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暑过后,正是浦东郊野早芦粟成熟的时候。今年雨水较多,它的生长期自然延长,原来这段时间能吃上的芦粟,足足晚了一周。 </p> <p class="ql-block">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早芦粟也在这个季节播种。记得小时候,每当此时,母亲总会用铁鎝翻松土地,把芦粟籽撒进泥土。一场春雨过后,秧苗带着清新诱人的翠绿,接二连三地露出芽儿,慢慢舒展开玲珑的身躯。待长成一柞多高,母亲将秧苗一根根拔起,在自家的菜畦、什边,种上百来根芦粟,备充消夏的“饮料” 。 </p> <p class="ql-block"> 移栽后的芦粟,拔节添叶,秸秆越长越高,越长越苗条。微风轻拂,夹种于其他作物排排对对的芦粟,摇曳着丝绦般的片片长叶,宛如裹着绿裙翩跹舞动的美少女,惹人怜爱。 </p> <p class="ql-block"> 过不了多久,芦粟像稻子一样抽穗结籽,籽儿在骄阳热浪中转红变黑。黑籽表征芦粟熟了,撕开外壳,咬上一口,可以看见里面红色的糖心,穗籽有糖心的芦粟比尚未熟透的白心芦粟来得甜。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夏季里,城里人常吃常喝的冰棒、汽水......庄稼人很是稀罕。但乡亲们也有闲来过嘴的消夏“饮料”,那就是田野里串串对对的芦粟,它甚至比冰棒、汽水更自然、更生态、更甜蜜。 </p> <p class="ql-block"> 那时大热天的饭后,母亲总会去田里掰芦粟,成捆地拖进屋里,或放在场地上,先用手拍掉秸秆上的叶子,再拿刀去梢截根,一节一节地断开,放在大竹篮里。一家人团团围坐嘶拉嘶拉地吃芦粟。遇着乡邻串门,母亲递过凳子邀他们加入同吃。他们一边吃一边直夸我家的芦粟甜,赞扬母亲会劳动,其实这是一种礼节性的客套。然后拉拉家常,说说农事。有时因为人多不够吃,邻居会悄悄地去掰芦粟,捧来一大捆,拍叶断节,大家又开始吃了,吃得互相不分彼此。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去田野割猪草、挖蚯蚓,饿了渴了,往田埂、河边一坐,眼前就是芦粟。油绿的叶片随风摩挲,诱人的清香掠过鼻尖,心里痒痒的,顺手掰一根芦粟,充饥或者当“饮料”喝。若凑巧被东家撞见,他们会看见只当没看见。这是乡里乡亲的纯朴宽厚。 </p> <p class="ql-block"> 出门、下地,乡亲们常常拖着一根长长的芦粟。拗一节,撕一节,一边嚼,一边咽,一边直喊甜。从梢吃到根,不知不觉,一根芦粟吃完了,还觉得一路那种清凉甜、蜜到心的惬意没享够。 </p> <p class="ql-block"> 吃过芦粟的都有过“出血”经历。撕开的芦粟皮很锋利,一不小心手指就会被划破,鲜血淋漓。若伤口小,从芦粟皮上刮点白色粉未,涂在出血的地方,一歇歇血就被止住,比云南白药还管用。母亲说,芦粟知道皮会划伤手的,所以就自做郎中自备药。 </p> <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芦粟还有解毒通气的功效。不是吗?小孩在夏令日食3支芦粟,就能不生或少生“热疖”。如果感到胃肠不通畅,吃上几节芦粟,肚内就会咕噜咕噜地翻腾,不一会儿,上打饱嗝下排浊气,顿觉舒气回肠、神清气爽。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八月半吃芦粟可壮腰,叫撑腰芦粟。 </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芦粟梢上甜、甘蔗根上甜”。其实不然。芦粟最精华的部分是中间的四五节,节长味甜,入口松脆。梢部的几节,不见得比中间甜,感觉还有点酸涩。根部的那几节,尽管比中间疏松,却甜度淡化,味同清水。</p><p class="ql-block"> 吃芦粟吸吮的是汁水,咀嚼的何曾不是生活的味道。无论从梢头吃到根部,还是从根部吃到梢头,一如生活的滋味,有时平淡丝涩,有时淳美甜蜜,有时清水寡淡。这些不同的生活况味,不用担心“嚼”不出,只因都曾经历过……</p> <p class="ql-block"> 文字:汤加</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