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高温天气持续不断,酷热的天气给大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防暑降温成了大家关注的要点。那么,夏季我们应该如何防暑降温?夏季防暑降温小妙招给你帮助。 一、中暑的几种临床表现<br> 1、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这种中暑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br> 2、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br> 3、重症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br> <div style="text-align: left;">二、中暑的预防</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br></div> 三、出现中暑症状的处理<br>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br> 2、补充水及电介质。<br>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br>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四、夏日防暑降温水果来帮忙<br> 夏日炎炎,如何才能防中暑?高温袭来,怎样才能解暑气?专家说,多吃些瓜果有助于缓解夏日的中暑情况,当然也要吃对了才管用:<br> 1、防暑水果绿豆: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安神等功效。绿豆汤是常用的清暑解毒剂,常吃绿豆汤还可消暑养胃。<br> 2、防暑水果西瓜:性味甘寒。西瓜可缓解中暑、发热、心烦、口渴等状况。但胃寒、腹泻的人不可多吃。<br> 3、防暑水果黄瓜:含维生素A、C及钙、磷、铁等成分,而且含钾特别丰富。<br> 4、防暑水果丝瓜:丝瓜做汤喝,有消暑解热、利尿、消肿的功效。<br> 5、防暑水果苦瓜:有清热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压的作用。据研究,苦瓜含有一种叫“多肽-P”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降糖功效。<br> 6、防暑水果木瓜:含蛋白质、维生素B、C、G及蛋白酶、脂肪酶等,有清热、解暑、助消化、健脾胃的效果。<br> 7、防暑水果草莓:草莓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热、除烦。<br> 8、防暑水果大豆:大豆在滋阴、去炎的同时还能补充因为高温而大量消耗的蛋白质。 五、中暑后的饮食大禁忌<br> 夏季,天气炎热,特别是进入盛夏后,湿度明显增大,空气流通性差,更加显得闷热异常,常在室外劳作的人们或抵抗力低的人,很容易中暑。中暑后除及时采取治疗外,在饮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br> 1.忌大量饮水<br>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div>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br>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br></div><div>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br>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br></div><div> 4.忌单纯进补<br>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div> 夏季防暑小妙招,让你的夏天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李建华 审核:李静</h3>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