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爱丁堡。<br><br> 早起推窗看:天气晴朗,适合出行。<br> 出门以后如果往左(往南),不远路口就是王子街,隔街与爱丁堡的城堡山相望: 出门以后如果往右拐,北面那条横亘的马路是乔治大街。我们就往右拐,到乔治大街看看: 右拐到乔治大街后回头看,乔治大街就是这样: 对于我这种一不购物、二对欧洲城市建筑细节缺乏研究兴趣的人来说,欧洲城市中心城区的风貌都差不多,就是那样。 从乔治大街走到前面路口再往右拐,便可直达苏格兰国家美术馆(Scottish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的正门: 美术馆门前的街边立着要求汽车驾驶员不得影响、妨碍自行车骑行的告示牌,可见英国(至少是苏格兰)对骑自行车的行为是比较鼓励和保护的: 美术馆门外平台上铜铸的爱丁堡城市模型,城堡山(右上)与卡尔顿山(左下)遥遥相对,旧城(上)和新城(下)的街区分布一目了然: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的建筑也算是爱丁堡城市的地标,属于“世界遗产”,有人说它的建筑风格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依我看,也就是欧美常见的那种希腊神殿的立柱式风格: 因为是NATIONAL(国家)的,所以是Free Admission(免费参观)的,呵呵。<div> 展室分楼上楼下两层。馆内拥有苏格兰最丰富、最珍贵的欧洲绘画和雕塑作品,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后印象派的所有流派,是世界上同等规模的美术馆中最优秀一个:</div> 欧洲传统油画在构图、色彩、明暗对比等方面的审美趣味与传统摄影作品的美学范式基本一致,我就把它们当作摄影作品来欣赏好啦: 风光摄影的取景、构图、用光大体也就是这样吧: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静物写生作品,从油画角度说,花椰菜和猪(或者是羊)蹄膀画得惟妙惟肖;从摄影角度看,对象的摆放位置和光影效果值得借鉴:</p> 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油画,画里表现的是什么故事我不关心,我只是看它的构图和光影: 这幅画的原型应该是斯凯岛的内斯特角灯塔了,但局部地形有点不一样,乌压压的浓云中又有虹弧出现,这里显然加入了画家主观的想象,这就是绘画和摄影的最大不同了: 这幅画以前就见过许多次,应该算是一幅名画,但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画的?画的是谁了? 小朋友参加了学校的摄影班,摄影的兴趣很浓: 参观完美术馆出来,沿王子街往东走一点就到了高耸的司各特纪念塔下。以前就知道司各特是英国小说家,擅长写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曾看过他的代表作《艾凡赫》,当时觉得有点乏味,所以看过以后也没留下什么印象,主要是对英国的历史不熟悉。现在才知道他是苏格兰人,而且就出生在爱丁堡。<br> 司各特纪念塔是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游客若有兴趣又有脚力的话,可以从狭窄的楼梯一直登到塔顶(大概要收费)以俯瞰全城,我自知无此脚力,便不做非分之想: 游人多,商机就多,穿苏格兰短裙吹风笛的街头艺人也纷纷出场: 这群年轻人看上去像是高中生,难道英国也组织中学生参加集体游览活动吗?但看上去好像没有老师带队呐: 我们离开司各特纪念塔往南走,到爱丁堡的旧城去。<br> 国家美术馆的位置就在新城与旧城交界的地方,按照我对中国古代城郭的想象,围绕旧城照例应该有高高的城墙作为屏障——其实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如此——所以,美术馆的位置应该是在旧城外的城墙根下,从美术馆往南一路上坡,就等于登上了城墙,然后就进入了旧城的街区。 站在高处向东北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海湾,那是苏格兰的主要河流福斯河向东注入北海的入海口,是爱丁堡进入北海的通道,也是古代北欧维京人登陆爱丁堡的必经之路: 旧城还保留着石块砌就的老街,城堡附近的街道上游客熙来攘往,非常热闹: 城堡的入口处: 登临城堡,爱丁堡新城街区和城北的海湾便尽收眼底了: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看下去,能看到我们的住处:山下最近横亘的马路就是王子街,能看到那尊纪念布尔战争的骑兵的雕塑,雕塑在“丁”字路口。路口不远处停着一辆大巴,大巴旁边的一排房子就是:</p> 城头上的大炮对着海湾一字排开。大炮离海湾那么远,而且这种古老大炮射击的有效率应该不会太高,所以这些大炮能对从海湾登陆上来的入侵敌人构成多大威胁很让人怀疑,至少假如我是一名入侵者,可能不大担心会被这些大炮的炮弹击中 无论中外,一个小孩总是容易对另一个小孩发生兴趣: 左前方一门大炮单独安放在一块空地上,那里定时会举行鸣炮仪式,仪式感还是要保持的。许多游客长久等候在那里,就为了目睹鸣炮的一刻,我本来以为这样的好奇心只有中国人才有呢!其实老外也一样: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在城堡狭小的空间里挤过去挤过来,营造出一种非常热闹的氛围,这样大家都会觉得这个景点是必须要来看看的。而实际上,看来看去就是那个样子(个人感觉而已): 我们参观完城堡离去,门外还有兴高采烈的游客不断涌入: 这几位大概是从意大利一路骑行过来的,他们想进去参观城堡,但城堡里已经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的自行车能停放在哪里呢? 街边一位老艺人叮叮咚咚弹奏着竖琴缓慢的旋律,身边的小女孩吹奏着什么乐器在合奏,让人顿生一种艺术女神缪斯灵童转世的感觉: 城堡门前这番热闹的场景让我想起布拉格的老城: 依我看,爱丁堡旧城并不比布拉格老城逊色: 上午走累了,中午回住处吃饭、喝点苏格兰威士忌小酒,再小睡一会。<br> <br> 下午,休息好了再去旧城,计划是重点逛“皇家一英里”——荷里路德大街(Holyrood Rd)和登卡尔顿山(Calton Hill)俯瞰爱丁堡夜景。<br> 我们选择了从王子街公园走小路到旧城去的路线。<br> 站在王子街公园仰望城堡,哇,那就是我们上午登高远眺的地方啊: 铁路从城堡山下穿过,爱丁堡韦弗利火车站(Waverley)就在王子街公园东面: 公园里的露天剧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期间的一些演出活动会在这里进行: 大路不走走小路: 天气晴好时,黄昏的爱丁堡旧城老街是最有味道的: 这一路走下去,就是著名的“皇家一英里”——荷里路德路,一眼望过去就能看到路的尽头,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风景了,于是我们便没有一直走下去。<br> 后来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便折向北,去往卡尔顿山了: 在这个街口右侧的一家汉堡店吃晚餐,原以为汉堡属于快餐类,应该很快就能端上桌。没想到就这样一个面包夹肉的东东,竟然等候了近半个小时。当然端上来时倒是显得很正式的样子。吃好以后便一路往北去卡尔顿山看日落: 从North Bridge越过韦弗利火车站到王子街,沿王子街往东走不多远就到卡尔顿山了。<div> 卡尔顿山是一个海拔不高的小山丘,先摘录一段《百度百科》上的介绍:<br><div> </div><div> 爱丁堡卡尔顿山</div><div><br> 沿着王子街向东走到尽头,就来到郁郁葱葱的卡尔顿山。站在山顶西望,爱丁堡城堡巍然矗立,守护着宁静的小城,景色非常美丽。而向东眺望,则可以看到蔚蓝的大西洋和福思湾上的点点白帆。风和日丽的时候,总能看到当地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卡尔顿山,在草坪上野餐、晒太阳。<br> 卡尔顿山上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国家纪念碑,建于1822年,纪念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但纪念碑并未完成,仅有一排巨大的立柱支撑着横梁。据说是因为预算透支而中断了工程。另一座是纳尔逊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海军上将纳尔逊而建。每天下午1点爱丁堡城堡鸣炮时,纳尔逊纪念碑塔尖的小圆球就会降下。卡尔顿山上还有一座醒目的圆顶建筑,是爱丁堡市立天文台。<br> </div><div> 沿石阶爬到山顶,没想到居然有一群人已经架好长枪短炮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再仔细看,基本上是中国人的面孔,不知道是游客还是当地华人:<br></div></div> 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弯皎洁的明月升到空中: 霞光慢慢隐去,灯光渐次亮起来: 其实卡尔顿山白天来休闲观光也是很不错的,我们白天在城堡停留的时间过多了,没有必要。不如参观好司各特纪念塔就直接到卡尔顿山看看,然后回去休息;下午再去看城堡逛旧城。可能当时是想着要赶城堡鸣炮的时间吧?现在才知道这个鸣炮仪式看不看无所谓。<br> 从卡尔顿山上下来,我和老婆两人又到旧城去拍老街的夜景。<br> 从连接新城和旧城的North Bridge上俯看爱丁堡韦弗利火车站巨大的天棚,以此为中轴线,左边是爱丁堡旧城,左前方的圆顶建筑是苏格兰银行,苏格兰银行楼后面黄色灯光照射的是爱丁堡城堡;右边是爱丁堡新城,右前方是司各特纪念塔和摩天轮: 虽然已是零点过后的午夜,但旧城老街上还是不断有游客在那里闲逛、拍照。有两个老外见我在拍照,便想让我帮他们用手机拍张以身后教堂为背景的照片留念。我接过他们的手机给他们拍了一张,然后让他们看回放,一看画面太亮又模糊不清,便告诉他们把闪光灯关闭后再“again”一张,这回再回放给他们看,完全是天壤之别的效果了。两个老外这才知道用手机拍夜景不要用闪光灯,一叠连声的“Thank you”。两个年轻人站在旁边一直看着,等那两个老外走了,便上前来请我也帮他俩拍一张。我用他们手机拍了,又用相机给他们拍了一张。他们问我们明天(其实是今天)晚上还来不来这里?我们只好抱歉地说还不能确定。他们又问我有没有facebook?中国草民嘛,你懂的(当然他们不懂)。当然他们也没有微信。我只好耸耸肩摊摊手了。因为不能再相见,所以这张用相机给他们拍的照片也无法给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