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青州一中建校120周年校庆,愿以小拙文引发同学、校友些许回忆,共勉校园时光,共同为母校自豪!加油!助力!</p> <p class="ql-block">63 我的1984中考记忆</p> <p class="ql-block"> 1980年,益都县初中恢复三年制,一中重新招生初中班。那时一中名气大,全县一两千人报考,只招100人分两个班,考上的可谓佼佼者。后面加上各种插班生,一班大概60-70人。由于新恢复初中招生,学校管理上类似高中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放羊式教育,类似于我的一些不自律的爱玩的孩子便渐渐落后了,以至于中考淘汰率颇高。</p><p class="ql-block"> 80-84年间,历史、地理只在初一、初二进行了课程安排,印象中初三是不学历史和地理课的。但是,奇怪的是高中招生考试历史、地理却是需要考试的。84年中考好像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总体上算一门(分值30+30+40)、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物理+化学(70+50)。还有的改革就是,从1983年起,益都县中考开始划片招生,把一中、二中、五中三个重点校作为种子选手,实行的类似现在就近入学的方式, 具体怎么划分的就不是特别清晰了, 具体情况有待有心人指正了。 </p><p class="ql-block"> 因为中考考试复习的需要,一中在中考前100天,初三开始安排历史、地理课程,我的初中嬗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初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名叫于锡贵,是个爱抽烟的个子很矮的嗓门很大的老教师。</p><p class="ql-block"> 天依然那么蓝,我依然那么爱玩,这天我依然迟到了。忘了同样迟到的有几人了,统统被于老师让站在讲台边上罚站,听他老人家训话。</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考倒计时100天!”于老师开宗明义,先不讲历史怎么复习,先进行思想动员。已经忘了于老师讲了什么了,但那堂课极大地震撼了一个罚站中的农村孩子:他想起了不认真学习的日子太多了,真可能考不上一中了,他必须忘记超级喜欢的蓝球、喜欢的和班里同矮的郭恒松吊单杠比赛、喜欢的到处找地去看的霍元甲电视连续剧,他要努力学习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5点多就起床,教室还没开灯,就在实验楼东侧的路灯下复习;晚上,教室熄灯了,点上蜡烛继续努力,要不就是几个人簇拥在路灯杆下,直至半夜。</p><p class="ql-block"> 艰苦的学习,以至于熬坏了身体。5月份的一场伤风,不以为意的几天后,在英语早自习时,突然有些难受得坚持不住了,勉强向王素华老师说了一句后想回宿舍躺会儿,但刚走出教室十几步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想扶墙未果后晕倒在前面教室山墙边上。</p><p class="ql-block"> 清醒后已是在中心医院。班主任王近尧老师和曲连华、付三中等个大的同学把我送去的,简单治疗后又把我送回宿舍,当时中心医院大夫诊断好像是“怀疑出血热"。王近尧老师给我在食堂申请了病号饭(其实就是煮面条打个鸡蛋),我哥三文又找了在人民医院当大夫的大姐董桂芬给我开了些药,在宿舍里躺了好几天才彻底恢复正常。躺着的时候,我也是手不释书,要来卷子做,郭来贵、曲连华等好几个同学把课堂讲义告诉我,有问题就问他们,还真没落下功课。</p><p class="ql-block"> 又是连续的苦读。于锡贵、伦绍周等历史、地理专家给我们初三学生出了个复习讲义,配合最后三个月的几堂复习课,基本上掌握的滚瓜烂熟(听说当年历史地理中考试题是一中老师出的题,我们是何等幸运);英语王素华老师梳理了单词和句型、介词短语等考点,自己刻印蜡板制作成讲义,无数次模拟近乎形成了条件反射;化学老师何长庆喋喋不休的说和写板书(可惜的是我的化学一直不好,大学却偏偏是化学工程专业);物理老师、班主任王近尧抓得更紧,没事就在教室里转啊转进行答疑;语文最后上过初三两个班的联堂课,沙作芳老师以一班杨光勇妺妹写的当年一中全县小升初招生时改写情境作文(一老人拿着钱准备买药忽遇大风刮跑了钱,众人帮着捡钱……)为范例,给我们讲了写作技巧;数学李相沣老师天天“逼着”我们做卷子讲习题……</p> <p class="ql-block">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7月7、8、9三天高考结束了,高三的学生离校了,学校里只剩下初三的两个班,一下子显得特别空旷寂静,让我莫名的有点恐慌,但紧张的复习情境很快把一切不适掩埋掉了。只是在考前一天,学校的宿舍里挤满了来自邵庄、普通、五里等乡镇的考生,他们的考场是设在一中的,看着略显狼狈的他们,我心底里突然有了莫名的心里优势:中考,来吧!</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84年中考一中的考生是到二中考场考的。考试时,我戴上了高81级5班堂兄董三国为参加高考新买的宝石花手表,这是他高考完特意留给我用的。三天考试中深刻的记忆是语文作文《…我想对您说》,我饱含深情地回忆起这次生病送医和嘘寒问暖的时刻,写了《王老师,我想对您说》,自己觉得是篇很美的散文;历史地理似乎所有的考题都在讲义上涉及到了;物理答得特别流畅,但化学估计仅得了25分。</p><p class="ql-block"> 考完试,王近尧老师让我们自己估一下分,说450-460分以上才有希望考上一中。我自己的估分460-470间,心底里满燃着希望的烛火,但左清芳、郭恒松等几个最要好的朋友有点失望地来和我道别了,纵然相送情无限,心里的滋味已无从记忆,但大概率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p><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田间劳作中,我等到了一中录取的消息。经过100天的艰苦努力,我好像考了502分还是497分(平行分班,我是三班学号12号),考上了一中高中,开启了又一段一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关于整个初中生活,如果说有改变人生的当头棒喝:我要说,于锡贵老师的罚站和最后100天的警示,让我醍醐灌顶!</p><p class="ql-block"> 永远感谢只教过我三个月的于锡贵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