐,买蚊子香,用小喷壶去打蚊子药。冬天跟姥姥睡的经常是三个娃,里面一个,打横的一个,小床上一个。大家上学之后,她就把被卷,放在炕的一头,整整齐齐的,上边摞着几个四方的被子还有一个毛皮的小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姥姥的压岁钱。过年时候,姥姥都会准备好各个孙子孙女的压岁钱。没有钱包的姥姥,总是习惯性的把钱包在她的小手绢里,然后卷起来,两头系上,这样钱被保存的完完整整。除了是个干净整洁的人,姥姥也是个仔细的人。过年的钱,要新票,迎新年,也给大家新的希望。姥姥也提前把新的票子准备好,大家起来吃完饺子就来拜年,领压岁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吴家的家堂。做为原来的大户的老吴家,也有些自己传统的家风。妈妈说原来老吴家的成分是地主,虽然不是那种富得流油的地主,就是家大,人多,被划成了地主而已。姥爷的亲兄弟两个,姊妹三个,老吴家 忠字辈的都是我的姥爷,下一辈的都是我的舅舅。这些舅舅们,从我们镇的东头一直延续到西头,十几家子是有的。姥姥在世时候,就左打听,右打听的把老吴家的几代人,整理出来了,还专门去了趟李庄,找了大姨的公公来帮忙写这个家堂。家堂和家谱的不同在于,家堂更简单一些,只是记录的祖先各代的名字,而家谱则记录了个人的生平,内容多一些。不辞辛苦的姥姥,也算是给老吴家做了一件大事,为姥姥这个带大五个儿女,为他们成家立业的老吴家的儿媳妇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年的素饺子。老吴家的传统,过年吃素饺子,寓意肃肃静静,希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意思。姥姥的传统,妈妈继承下来,所以我们家饺子也是每年都是白菜馅。北方的大白菜,秋后收了,要放好,码好,盖好,不要冻了。作为秋后北方的主要蔬菜,除了白菜的饺子以外,白菜辅助的白菜面条,白菜邦子可以腌白菜,拌白菜芯也挺好吃。过年的饺子还有吃钱的传统,开始是一分的硬币,后来就改成了一毛的硬币。洗好硬币,等包的时候,夹在里面,谁吃到谁有福。这也是过年吃饺子的时候最期待的一个事情。有时候,小心翼翼的吃,怕吃到咯牙的钱饺子,姥姥也说过年的饺子,要多吃有福。煮饺子的时候,留住盖碟(景县话成gai die.高粱秆做的篦子)中间的饺子,这叫饺子心,寓意年年有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帮大姨收棉花。假期周末,在姥姥的组织下,大伙跟着姥姥去大姨家帮忙,因为大姨家的地比较多,所以大家就抽一天,集中帮她把棉花收一下,把地里的庄稼整一下。表兄妹,表姐弟,大家一起干活,你追我赶,谈笑风生,好不热闹。等到下午日落西山,大家就骑车回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桑园走亲戚。姥姥不仅含辛茹苦的带大了她的五个子女,也苦口婆心的带大了我们兄弟姐妹十个孩子。小姨家的娃是最小的两个,真真和乐乐,后来乐乐那段时间一直生病,姥姥就让他改名为小勇,让他勇敢的成长,勇敢的闯过去的意思,也寄托了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去小姨家星期六去,星期天下午就往回走,玩了一天,乐了一天,晚上回家就要补作业。经常就是,愉快的假期,迟到的作业。写到大半夜,有时候周一大早也要加个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安保佑符。忘记了小时候的哪一年了,家家户户的小孩都给带上了小葫芦的平安符,姥姥也给大家每人做了一个,请来了会写毛笔字的东平的爷爷帮忙。放学后,姥姥也给了我一个。一个红色的符,和一个红色的绳子挂在脖子上,上面写着“长命百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姥姥的娘家人。姥姥的老家是刘集周八庄,家里有两个侄子,也就是我的两个表舅。亲姑亲侄的关系很好,也一直维护了很多年,在姥姥的带动下,也让我们这一代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老话说,亲戚在走,关系在处。话糙理不糙,经常走动才能让亲戚关系,邻居关系,同事关系等很多变得不那么生疏。记得两个表舅来赶集也给姥姥带一些这个,带一些那个。姑长,姑短的好和谐。逢年过节,我们也去表舅家,走访一下,相互问候一下,聊聊天,唠唠嗑,也挺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庄的老中医。那时候还没有买三轮车,姥姥要去看病需要骑自行车带着她去,开始时候也是很紧张,毕竟自己骑车总是很随意。出门带着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妈妈也再三的嘱咐,遇到不好骑的路要下来,我也是满口答应着。第一次出门,妈妈把姥姥扶上车子,让她抓紧我,娘俩就这样小心翼翼的出发了。时刻保持警惕的我,也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路上车来车往,既要避开车辆,也要注意不要往边上靠的太近。因为赵安公路来往只是一条路,左右两边是两条排水的水沟。到了之后,老中医把脉,望闻问切之后,就写了一个纸条,回去药材去抓药。有时候找这个医生看病的人也很多,需要等上很久。有了第一次骑车,也就有了第二次带她出行,姥姥也高兴的给人说我中用了,这也让受到表扬的我打心底的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病吃的热鸡蛋。忘记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发烧在家躺着,连睡带醒的折腾到晚上了,晚饭过后姥姥来看我,用她饱经沧桑的大手,摸摸我的背,也掐掐我的额头。说掐额头可以出出火,让头不再疼痛,完了之后,又从她的边排扣的衣兜里拿出来煮熟的鸡蛋,递给妈妈,说还热乎,让我趁热吃。暖暖的鸡蛋,暖暖的热心,吃在嘴里暖,爱在心里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点都是美好,滴滴都很难忘。姥姥是可爱的,姥姥看大的娃,也是幸福的。时隔多年,那些年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那些年留下的美好也让我们倍感珍惜。无可厚非,姥姥是我们兄弟姐妹十个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心存感激,也让我们把这份沉甸甸的爱传承下去。希望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您的这些儿女们,子孙们都平安,幸福。也祈求天堂的您一切都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忆姥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往事暖纯真,和谐记忆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都难忘,再现祖孙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