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深圳,4251公里。飞行时长5小时,火车行驶46小时。这段从新疆到广东的漫长归程,他足足用了八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他出生在广东江门,那里是他的故乡。12岁那年,读小学五年级的他,由于家庭变故,跟随妈妈来到了妈妈的故乡乌鲁木齐。陌生的环境、南北方的人文差异,令他格外思念故乡。入校不久,妈妈便把他的周末时间安排起来,为他在名师高徒篮球青训营(前身龙之队青训营)报了篮球课程班,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篮球。最初几堂课,贾教练发现这个新来的孩子在训练时,鞋带总是松散地拖在地板上,时不时地自个儿踩着鞋带摔一跤。一次课间休息,他的小队友向教练告状:“贾教练,每次系好的鞋带,没过多久就被他悄悄地解开了,他说如果受伤了,就可以不来训练了。”训练结束,贾教练开车送他回家。路上,贾教练问他:“为什么每次系好的鞋带会松开呢?”他坦诚地回答:“如果受伤了,我就可以不用来训练了。”贾教练又问:“你不喜欢篮球?那么,你喜欢什么?”他蹦出来句:“我不喜欢新疆,我喜欢广东。我不喜欢打篮球,我喜欢赚钱。”贾教练笑了:“赚了钱你想做什么?”他仰着天真的小脸认真地说:“妈妈喜欢赚钱,等我长大能赚钱了,我想给妈妈买个热狗车,这样,妈妈除了工作以外,卖热狗还可以再赚一份钱。”沉默片刻,贾教练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妈妈一个人带你不容易,你要明白,妈妈真正的爱好不是赚钱,她只是想让你的生活能够更好。不喜欢这里,那你就得思考怎样才能离开这里。现在的你,要么好好学习,要么跟我认真训练,因为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让你考上大学,回到广东。”不知道小小的他,是否听懂。但自那以后,他的篮球鞋带,再也没有松开过。每个酷暑寒冬的周末和寒暑假的训练,他从未缺席。</p> <p class="ql-block">两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当众多孩子还在挤破了脑袋想要考进重点中学,他已作为一名篮球特长生被启蒙教练贾教练推荐到名校兵团二中,成为校队一员。</p><p class="ql-block">初二那年,在校队组织的一场教学比赛中,他在抢篮板时意外受伤,眉骨骨折。妈妈心疼地建议他停训养伤,负伤的他却在第一时间网购了一副防护面罩,三天后收到防护面罩,便赶到校队继续参加训练。初三那年,他持续咳嗽、发低烧四十多天,妈妈带他去医院就诊,医生误诊后告知他,可能是运动性哮喘引起的低烧,不建议再打篮球。话音刚落,他在诊室里哭得稀里哗啦:“不让我打篮球不可能,就是死,我也要死在篮球场。”从训练时想办法受伤、到受伤时想办法训练, 从抵触篮球、到热爱篮球,没错,这都是他。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归乡的心。刚升入高中,他时常因为在赛场上的表现,被教练否定。失落、迷茫,伴随了他整个高一。他向启蒙教练倾诉心中的委屈与迷茫:“在比赛中,教练要求我们战斗作风要强硬,于是我一上场就像拼命三郎般地进攻,从不惜力。比赛暂停下场后,却被教练一顿训斥,说我打球不带脑子。我很懵,我感觉自己不会打球了。”启蒙教练告诉他:“今后这条路,你会遇见很多教练,每个教练的执教风格不尽相同,你要调整心态,让自己去适应教练,而不是让教练去适应你。当你想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想太多,这样只会增加你在场上的思想负担,反而影响正常发挥。你尝试一下在今后的比赛中,做好两件事:第一,拿出你拼命三郎的劲儿做好防守、积极冲抢篮板。第二,持球进攻时,要善于观察场上队友与防守人的情况,把球传给最佳进攻机会的队友,要有大局意识。”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脸上逐渐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打篮球的孩子,身上总是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乐观阳光的心态。他很快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之后的高中生涯,他比以前训练更加刻苦,赛场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成熟。</p> <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他如愿以偿拿到了深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深大男篮3号球员。这一年,他20岁。他用八年时光,为那个12岁的广东少年,赢得了一张豪华头等舱的返程票。</p> <p class="ql-block">他,是名师高徒篮球训练营(前身龙之队青训营)的队员,王云龙。</p><p class="ql-block">王云龙说:“打篮球的初衷是想通过篮球这条路回到广东,我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篮球这项体育运动,感谢篮球带给我很多珍贵的东西:深大的录取通知书、健康强壮的体魄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