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月的成都花团锦簇、阳光明媚,夏天不紧不慢的来了,初夏的成都,不冷、不热、不温、不燥,很是舒适。在一条小街的深处,一个蛮有情趣的小茶房里,我认识了一个叫夏芯的姑娘。小姑娘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廉政瞭望》杂志社的美女小记者,这位小记者是通过原铁道兵一位老兵找到了我 ,她是想通过我了解参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一一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建设的我的父亲、母亲以及那一代铁路军工、民工建设者的故事。与小记者的聊天让我又重温了那段历史,也使我无限地怀念我的父亲、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70年岁月风雨,在这条老铁路背后还有许多我不太熟知的过去与故事。这使我有了要深度的去查找资料的兴趣,有了再次认识1950年建设的成渝铁路的历史以及与这条铁路密切相关的我家的往事的契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1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一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的纪念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31周年的纪念日。那天,重庆和成都分别开出了一列火车,它们在四川内江完成了交会。重庆开往成都的火车,于1952年7月2日上午11:05到达成都火车站,这宣告成渝铁路已然全线通车。1953年7月30日,成渝铁路正式交付使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人民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这条历时二年完工,所有的材料全部国产的铁路,在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四川省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正是成渝铁路的修建拉开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成渝铁路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四川人民近半个世纪的修川汉铁路的梦想。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重庆)通车典礼上,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前排居中者)剪彩,命令首次列车由重庆开往成都</p> <p class="ql-block">同一时间成都车站,贺龙司令员在成都火车站剪彩,贺龙司令员右侧身后着铁路制服第1位为我父亲罗崇富,右侧前排第一位为中共川西区委第一书记、川西军区政委兼行署主任李井泉</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也为本文的题图,是1952年7月1日,父亲在其领导修建的成都火车站陪同贺龙元帅为成渝铁路通车剪彩。贺龙元帅右侧着铁路制服拍手者为我的父亲罗崇富(此图片来自成都市委宣传部)</p> <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成都火车站剪彩时的热闹场面</p> <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由成都站发出第一列火车出战时的群众热烈欢庆的热闹场面,据说当时火车站附近有8万人之众</p> <p class="ql-block">(此组老照片来自网络和成都市委宣传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要了解成渝铁路,那不得不先了解铁路背后的历史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原为清末倡议修建的川汉铁路成都至重庆段,也就是川汉铁路的西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而四川又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四周的山峦包围中间的盆地。在铁路建成之前,仅有长江水系、崇山峻岭中的羊肠小道和人工修筑的栈道与外界联通。四川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修铁路、通火车,一直是川渝人民的梦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初的1903年1月,四川总督锡良奏准设立“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开始筹划修建横贯四川东西、联通成都武汉的川汉铁路。1905年7月公司改为官绅合办,1907年3月再改为商办,正式名“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全川民众闻讯,群情激昂,踊跃认股。从1905年至1911年,清政府在全川共征集股银189万两,折合大米约30亿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预定之川汉铁路线,基本依四川传统商旅水道沿伸,途经:成都府一眉州一嘉定府一叙州府一泸州一重庆府一忠州一夔州府,共5府3州官署地,均是当时四川最主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铁路东出川省门户之奉节夔门,入湖北宜昌府、再北上走荆门州一襄阳府一最后在德安府应山县广水乡衔接京汉铁路,全长约2000公里。这就是最初的川汉铁路的设计蓝图。</b></p> <p class="ql-block">川汉铁路成渝段(图)</p> <p class="ql-block">川汉铁路总公司</p> <p class="ql-block">宣统元年10月28日四川铁路开工礼成宾主临别留影(川省)</p> <p class="ql-block">川汉铁路川省股票(图)</p> <p class="ql-block">保存在内江市中区博物馆的《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股票》,是由当时内江商人认购的</p> <p class="ql-block">此组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法令,把川汉铁路修建权收归“国家”,将已允许四川人民入股集资的川汉铁路修筑权拱手出卖给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团。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立即激起了人民的巨大愤怒。一场争取路权运动在成都爆发,这就是反帝爱国的“保路运动”。由于四川人民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孙中山乘武昌守备空虚领导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专制统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孙中山曾说:“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而四川人民为了这条立国之路所做的流血牺牲将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上三图为辛亥革命照片及浮雕</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假如你对铁路建设有兴趣,对中国革命史有兴趣,欢迎你来到成都时到成都人民公园来看看“辛亥秋保路运动纪念碑”。回望历史,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家就住在人民公园附近,常会路过“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每次从纪念碑下走过,我都会向纪念碑致敬!我常想,100多年前就向往能够通火车的川渝先人们,以及由于一条铁路引发的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他们无愧是理想的先锋!无愧是筑路的先锋!无愧是革命的先锋!他们的革命理想,由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光大。他们修筑铁路愿望,终于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巴蜀人民的努力下化为现实。我也会想,百年理想两年实现,其中有共产党员的努力奋斗,解放军干部战士的努力奋斗,有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我为我的军人父亲、母亲骄傲!自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位于成都市中心人民公园西北部。1913年,为了纪念四川保路运动中的32名死难者,由张澜、颜楷等提议,川汉铁路总公司耗资10000个大洋,在园内修建了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纪念碑碑高31.85米,为砖石结构,由碑台、碑座、碑身、碑首四部分组成,设计风格兼具近代西方审美观念和地方民族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碑台仿照铁路月台修建,呈圆柱形。碑座与碑身为方锥形,其中碑座四面分别是铁轨、火车头、信号灯、转辙器和自动联接器的浮雕图案。碑身四面分别携刻“辛亥秋保路运动死事纪念碑”十字,每字高约1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碑顶高约6米,上有琉璃瓦顶,二龙戏珠图案和云龙、蝙蝠等装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1961年7月13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对四川保路运动的纪念,更是四川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人民在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回到1915年11月,川汉铁路四川承建段复勘完竣。詹天佑综合考量沿线的人口经济、地质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之后,最终比选定线:“成都-简州(简阳)-资阳-资州(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江津-重庆-长寿-垫江-梁山(梁平)-开县-小江(云阳)-夔州(今奉节)-巫山-巴东-归州(秭归)-宜昌-河溶-建阳-杨家洚-皂市-应城-汉口”,这就是民国著名的詹天佑实勘“国有川汉铁路”。成渝铁路成都到重庆段的原型诞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辛亥革命失败后,祖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漫漫长夜,万事蹉跎,谈何铁路?谈何铁路国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勘测川汉铁路线詹天佑手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15年后,四川地方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政府曾多次提出修建川汉铁路。但因为军阀混战、内部矛盾不断、经费不足等因素总是无以为继。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国民党因军事需要,再次复工川汉铁路,零敲碎打整三年,只修建了一点支线。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成渝铁路依然一根铁轨未铺,一根枕木未放——成渝铁路仅仅修建了挂在国民政府“成渝铁路工程局”墙上的一条地图上的虚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宜昌市夷陵区这一遗存为川汉铁路黄家场车站,黄家场车站是川汉铁路建设中的四个车站之一,占地面积379平方米,整体建筑呈西洋式风格,前面为5个大拱形门,一大四小,对称排列,墙体敦实,脚基坚实。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小圈子、寺冲口铁路墩,分别位于312省道27和36千米处,为川汉铁路桥墩</p><p class="ql-block">(图片、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距宜昌铁路坝(现夷陵广场)约20余千米的夷陵区上风垭,仍然可以瞻仰到昔日川汉铁路宜万段的遗址──上风垭山峒(图片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是由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改编成的一只铁马雄狮。第二野战军在刘邓两位将军的领导下,根本不给蒋介石喘息的机会,于1949年进军西南,和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在1949年11月1日发起了旨在解放西南四省的西南战役</b>,<b style="font-size:20px;">对蒋介石盘踞在西南的百万兵力实行了最后一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南战役历时57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90余万人,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四省,彻底摧毁了蒋介石盘踞西南的美梦。这是第二野战军的辉煌战绩,也是第一、第四野战军的辉煌战绩。当时我的父亲在二野三兵团十军任后勤部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都战役后,成都解放了,我的父亲所在的部队从成都的北面泗马桥方向走进了成都。新中国刚成立,二野十军协助地方政府建立了川南行署,同时,十军兼任川南军区,驻泸州。父亲以军人的身份参与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1950年任川南行署交通厅厅长。1950年6月在重庆成立了西南铁路工程局(铁二局的前身),父亲又任西南铁路工程局副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妈妈1950年初跟着二野步校,来到了四川泸州。我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有了两个孩子,他们就是我家长姐和长兄。他们从小就生长在父亲母亲的军营中,跟着八路军、解放军前进的步伐,听着枪声,在炮火中成长。爸爸妈妈随着部队,居无定所,部队到了哪里,哪里就是家。四川泸州,让我的爸爸妈妈和我家长姐长兄终于有了居有定所的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推开了建设西南的工作。交通运输建设是邓小平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这个首要问题的的重中之重就是成渝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邓小平深知成渝铁路的重要性。他在解放大西南之前就说过:“我们到了四川,一定要把川渝(成渝)铁路修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邓小平围绕修建成渝铁路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他指出:修建这条铁路不仅是四川人民的长年心愿,而且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十分有必要。1949年12月8日,西南局进驻重庆,邓小平在西南局扩大会议上,首次明确指出要兴建成渝铁路。1950年1月2日,邓小平在向中央报告工作时也专门提到,建设西南经济的第一步就是要修好成渝铁路。同年2月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正式成立,遵照邓小平的指示,该委员会做出的第一项决策,就是:“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随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委托交通部长赵健民到北京向中央面呈成渝铁路修建方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邓小平为修建成渝铁路之事当面向毛主席请示,谈了修建成渝铁路的三点必要性:第一,四川自古交通不畅,唯有修建铁路,方能政令通达;第二,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修建铁路可以带动西南百业兴旺,为其他各地提供优质产品,促进经济发展;第三,中国人从未自行设计、修建铁路,成渝铁路如果修建成功,不仅提高国际声望,而且加快工业发展。邓小平的三点理由说服了党中央,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央决定立即开始修建成渝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西南军区部队修筑成渝铁路动员大会</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尽快修好铁路,中央指示邓小平,修建成渝铁路要“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为贯彻好中央指示,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新的铁路工程局全力投入铁路建设。邓小平决定迅速抽调军队干部充实铁路建设领导班子。他认为军队的行动要在地方之前,这样才能抢时间、做表率。西南军政委员会依据邓小平指示,决定在地方组织工作开展之前,先抽调西南军区部队组成军工筑路队开建成渝铁路。在成渝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整个西南军区前前后后共投入3万余名官兵,他们为成渝铁路的修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50年6月12日,西南铁路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在重庆成立,我的父亲被任命为西南铁路工程局副局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隆重举行,邓小平发表讲话,贺龙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了军工一总队。1950年6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与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签订修筑成渝铁路的合同,修筑成渝铁路大幕至此正式拉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身穿军装的父亲正逢其时——被任命为成渝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成渝铁路川南指挥部指挥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母亲就这样随着时代起舞,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条铁路的建设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紧跟着中国共产党,探索着中国革命的道路的开拓者,他们艰难、顽强、舍命地走着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是安徽金寨人,1931年未满16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一走就是十多年。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战略转移,从大别山走向大巴山。这是红四方面军、也是父亲的第一次远征——红军突破平汉铁路向西转移,然后进行了广水、魏店、新集、漫川关、子午镇、两河口等大小战役,数次翻越秦岭,最终将红旗插到了川北,在四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的四川军阀混战,反而给红军创造了生存的空间。红军先后击败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发动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大战役,组织了“反六路围攻“战役……百战中巩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5年4月,为迎接长征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又开始西进。我父亲的长征开始了,这是红四方面军、也是父亲的第二次远征。他们强渡嘉陵江,夺取剑门关,翻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6月10日于达维与中央红军会师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引领下,红四方面军南下(二过草地)发起雅安百丈关战役。父亲此役大腿受重伤,拖着受伤的腿,发着高烧的身体,他用坚强的毅力,艰难地跟上了红军的脚步,在风雪弥漫的夜晚,爬越了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指战员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经历大小战斗,历经千难万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三过雪山草地,终于在草地南缘之甘孜,与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会师。两军挥师北上(三过草地),经过腊子口、岷县等大小战斗,于1936年秋在甘肃会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大会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1937年8月红军改名为八路军,父亲所在的红30军编入八路军129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路军129师随即开赴抗日前线,转战太行山,在山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了阳明堡、七亘村、黄崖底等战斗的重大胜利。为了开辟济南平原抗日根据地,父亲被抽调进“八路军东进抗日游击纵队”(简称东纵),于1938年1月翻越太行山抵达冀(河北)南地区——这应该是父亲的第三次远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路军129师先遣队,后改编为8旅23团,1938年在河北广平一带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母亲就是河北广平人, 日寇的铁蹄踏碎了中华万里山河,踏碎了华北平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母亲不甘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下苟活,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1938年妈妈参加了八路军,在妇救会的工作中认识了时任23团团长的父亲,华北大平原是妈妈出生的家乡,是爸、妈相识相知的地方,是爸、妈携手奔赴抗战的地方,是我有了家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就是从1938年开始,我的父亲母亲作为革命的同志、生活的同伴,携手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民主战争之中。他们打击敌特的破坏活动、加强群众的武装建设、反抢粮、参加粉碎敌扫扫荡和“五、二六大围合战斗;开展地道战,痛击敌伪军,她们在战斗中、工作中父亲、母亲数次被围,父亲还数次负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在华北平原历时八年,为中华民族而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冀南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我们的大姐秀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部分抗日将领合影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的父亲、母亲在席卷全中国的解放洪流中,参加了上党战役,接着攻克邢台,参加邯郸战役。邯郸战役结束后,父亲所在的冀南军区一部于1945年10月正式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战火纷飞的1946年,爸爸妈妈有了第一个儿子一一我们的大哥玉平。一年后的1947年6月,接中央军委指示,刘邓大军于6月底突破黄河进入中原,挺进大别山。第二纵队也随之渡(黄)河南征,这是父亲第4次远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我的父亲从1932年10月跟随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西征离开家乡大别山区,已过去了整整15年。中央军委东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命令,也把我的父亲送回了他阔别15年的家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温报金盘簇五辛“。这是于谦(明)的《立春日感怀》,我以为这首《立春日感怀》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父亲是那么的贴近心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征战的间隙父亲向上级提出的回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区新屋小山村去看看的申请得到批准。已是副旅长的父亲策马扬鞭,带着三个警卫员循着大山中的羊肠小道上往家乡奔去。可是,父亲的回归吓坏了小山村的乡亲们,自从红军走后直至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都没有放松对老区人民的迫害,兵匪如蚁,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山里的乡亲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乡亲们远远的看见策马奔来的军人,都被吓的跑进了山里躲“匪患“,只有一位腿脚不便行走的老者留了下来。父亲进村来寻不到人影,少小离家、乡音未改地他大声呼唤起来:乡亲们别害怕,是我回来了,罗家的老六回来了,你们别怕,我们不是国民党军,我们是解放军,我们是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位躲在村子里的跛脚老人,听清了父亲的呼喊,蹒跚地走了出来。两人彼此对视着,父亲认出了他是罗氏家族的一个大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父亲,变身为一身戎装的解放军,那罗家大伯却不敢相认。父亲冲上去拉着大伯的手说:我是老六,我是老六呀!大伯终于认出了父亲,他们相拥而泣。接着父亲的那位大伯对着山上大声呼唤着:乡亲们,快回来吧,是老六回来了!不是坏人!跑进大山里躲藏的乡亲们蜂拥着回到了村里,哭着、笑着、跳着地拉着父亲的手,这时,人群中跑出了父亲的大哥、二哥,他们抱着父亲哭着说,老六真的是你回来了?你没死呀?是你回来了。父亲的四个哥哥都参加了红军,西征后几兄弟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父亲以为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都牺牲了,没想到回到家乡还见到了大哥和二哥。原来父亲的大哥和二哥是在西征的某场战斗中负了伤,养好了伤却找不到部队了,就讨着饭回到了家乡,他们也是回到家后才知道彼此都活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父亲挺进大别山后的难忘的回家的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爸爸的红军故事!这也是我们家的红军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大别山地理位置及大别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1947年某月母亲得知父亲将跟随二野十军挺进大别山(父二野十军副旅长),母亲着便装携子赶往二野十军集结地一一河南某小山村送久未谋面的父亲出征,留下的珍贵第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缺少大姐,妈妈曾说:爸爸见到她们时急着问,秀婷呢?我说路太远,我带不了二个孩子,秀婷放在老乡家了,你们的父亲这才放心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第二纵队在大别山转战半年之久后,主力出大别山后挺进中原,这应该是父亲的第5次远征。他和他的战友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春,改变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军的二纵参加渡江作战,进军大西南,在成都战役后兼川南军区。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前走过的路。这路是长征的路!是抗战的路!是解放的路!是创建新中国的路!</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部分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中国成立了,西南解放了,自1950年5月至1952年6月,我的父亲即是军人,又集多个职务于一身——川南行署交通厅长、西南铁路工程局副局长。成渝铁路开建后,父亲任职成渝铁路指挥部副指挥长、成渝铁路川南指挥部指挥长、成渝铁路民工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铁道兵第六师师长等职。至此,父亲开始了为新中国修路的生涯。我们的军人母亲,也紧跟着父亲工作重心转移,成了新中国的筑路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的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修筑成渝铁路时的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父亲所在的十军归建野战军,一部奉命出川北上抗美援朝,次年军部及三十师编入海军东海舰队。但父亲正在指挥修筑成渝铁路,这个新中国首个重大的工程的重要使父亲没能完成归建。1952年6月,在贵州成立的铁道兵第6师开赴成都,准备赴朝参战,“会”修铁路的父亲被任命为铁道兵第6师师长。父亲的归建终于姗姗来迟——不是随十军一部前往朝鲜战场真枪实弹,不是随十军军部编入海军,而是成为了修铁路的铁道兵——先在朝鲜修。母亲也跟随父亲成为了铁道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探路者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筑路者的转变。我的父亲为新中国的道路,一修30多年,直至铁道兵集体转业,直至生命的尽头,我的父亲与修路的铁道兵同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在工地上学习、劳动的军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西南军区在邓小平军队要做表率的指示下,动员直属部队及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军区抽调指战员组成5个总队,率先承担筑路任务。他们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西南军区直属部队4千余名官兵组成成渝铁路军工第一筑路总队,由总队长李静宜率部开赴重庆菜园坝至油溪间81公里工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川东军区抽调6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二筑路总队,在油溪至永川间计61公里施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川南军区4千余名官兵、十五军1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三筑路总队,川南军区在石燕桥至内江间44公里施工、十五军在二郎堂至单石铺间6公里施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川西军区和西康军区共8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四筑路总队,其中有5700人在银山镇至球溪河间、2300人在王二溪至马草湾间施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川北军区3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五筑路总队,在邮亭铺至石燕桥间49公里施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四川各行署为救济失业工人,也动员了18981人参加筑路,归军工带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大工程——成渝铁路的修建开始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6月16日,3万多人的筑路大军,浩浩荡荡奔赴成渝铁路各施工段。他们将逢山开洞,遇水架桥,修筑一条沿江铺开的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缺乏机械设备的困难条件下,战士们迎难而上,无比自豪——铁路沿线多高山丘陵,平均每公里就有5万方以上的土石工程量,这些曾经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英雄战士,都没有修过路,他们说:不怕山高石头多,碰到我们变平坡。他们还说:战斗中要当英雄,劳动中要当模范!他们攀爬在悬崖峭壁之间,一步一挪地开辟路基,因为工具少,战士们一有空,还要自己编竹筐、生炉打铁、炸药用土法自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对于几万名指战员来说,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困难。除了汗流浃背地开崖修路,战士们还要随时准备迎击来犯的敌人。那时的大西南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败退后残余的一百多万土匪,到处袭扰流窜。长姐秀婷那时六岁,她见证了父辈们一边修路、一边剿匪的往事。她说:“那个时候部队三个任务——修路、发动群众、剿匪。爸爸他们每次派出部队去剿匪,必须带机枪,到后来有些战士就有点松懈,说不想扛机枪了,没几个敌人了,爸爸说不行,机枪是保命的,必须带!结果果然有一次剿匪时,就被土匪包围了,退到一个村子里,怎么办?他们就靠那挺机枪顶住了,等来了支援部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的成渝铁路工地沿线山区匪患严重,部队一边修路一边剿匪。在施工现场,部队仍毫不懈怠的持枪警戒,因为随时会与骚扰的土匪进行战斗。军工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还要护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下工地,艰难推进着铁路工程。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此时参与成渝铁路施工的各军工筑路总队已完成了原定施工任务,大部分军工归建奔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西南军区仍有工兵部队的7000余名解放军继续参加筑路工程,少数部队干部继续带领失业工人和以后上路的民工筑路。军工除了完成原定任务外,还将应得工费60%捐献给国家——总而言之,军工对成渝铁路的成功修建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1951年12月6日,成渝铁路由重庆铺轨到内江,7日内江举行庆祝大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父亲的职务是成渝铁路川南指挥部指挥长,而成渝铁路的川南段是由内江到重庆,加上军工撤离,成渝铁路民工指挥部设在内江。为了建设的需要,1950年底我们的家由泸州迁至了内江。那时我家的长姐刚满6岁,我家长兄刚满4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在内江,姐姐、哥哥与母亲及幼儿园小朋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姐姐说: 这张照片应该是可以命名为“最小的筑路工人”。1950年9月的一天终日奔波在铁路建设工地父亲,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带上了两个幼小的孩子来到了施工现场 。那年我的大哥大姐虽然很年幼,但时至今日,我的哥哥姐姐们仍然记得那火热的年代,记得军工住的简单的帐篷和简陋的棚屋,用石头支起的大铁锅,还有那钢钎、扁担、竹筐、背篓,还有那四川特有的鸡公车,工人们推着吱哎呀呀“叫”着鸡公车在工地上奔走,还有那工地上的人山人海,还记得军工们用着最简陋的工具,热火朝天的打夯,肩扛背挑的搬运着泥土、石方。小小的他们被感染着,也搬起了石头、泥块儿,恰巧被过路的一位记者看见了,给我的大哥大姐拍下了这张“参与”成渝铁路建设的珍贵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初,我家三姐在内江出生,取名“江“,由于父亲、母亲修铁路,我们都出生在父亲、母亲修建的铁路边,我们的名字都与父亲、母亲修的铁路相关,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后生于成都的四姐就取名“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建设工地“最小的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姐姐、哥哥在内江</p> <p class="ql-block">内江,大姐抱着在内江出生的三姐</p> <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通车后,1953年妈妈怀抱着在成都出生的四姐留影于成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也是一张非常珍贵的老照片,这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由成都开往重庆的首发列车,我的母亲就在这趟列车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动员十万民工筑路大军。1950年10月成渝铁路建设指挥部又成立了民工指挥部,我的父亲又被任命为成渝铁路民工指挥部指挥长,带领十余万民工继续完成成渝铁路的修筑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分散在500公里线路上的十余万民工如何管理?更不要说其中还混迹着土匪、特务以及对新中国不满的极端分子等敌对势力。可见父亲管理民工和继续完成筑路的难度有多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保证铁路建设顺利推进,许多的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各级领导干部遵照邓小平在铁路开工典礼上的讲话,将党的政策贯彻到群众之中;加上四川人民的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10万筑路大军在缺乏机械设备的困难条件下,“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凭着铁锤、钢钎、扁担、竹筐和鸡公车等简陋工具,以每天超5000米的速度向前推进。铁路路基硬是在人民的肩膀上、在人民的手掌中一米一米地向前推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美援朝,别人捐飞机大炮,民工没钱,他们说只有加快施工,劳动报国。民工们约定下班后义务加班半小时,届时班头吼一声捐献飞机大炮的时候到了,他们就不仅不休息,反而干得更卖力,工效比正常上班提高两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姐姐说:环境的艰苦,工程的艰险,阻挡不了翻身做主的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热火朝天的工地上,甚至还留下了“聋哑人开口说话”的奇闻。当年国民党抓壮丁,一个民工曾装成哑巴躲避,一直装了八年。在成渝铁路的工地上,他竟然开口说话了!这消息瞬间传遍全工地,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他说:“共产党真好,我不装哑巴了,共产党领导我们修铁路,修路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我要努力修铁路,我修不好铁路,不回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成渝铁路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建设中,两年工期涌现出劳动模范24000多人,因公死亡100人,伤残108人。可以说,这条铁路也是民工的奋斗精神与血肉之躯筑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民工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铁路,是“中国制造”最艰难,也是最闪耀的一次集中亮相,它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潜能与智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就拿成渝铁路全线需要的129万根枕木来说吧,为了铁路早日建成,沿线百姓全力支援,他们献出珍藏多年的樟木、楠木,一些老人甚至献出了寿板寿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3万多解放军官兵和10万民工艰苦卓绝的奋斗,1952年6月13日,全长500多公里的成渝铁路竣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筑路民工抬枕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正线全长505公里,共完成隧道43座,大桥7座,中桥77座,涵渠1195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工纪念碑一一“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纪念修筑成渝铁路十余万民工大军的历史功绩,缅怀在筑路中献身的民工英雄,1952年9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西南铁路工程局决定在四川省内江市的梅家山修建“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次年春又决定在纪念堂前40米处建立“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碑上纪念碑刻着有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为成渝铁路通车的提词,历历在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纪念碑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资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间70年过去了。很遗憾,由于过去不了解内江有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纪念碑,去过几次内江就没能去瞻仰,我再有机会去往内江,我一定去登梅家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精彩开篇,是“新中国第一路”!它的建设,承载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信念与担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全程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就是一座丰碑!每一寸,几乎都靠人工完成,是当年筑路的军工、民工在无任何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脚丈量,用手铺设,甚至用生命换取的,是中国铁路史上军民合作的创举,更是新中国在恶劣施工环境中缔造的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改变千百年来人们苦苦想要改变的生活,让理想照进了现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70年,就是新中国铁路的70年。这条500多公里的铁路不仅彻底改变了四川的交通格局,也见证了新中国大规模交通建设的全面启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至今铁路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走过的艰难险阻,传承的铁路精神;见证了我国高铁已成为世界的领头羊,在各大城市间穿梭飞行 ,从国内到世界,打破了地域限制,加强了人文交流,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不仅成为祖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纽带;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时速三十公里的小慢车,到如今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复兴号,从成都到重庆的高铁仅需一个小时,走出了一条从追赶到引领的发展之路;见证成渝沿线的历史变迁,真实展示成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壮美图景;见证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实践和未来;见证了祖国的伟大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70多年前成渝铁路的修建,那是时代赋予我的父亲、母亲他们那一代人的的使命。那是他们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修建,是父亲、母亲那一代新中国修路人志在四方的起点。他们从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为让子孙后代享受着前人披荆斩棘争取来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渝铁路的修建,让我们小家的小故事融入到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大故事里。这故事在我们心中、在笔墨间凝聚成了一种永远难忘的温暖,这故事不会在光阴的更跌中随着岁月流逝,这故事永远不会远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条铁路,仍在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修路的人都去哪儿了?别人可能不会关注,可这修路的人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国家有记忆!我们更不会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父亲、母亲他们一生中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临危忘身、受命忘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他们一生用清澈的爱热爱着民族,热爱着国家,也爱着我们,他们一生中家国情怀的展现永远滋润着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父、母是令我们骄傲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我们对他们的爱也有颜色,那就是鲜红的景仰与崇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铺展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路,是横卧在祖国土地上的丰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行驰于铁路上的列车高奏的奔腾之歌就是我们心灵的归宿!</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30日写于成都</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留下的修建成渝铁路的部分证章</p><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川南筑路指挥部“五一劳模奖章“</p> <p class="ql-block">宝成铁路通车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特别声明:以上部分老图片、历史相关资料,来自网络。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出错,谢谢指正、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