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一组弥足珍贵的照片,它们拍摄于清1903年,照片上的人物还扎着典型的清朝人民的辫子。羊口的孙效宝千辛万苦收藏了这些照片,为羊口留下了一段记忆,留下了一段时光。</h3></br> 这些照片的拍摄者是原英国驻威海卫专员骆克。1902年他被派往威海卫任行政长官。上任几个月后的1903年春,骆克带领随员自威海乘火轮经蓬莱至羊角沟(羊口原名),换乘木帆船沿小清河一路向西南行,至济南黄台桥港码头登陆山东首府济南。到达羊角沟时,时任羊口沟的地方官员为其举办了隆重的骑兵欢迎礼。骆克是一名“中国通”,其沿途拍摄了大量的小清河风光照片。 透过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回到了100多年前的羊角沟。当时的船是槽子船,都是木质结构<h3> 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在船上,这就是羊角沟知名的家口船。<h3> 其中一张图片的河对岸矗立着一座窝棚,这就是百年前羊角沟人民的“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初羊角沟渔民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h3> 但是从祖孙三人的合影来看,羊角沟渔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脸上带着微笑,带着对生活的期盼,带着中国人天生具有的乐观精神。<h3> <h3>现在人们比较陌生的三寸金莲,在图片上能清楚的看到。</h3></br> 当时的小清河看上去河面不是特别宽,但是洛克的船队依然浩浩荡荡。<h3> 在当时,胶济铁路还没有修建,小清河作为省内“黄金水道”的地位非常重要。从照片中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到羊口码头的轮廓。<h3> 这些影像资料最初存于大英博物馆,后来威海博物馆收藏了部分照片。几经碾转,孙效宝收藏了部分照片的拷贝件,实属难得。</h3></br><h3> 寿光日报羊口特刊将于4月24日(周二)刊发部分照片,以飨读者,共同回味百年前的小清河,百年前的羊角沟。敬请关注。同时,对孙效宝先生表示感谢。</h3></br><p data-brushtype="text">时代在变迁,中国在强大,今天的羊口美丽富饶~</h3></br><h3> <h3>羊口小清河充满生机</h3></br><h3> <h3>羊口渔民密密麻麻的渔船</h3></br><h3> <h3>出海捕鱼</h3></br><h3> <p class="ql-block">羊口镇的街道与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们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住进了200多平米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小清河入海口两岸数不清的风力发电机,红色的是勃海湾岸边一种叫碱蓬草的植物,春夏为绿色,入秋后结种并变为红色,现在人称“红地毯”,是观光旅游的一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小清河入海口湿地是海鸟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洋口货运港</p> <p class="ql-block">洋口渔港</p> <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