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的宝贝,纪念那个有革命理想的年代——谨以此文祝父亲节快乐

果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物集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缘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抢救我家的文物,收藏了公公的信件,这些都是公公的宝贝。</p><p class="ql-block"> 听姐姐说,这些信件还不及原来的百分之一,小时候老公和姐姐玩儿四角,撕了很多,扔了很多。搬了三次家,也流失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仅存的信件,近日收拾家时,公公千万叮嘱,别把他的宝贝都扔掉。姐姐把信件装在一个塑料袋子里。周末回家看望公公,公公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那个塑料袋子,然后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顿时明白。拿过塑料袋子,给公公说:“我能永远保存好你的宝贝,拍下来,存在我的美篇里,再配些文字,插入音乐,当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看”。公公开心地嘿嘿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革命理想好少年</b></p> <p class="ql-block">  公公一九四八年六月初九生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家里是老大,下面三个弟弟两个妹妹。爷爷不识字,奶奶河北人氏,因家里发大水要饭要到山东我家村子里,嫁给了爷爷,生了六个孩子,家庭贫寒程度可以想象。</p><p class="ql-block"> 但是公公学了文化,能写会画,据说还会拉二胡写样板戏,我想是沾了新中国的光,赶上了重视文化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初中毕业应该是高材生了吧。16岁的初中毕业证,现在看属于大龄少年,但是那个年代,上学停停走走的,也很正常了。公公上的初中学校要步行很远才能到。</p><p class="ql-block"> 想象一下,一个消瘦消瘦的少年,背着食不果腹的红薯面干粮,心怀美好憧憬走在崎岖不平的乡村小道上,哼唱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来个毛泽东……多有革命理想画面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书信往来</b></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信件基本上一个内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信。信件内容大致相同,多是来信征求群众意见、答谢群众对节目的关注和支持、节目播出时间表和内容、以及几本刊物。</p><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太多具体的内容呈现给大家,但是我想说明的是,公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书信往来,从信件显示的时间来看,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八年,至少坚持了六年。 这六年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意味着公公年轻时的理想、才华和坚守。</p><p class="ql-block"> 七三年,公公早已成家生子,姐姐和老公都已经出生了。听婆婆说,那时候每个村(公社)都有小喇叭,定时广播节目,到广播时间,家家户户人人闭嘴,认认真真地收听广播。公公更是不错过任何一个节目。感觉有评价价值的内容,会写一些评论和建议,邮寄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投稿,底稿没有留下来,因为写稿的时候,写不好就撕掉重写,写好了就邮递走了。被采纳的稿件会在小喇叭里广播,每当公公的稿件在小喇叭里广播出来的时候,一家人都特别特别的自豪和激动,姐姐和老公会把自豪和骄傲写在脸上,连续几天,走在街上,都是仰着脸带着笑的。</p><p class="ql-block"> 公公的文采很快就小有名气,被茌平县广播电台吸纳为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公公的弟弟,我的三叔从小受影响,也非常热爱文学,没有考上大学,就写稿,成为乡里的文员宣传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姐姐和老公,包括我的儿子,都有文学爱好,这可以叫做遗传基因,也可以叫做文化熏陶。</p><p class="ql-block">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姐夫粗中有细,乍一看,一介武夫,细一品,诗书秀才。我,才华虽不及姐夫,也算是喜欢舞文弄墨之人。</p><p class="ql-block"> 冥冥之中,结缘一家人,我们彼此深爱每一位家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光荣入党50年</b></p> <p class="ql-block">  公公18岁入党,去年,建党一百年纪念日,公公颁发了光荣入党五十年的荣誉奖牌。这是我们全家的荣耀。在公公的影响下,婆婆也入了党,我们家成了根正苗红的红色家庭。</p><p class="ql-block"> 婆婆是当村人,婆婆家两姐妹,家庭比较富裕。当年能看中一穷二白的公公,两个原因,一是公公长得清秀还有文化,二是公公家男孩子多人多,在村里不被欺负。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两个人一辈子没有打过架骂过架。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称号。在这样家庭氛围下长起来的老公和姐姐也都不会骂人。特别是姐姐,从骨子里到外的善良和随和。</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我老公和姐姐都没有入党。这是公公的遗憾,所幸的是,我和姐夫都是党员,也就是公公的儿媳妇和女婿都是党员,这让公公对儿媳和女婿都特别满意和欣慰。常常在私下里给我婆婆说:“咱这俩孩子luan回来的俩小孩挺好,是咱家的福气!”这句话捆绑着我和姐夫都全心全意地努力去做好儿媳、好女婿。</p><p class="ql-block"> 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每次回来,都会问有没有追求进步,写入党申请书,只到儿子写了长达十页的入党申请书,给他读了一遍,才高兴地不再提及此事。</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每次对工作疲惫稍有抱怨,公公都会批评我们,拿着共产党给发的工资,就得任劳任怨。</p><p class="ql-block"> 像公公这样的党员才是纯粹的有党性、觉悟高的好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的全家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拍摄于2018年6月9日公公生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理想与现实</b></p> <p class="ql-block"> 公公是一个有革命理想的人。但是理想都与他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曾经想去当兵,保家卫国,但是血压高验不过去,喝了很多醋,也没有降下来,也没有去成。</p><p class="ql-block"> 被推荐去社交社建,本来被批准准备上任的,文化大革命来了,没有转正。</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恢复高考,备战高考,没有考上。</span></p><p class="ql-block"> 或许千帆过尽,革命理想之火破灭之后,就拿起了笔,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写评论,抒发一腔革命热情。</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村里当了18年的民办教师,没有转正政策。镇上一位领导推荐公公辞去教师职业,换了一份工资高的工作去了农资站,不到一年,民办教师转正政策来了,阴差阳错地错过了第一批转正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每当提起民师转正这件事,我们都扼腕惋惜,公公缺说:“我不后悔这件事,我调换了工作,才让日子殷实起来,咱的俩个孩子才考上学当上了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如果我转正了,两个孩子可能就考不上学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性格的变化</b></p> <p class="ql-block">  其实,公公是一个非常不苟言笑、羞涩稳重的老实人。</p><p class="ql-block"> 婆婆说,姐姐小时候很活泼,爱唱爱跳爱哭,公公特别宠爱她,常常他拉二胡,姐姐唱戏。但是这都是在家里。出了家门,姐姐大声喊“爸爸”,他不好意思答应,也不让姐姐喊。说是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婆婆爱说爱笑的,人缘好,左邻右舍都愿意来找婆婆拉呱,但是只要公公在家,她们都不敢来,怕这个不爱说话的老实人。</p><p class="ql-block"> 姐姐说老公小时候特别怕爸爸,写不完作业,做错了题,爸爸不说话,不吵也不骂,就用钢笔的圆滑的那头儿杵老公的脑门,为此,那个小淘气鬼看到爸爸就溜。</p><p class="ql-block"> 我还没有结婚时,每次进家门,公公都是忙前忙后去做好吃的,很少面对我说话,吃饭的时候也是躲在一边去另一个屋去吃,说是怕我害羞。我觉得其实是他不好意思。后来一家人可以同桌吃饭了,我在,公公的话也常常很少。</p><p class="ql-block"> 公公原本是一个腼腆、内敛的人。</p><p class="ql-block"> 但是,一场病改变了公公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是说老人到七十三和八十四岁的那年,会有赖灾病灾。去年夏天,公公七十三岁,突然脑梗,去了医院,一个月也没有治好,左半边身体瘫痪,医生说只能回家养着靠后天锻炼自我恢复了。公公也整天闹着回家,婆婆也在家坐卧不安。又因为疫情,医院不允许看望病人,我们都非常想念公公,也怕把老公一个人累病了。所以就听了医生的话,回家来一家人照顾公公。</p><p class="ql-block"> 公公回到家,一家人特别高兴,像管理婴儿一样围着他转。公公也特别高兴,精神恢复得很快。话匣子突然打开了,思维敏捷,口齿清晰,词汇丰富,表达能力超强,时不时地说一些一辈子从来说不出口的客气话,一辈子从来没说过的洋气词也一股脑地冒出来。每次回到家,婆婆便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公公又说了什么稀奇古怪的话。有人提醒我们,脑梗栓住身体拴不住嘴的病人老人爱发脾气爱骂人。公公相反,从来不骂人,光挑过年话说,见我们就夸奖“老同志好,老同志辛苦”,老同志说的是我婆婆。</p><p class="ql-block"> 公公年轻时不敢来串门的大娘大婶们也开始络绎不绝地登门,一是看望公公,二是陪陪婆婆拉呱,三是听说公公开金口了,特别有意思。她们守在公公的床边,你一言我一语,一拉一晌,公公一起参与讨论,并且妙语连珠,幽默诙谐,引得大娘大婶们非常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公公病一场,栓住了身体,打开了话匣子。我不懂医学,解释不了这变化的原因,但是肯定是病导致的,或许脑梗堵住了那条管控羞怯之心的神经,或许又打开了封闭开朗活泼的神经。这个变化是向好的,正能量的。婆婆不高兴了,公公会道歉,说笑话。他自己不高兴了,会哭泣,不良情绪很快消失,乐观快乐很快回来。这不是好事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面的证明是婆婆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做续篇《婆婆的不平凡事》引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