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舞的红绸              一一再读赵雁长篇小说《红绸》

孙云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飘舞的红绸</span></p><p class="ql-block"> 一一再读赵雁长篇小说《红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夏的一天,走进正在兴建的占地10万平方米的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博览园,仰望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如今成为珍贵遗存、无声地矗立在那里的本溪一铁厂一号高炉,眼前立时呈现出火红的铁水渣映红了本溪夜空,映红了半个山城的情景,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为此我还专门憋出了一首《七律》留作纪念:闲来一铁赏遗风/无声世界万般情/曾经几代奋斗史/如今满目泪水涌/十万旧址成过往/百年沧桑化永恒/期待竣工再揽胜/又一景观耀山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东北第一大炼铁高炉一号高炉旧址出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赵雁的两部长篇小说《红昼》和《红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分别为40万字和45万字的两部长篇力作,皆是钢铁企业半个世纪的缩影。如果说《红昼》是一部以本溪钢铁工人为代表的钢铁企业发展史的话,那么《红绸》作为《红昼》的姊妹篇,再现的则是首钢工人辉煌的历史和沧桑岁月。我喜欢《红昼》和《红绸》,而两者我更偏爱《红绸》,这是缘于它是一部以首钢工人为代表的浓缩了全国所有钢铁企业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发展史,可歌可泣,撼人肺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回到家里我便从书柜最显眼处取下了《红绸》。我第一次捧读《红绸》是在2015年赵雁签名赠书之后,七年之后我再次捧读《红绸》,是在参观了一铁厂功勋一号高炉旧址的当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红绸》封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赵雁简介</p> <p class="ql-block">图为:《红绸》封底</p> <p class="ql-block">图为:赵雁姐签名赠书于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再次读完了《红绸》,掩卷沉思,许久许久,我的眼前始终飘舞的是挥之不去的红绸...... 一幅幅红绸的画面不断地跳进眼帘:封面黑底衬托,犹如钢花飞舞;封底火红鲜艳,婉若钢水倾泻;文中只见橘红色的火焰从炉口中喷出……刹那间,耀眼的钢水奔流而出,第一块钢试轧出来了,形状不好看,像一块被撕扯坏了的红绸布……只见一块火红的钢坯从加热炉里出来了,上了滚道,冲进了荒轧机,又冲进了精轧机变成一条红彤彤的绸带出现在滚道上……人们欢呼着,雀跃着,像潮水一样在参观通道上随着红色的绸带一起拥向前方,最后只见卷取机将红色的绸带卷成一个暗红色的钢卷,热轧卷板成功下线了!接着,一条又一条红彤彤的绸带出现在轧制线上。多美的红绸啊,一幅幅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绚烂。这绚烂的红绸是赵雁呕心沥血浸润而成;是几代钢铁人用生命和鲜血染就;是钢铁性灵与女性情怀完美融合的结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撩开《红绸》,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跃然纸上。赵雁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作家,她用良知、用心血、用真情、用坚忍、用执着,把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个群体的命运浓缩在45万字的《红绸》之中,呈现了几代人钢铁生活、钢铁梦想、钢铁情怀,为半个世纪钢铁企业、钢铁家族、钢铁工人留下了厚重的一笔;留下了钢铁人的根与魂;留下了钢铁人的情与爱;留下了中国钢铁业发展的历史与记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绸》从一九五八年盛夏五千大军从鞍山迁移首都支援京钢建设写起,终笔于二00八年京钢总公司涉钢产业整体搬出北京,跨越了半个世纪。全书以娓娓道来的手法和生动感人的笔触记录了一个钢铁世家一一第一代罗天齐、伊白慧,第二代罗虎、罗豹、罗百灵、罗鲸、罗龙,第三代罗霄宏,为了中国钢铁业的崛起和梦想,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和惊心动魄、起伏跌宕的沧桑故事,他们成为赵雁笔下万千钢铁建设大军的缩影,是几代钢铁工人的代表,是中国钢铁工业的脊梁。同时赵雁也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把读者带进了那个大跃进的狂热、文革的阴云、改革的大潮、钢铁工业变革的年代,也让读者领略了钢铁人不仅有着钢铁人的铮铮铁骨,而且有着普通百姓的似水柔情。为了还北京一个蓝天和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责任和担当,京钢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从几代人奋斗过的京钢搬迁到200公里以外的荒野。他们可歌可泣的付出和奉献,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伟大的祖国和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雁的语言凝练,描写生动,虚实结合,祥略得当,张弛有度。特别是对人物的捕捉准确细腻,让读者随着人物的命运而悲和喜,读到动情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涌出眼窝,甚至泪流满面。如: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的厂长罗天齐,偷偷跑出牛棚,排除了只有他才能排除的3号高炉的故障却因煤气中毒而遭不幸。妻子伊百慧跪在被定为“畏罪自杀”的丈夫罗天齐的身旁,哭着用手擦掉他脸上的灰尘,把他那只没有手的胳膊放好……这时取衣服的徒弟回来了,关师傅打来一盆热水,大家动手把罗厂长的脸和手洗得干干净净,又把新衣服和新鞋子换上,徒弟小刘又拿出一条自己的新毛巾,把罗厂长的脸蒙好。关师傅他们一齐向罗厂长鞠躬,牛满仓喊道:罗厂长 ,多保重!我们送你上路了!大家含着泪把罗天齐的遗体抬上了汽车。这时关师傅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四周已聚集起许多工人,全都默默伫立在道旁,有几名女工在小声抽泣,车缓缓地开动了,人群中传来了哭声,车已经开出很远了,人们还没有散去。而作品有的地方会让你反复几次去品读、去体会、去揣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雁还用百灵姥姥给百灵讲鹰的故事的手法来讴歌一群钢铁精英。一天夜晚,白灵想妈妈哭了。姥姥怎么哄都哄不好,就搂着她讲鹰的故事:世间有一种鸟,它长得很大,样子很凶,飞得很高,它的名字叫鹰。别的鸟能活几个月、几年或者十几年,而它却能活七十年。在一般情况下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嘴变得又长又弯,差一点就触到它自己的前胸,它的爪子也老了,不好用了,抓猎物也不那么灵便了,它的羽毛越来越长,越来越厚,它的翅膀也变得特别笨重,飞也飞不起来了。很多鹰迈不过去这个坎,就悄悄死去了;而有些鹰它要活下去,争取活到七十岁,它就要开始吃苦受难。它要在悬崖上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将自己的嘴使劲地往石头上磕,有时会把自己磕得头破血流。必须等它的嘴被岩石完全地磕掉了,然后才能再慢慢地长出新嘴。它再用长好的新嘴,把自己老了的趾甲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它的新趾甲长出来了,就用自己的新趾甲把身上的羽毛再一根根地拔掉。此时它只能躲在悬崖上忍饥挨饿,还不能被其他动物发现,因为这时,它一点本领也没有,不能保护自己,只能在下雨的时候,接点雨水喝,有许多鹰就是在这个时候死去的。几个月后,它的新羽毛全长出来了,这时,它又可以重新飞到天空上,就可以再活三十年了。听着听着,百灵已经睡着了。赵雁用姥姥讲故事的方式寓意,钢铁人有着鹰一般的坚忍、鹰一般的坚强、鹰一般的持之以恒、鹰一般的百折不挠。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京钢2160热轧卷板的成功下线,不正是钢铁人百折不挠“鹰”之精神的体现吗?经过千锤百炼的京钢2160热轧卷板,终于舞出了钢铁的红绸,登上了京钢的舞台,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结束了“一个钢铁企业没有热轧卷板,既使规模再大也不能称之为钢铁联合企业”的历史。看着一条又一条热轧卷板像红绸一样在眼前飘过,已经退了休被邀请来观摩的第一代钢铁专家们一个个热泪盈眶,伊白慧坐在控制室里,泪水流了出来,嘴里喃喃自语:“这……这是真的吗?怎么和我梦中的红绸一模一样。”孙女罗霄宏站在她的身边:“奶奶,这是真的,这不就是您梦中的红绸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同一部电视剧都有一首主题歌一样,《流水之歌》是《红绸》的主题歌,贯穿《红绸》始终,成为钢铁人走出逆境奋进向上的源泉和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这首歌让“半截人"佟勇坚强地活下来,佟勇在一次事故中因骨盆粉碎而被锯掉了双腿。他说,我能坚强地活下来是老师教给我们的这首《流水之歌》,“流吧,流吧!让我们奔流远行,每天都朝着更低的地方奔腾,到低处去是我们的幸福,在低洼的地方有我们的踪影,到低洼的地方去,然后重新升起上涨……”。他每天都唱这首歌,是这首歌让他重新获得了新生,20多年来每天将半截身体插在特制的轮椅上的他,不低迷,不沉沦,奇迹般地活成了一个了不起的诗人。是这首歌让罗百灵走出逆境,重新燃起生话的希望,获得了事业爱情双丰收。罗百灵因为爸爸罗天齐“畏罪自杀″的罪名,曾几度绝望,是这首歌让她明白低洼的地方是指人生的逆境,逆境是人生的财富,只有经过逆境的人,才会坚强。也是这首歌,让那些视炼钢为生命的钢铁工人们不畏逆境,走出低谷,升起上涨……</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雁的作品所以能够呼之欲出,赢得读者,缘于她拥有一个典型的钢铁世家,有着20多年的钢铁工作经历,熟悉钢铁企业的工序、流程、人脉和生活;缘于她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创作积淀,作为赵雁的好友和粉丝,我拜读过她的每一部长篇,如:《空谷》、《更年》、《天梦》、《红昼》,这些无疑成为《红绸》坚实的创作积淀,她不愧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一级作家;缘于她有超乎常人的创作激情和不辞辛苦的创作精神,为了生动再现《红绸》这部钢铁史诗,她先后采访了上百人,足迹遍布厂区的每一个角落。更缘于她最懂百姓的心声,最关注底层命运,她用平民作家的良心讴歌那些为钢铁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钢铁人,更敬重那些曾经为钢铁事业致伤致残甚至奉献了半截身体被称为“半截人”的人,他们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应有的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巨著,是一部钢铁世家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是一部钢铁历史跌宕变迁的文学记忆。2014年9月1日,恰逢首钢建厂九十五周年纪念日,赵雁用心血浸润的《红绸》同日问世,真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这是赵雁为那些“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钢铁工人们献上的一份沉甸甸的厚礼。而26万首钢人更应该感谢赵雁,感谢赵雁用心用情凝结成的这部绚烂多姿的《红绸》,感谢赵雁为钢铁行业留下了一笔永恒而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完)</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7日于樱桃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