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徐镇老街的蛛丝马迹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  新冠疫情非常时期过后,可以出门散散心了。然而形势仍然不很乐观,不敢走得太远,只好在生活圈子徐家汇地区兜兜转转,今日我将要出去寻找一下徐镇老街的蛛丝马迹。30年前,徐家汇没有东方商厦和港汇恒隆广场,也没有虹桥路,华山路、衡山路、肇嘉浜路、漕溪北路交汇的以西地块叫做徐镇老街。路口中央称为鸭蛋花园的绿地就像一个小岛,“岛”中的一座“碉堡”就是徐家汇的地标,这是法租界公董局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建筑。后来“碉堡”上长满了爬山虎,直到1990年代衡山路地道打通,它才彻底消失。</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徐家汇街道,以前就叫徐镇路街道。徐镇,即徐家汇镇。说到徐家汇,就要从徐家讲起了。话说南宋淳祐元年(1241),文科状元徐俨夫的八世孙徐广文,浙江温州平阳县人(今属苍南县),年幼随先世到中州(河南),由于北方的气候条件不适再到苏州,明正统年间(1436-1449)携家迁居上海县法华汇,他就是明代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的高祖。徐光启的祖父经商,得以在上海老城厢(南市)太卿坊购地建宅,据说徐光启就出生于那里的祖宅里。太卿坊指纪念明代太常寺少卿沈瑜的牌坊,清初太卿坊在动荡中遭焚,徐家房屋仅剩最后一进,它面阔九间俗称“九间楼”,即今乔家路234-244号,此宅在清代由徐光启后人卖给了朱姓人家。当然也有史料称,九间楼”不是徐光启祖宅,而是他和儿子徐骥共同完成的旧居,光启南路250弄6号“徐光启祠堂”才是他从小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故居。不过,徐氏一族的根始终在法华汇。明代方志记载,法华汇在法华镇东南二里许,因法华浜(李縱泾)与肇嘉浜、蒲汇塘交汇得名,时为沪西荒僻地。明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病逝,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他的遗体安葬在蒲汇塘土山湾北面,此后徐氏后裔在此结庐守墓,繁衍生息。这里初名“徐家厍”,“厍”的意思就是村庄,后渐成集镇,所以法华汇至此变成徐家汇镇了。</p> 徐光启皈依天主教,其子孙亦均奉教不辍。徐氏后裔在住宅附近建造小教堂,于是产生了磁场效应,信教者纷至沓来。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借鸦片战争之机重新来沪传教,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法国通过中法签订的《黄埔条约》取得保教权。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天主教江南教区选择水上交通便捷且具有天主教传统的徐家汇建造耶稣会会院。此后,耶稣会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今徐家汇东自天钥桥路、西至文定路、南起斜土路、北到虹桥路这块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地区,称为“徐家汇教堂区”,并将其置于法租界当局的保护之下,号称“远东的梵蒂冈”,这个也是后来徐家汇市面日益繁荣的一个因素。 南官路,清代建造的一条官路,为时通七宝、泗泾的交通要道,1912年民国时废除旧名,改名徐镇路。曾经的一条狭隘弯曲的徐镇路代表了前世徐镇老街,而眼前这段宽阔的虹桥路则代表了徐镇路的今生。徐镇路靠东方商厦这一边,今虹桥路68号的徐汇中学大门,当年还是深藏在徐镇路上的后门。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南官路东生桥(原徐镇路70弄处,俗称大石桥)建成,徐光启后人徐景星在桥的东侧建茅房三间开设米铺,四周仍为荒地。清咸丰十年(1860年)后太平军进军上海,法华镇的难民纷纷离镇出逃,但大部分都拥至附近的法华汇避难定居。当四乡难民云集徐镇同时,城乡菜农商贩纷至,集市迅速发展起来,那些商贩亦成了定居徐镇的正式居民。另在上世纪20年代初,徐光启第十九代孙徐禹洲从龙华举家搬迁至徐镇路59弄1-4号的一栋三合院。 徐汇中学西侧,徐镇路曾沿着徐汇中学围墙有一个明显的转折,这个转折连接成形于清代的镇南街,可以通到我在上一美篇中提到的紫阳路(原慈佑路)。镇南街的位置,即今西藏大厦万怡酒店、东方曼哈顿•尚东区一线的文定路。由于原文定路(凯旋路-南丹路)是西南-东北走向的,而原镇南街(徐镇路-紫阳路)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所以延伸后的现文定路(凯旋路-虹桥路)在西藏大厦万怡酒店与东方曼哈顿•尚东区之间有一个折弯。而被东方曼哈顿•尚东区截断消失的紫阳路中段,则大概位置为虹桥路128号东方曼哈顿•尚东区西门方位。 有镇南街,自然也有镇北街,约筑于清末民初。今天的恭城路,我不敢说与曾经的镇北街重合,应该也八九不离十了。参照物:恭城路南首相对的徐汇中学崇思楼(1918年落成)。 <p class="ql-block">  1920年代初,徐镇路北面、镇北街以东改建了长约40米的两层楼房,上面住人下面开店,并且在各户门前留出一块7、8平方米的凹形空地给菜农设摊,这里取名“菜市街”,又称“新街”。菜市街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为了满足商人们居住的需要,菜市街往北又拓建了两排两层楼石库门房屋。拓展后的菜市街南北两端长约80米、中间呈S形。由于有了这条新街,最早的徐镇路集市街(东生桥以东)就被称为老街了,这就是徐镇老街名称的由来。当年的菜市街,已经湮没在港汇恒隆广场建筑群中。</p> 与徐镇路同样有名的是与之平行的一条同仁街,它在华山路口处,今港汇恒隆广场一边。为了形象化,我们不妨把港汇后面的通道看作同仁街,只是真实的同仁街更南面一点(约下照1中间的港汇阶梯位置处)。街口往南,记得依次有稻香村、光明家具店和经营正宗上海本帮菜的老字号同兴菜馆,再过去就是徐镇路和徐汇中学老大门了(今东方商厦处)。小时候跟着大人兜徐家汇逛商店,其实对商品没多大兴趣,最大愿望就是能到饭店里去搓一顿,所以对同兴菜馆等的印象是比较深的,另外像得天酒楼(华山路2085号)也是念念不忘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淮地区大批难民流入境内,多数以拉人力车或提篮小卖为业,他们就地搭棚而居,形成了后来的辛民新村、市民村、北平民村、南平民村和小花园这远近闻名的“四村一园”。辛民新村就是同仁街所在以北地区,如果以现建筑为参照,徐汇中学大门隔原徐镇路是一个校外足球场,球场以北就是辛民新村了。建国前先后称为辛沟浜、辛建里,1949年后陆续兴建了新工房遂改称辛民新村。目前这里是建设中的徐家汇中心项目工地,后面的高层为名仕苑公寓小区。 市民村即番禺路以东、虹桥路-广元西路以北的乐山新村。民国时期曾是东亚同文书院所在地,抗战中成为一片废墟,之后逐步变成较大规模的棚户区。1986年正式启动改造工程,经过6年的艰苦施工至1992年底全部完工,更名为乐山新村。那为什么取名“乐山”呢?因为施工工人们来自四川乐山,以表纪念。听说保留下来两栋原市民村居民楼,但我没有找到。今年在乐山路中部弯角处改造完成一块“小而美”的乐山绿地,以“乐”为主题,寓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周边居民的幸福感倍增。 北平民村简称北村,位于虹桥路宜山北路一带。原宜山北路63弄3号是北村居委会,现在除了路口的慧谷创业大厦,后面是一大片崛起中的建筑工地。 南平民村简称南村,虹桥路宜山路口西南,也就是今天的南丹小区。现在南丹路333弄内有个徐家汇派出所南丹警务室,以前的标牌上有“南村”字样。 广元西路(原虹桥路)小花园,抗战时期是日本鬼子的马厩。虽然名字好听,最后也沦为了棚户区,与辛民新村毗邻。今非昔比,这里建起了由三幢高层组成的名仕苑(广元西路88、98、108号),分别是帝景阁、帝庭阁、帝逸阁,为充满了东方风情的日式花园。其中帝景阁是酒店式公寓,对外出租不出售;帝庭阁以一房为主打房型,出租行情非常好;帝逸阁是2004年建成的小区最后一幢新楼,深受境外人士青睐。 徐镇老街的巨大变化是预料中的,可是就没有一条徐镇老街留下的老路了吗?我从前述被东方曼哈顿切断的紫阳路找到了线索。当年紫阳路与镇南街南端相交后,又向西与汇站街北端相交,最后与徐虹路直角相连。所以,汇站街和徐虹路恐怕是徐镇老街的最后一缕香火了。下照1的文定路东方曼哈顿一至三期位置,应该就是原紫阳路西段的方位,不过没路了。于是我从南丹路绕过去,看到了汇站街。南丹路两面都有汇站街,南面依旧通到蒲汇塘路,北面进去到汇站街78号的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处就走不通了。有人说,汇站街因靠近徐家汇火车站而得名。我不以为然,总觉得有点勉强了,两地至少也有1公里且街的方向并不朝着徐家汇火车站哦。 继续向西,又来到了徐虹路。徐虹路也是南丹路两面都有,但南面只有短短一个90度弯转到宜山路就结束了,北面现一直可通到虹桥路宜山路口的元福大厦(虹桥路188号),不过朝东的紫阳路方向被东方曼哈顿围墙挡住了去路。徐虹路据说以徐镇路、虹桥路首字命名,原是由徐镇路通凯旋路方向的一条小路,解放前就有了。1960年的地图上,徐虹路直通虹桥路,并与徐镇路丁字相接。当时宜山路只通到徐镇路,也就是说徐虹路是连接虹桥路的主要马路。而1973年的地图上,徐虹路缩短了,东北端给了徐镇路。1993年的地图上则原徐虹路位置出现了徐虹北路,宜山路亦延长到了虹桥路。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徐虹路指徐家汇镇到虹桥镇也不为过。徐虹路在建国前系乡间泥路,它弯弯曲曲可能确实可通达虹桥镇。建国后先后分段形成徐虹路、徐虹北路、徐虹中路和徐虹西路,改革开放后徐虹西路拓建为吴中路,但资料显示这条路始建于1948年。我至今依稀记得,早年在中山西路见过一条向西斜插的冷僻窄路,就是通往虹桥镇的,应该是它的前身吧?只是徐虹路现生出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徐虹路、徐虹北路-徐虹中路、吴中路(徐虹西路)共三条马路,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p> 那么,当年的徐镇路是怎么变成今天的虹桥路的呢?虹桥路,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至程家桥并以其附近的虹桥镇命名的一条路,但并不穿越虹桥镇。由于虹桥路东端被徐镇老街拦住了去路,因此绕开镇区转向了交通大学旁的华山路,这段虹桥路就是今日的广元西路。 1990年代,上海率先对徐镇老街实施旧区改造,终于将虹桥路基本拉直而直达徐家汇。 <p class="ql-block">  现港汇恒隆广场的西面原徐镇老街的土地上,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建设项目正在展开,建设的是有望成为上海浦西未来的第一摩天大楼——徐家汇中心,徐镇老街将彻底告别历史。然而建设时间有点长,从1996年批文到2014年动工兴建,至今已经26年,全部完工更待何时?这对于一处50年产权的黄金地块,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啊!据报道,将建造两栋高度分别是370米71层、220米43层的塔楼,东侧较矮的T1楼已封顶,西侧最高的T2楼似乎停留在与T1差不多高度上徘徊,何去何从?会不会缩水?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按计划2023年要竣工的。</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48yeummw" target="_blank"><i> </i>聊聊徐家汇的河流</a></p><p class="ql-block">下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8.cn/4ax0km0m"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话说梅陇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