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寨田坝怀古

陈宗屏

<p class="ql-block">  贵州黔西北有不少地方都叫官寨,今大方的三元乡就有个远近闻名的官寨田坝。官寨的释义,是指官兵的营寨,或土司的住宅。在官寨田坝中,就有一座彝族土目安开成的住宅,历经沧桑,住宅已荡然无存,仅留下残垣断壁,当地人把它叫做“官家屋基”。时下芒种,立夏将至。我与朋友一道沿326国道,在火烧寨转乡道到达三元乡的官寨田坝,造访了官寨田坝中的官家屋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幽深的安家老宅</b></p><p class="ql-block"> 从326国道百纳乡的火烧寨转入乡道,行驶数公里便来到三元乡的官寨田坝。这里的海拔1450米,在原来的百纳一带算是海拔低矮的地方。乡道由水泥与柏油路混搭,是不同时期修建而成。这里属中中山丘陵地貌,四面高山,官寨田坝被环山拥抱,村村通的公路在山旁的村寨中穿过。这里的植被非常好,除了田坝,四面的山上,公路两旁,村寨尽是树林。道路上的车辆很少,偶尔只有一辆车通过,显得十分宁静。</p><p class="ql-block"> 很早我就听闻官寨田坝和田坝中的安开臣的住宅,尤其是土目的这个身份让我对此行充满了期待。与我想像不同的是,安家的住宅屋基并不是座落在田坝中间,而是位于田坝边上的山坡上。听上辈老人们说,安家的房子很大,不仅大,而且修造是精雕细琢,修的是走马转角楼。但是这是解放前几十年前的事情,我早已想到原来的这些房子肯定不在了。</p><p class="ql-block"> 老宅位于村公路的旁边的山坡上,必须沿很陡的长坡才能到达高差约60米的老房子。爬行这段距离既有点艰难,也让人觉得气喘吁吁。抬头一望,看不见传说中的进门牌坊,也看不到所谓的走马转角楼,只有城墙式的雕楼的地下部分。爬到安家屋基这个位置登高望远,整个田坝尽收眼底,据说这种位置的选择主要是为了防御。的确,这个位置正是军事理论上所说的易守难改。</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人讲,安家的房子解放后仍然在,而且是两层楼。不仅有正房,而且建有厢房。后来房屋没人照料,风吹雨淋只剩下一层楼。直到文化革命,将这一层楼作为集体房,主要用作存放生产队的粮食。如今,剩下的一层楼早已不在,一张姓的农户在这个地基上修了房子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 老宅座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度不凡,规模宏大,庭院深深。院子长22步,宽18步,全部用石板铺成,石院坝尚存。如今,整个建筑的地上部分(包括围墙)荡然无存,但从地面及地下部分的院坝,保坎,石墙看,用材讲究,修造精良,凸现主人当初设计和修造的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显赫的家族</b></p><p class="ql-block"> 大方(县)是古罗甸国的中心,后来以鸭池河为界的黔西北被称为水西,水西是地域的界定或习惯叫法,而水西是彝族的势力范围,有几千年的历史。自明代始,少数民族一律改汉姓,因彝族支持国之一统,帮助朝廷消灭云南省昆明的残元势力有功,朱元璋赐彝族土司霭翠家族姓安。而水西彝族48部中的绝大多数均系霭翠家族改汉姓安。掌控水西兵权的叉戛那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官寨田坝应该是后来的地名,而之前的名字叫核桃坝。彝族土目的安家就居住在这里。因为高山上的一大片田坝,土目家又住在这里,因而得名。土司是居高临下的一个叫法与称谓。“司”是行政执法者,古时的官员有“流官”和“土官”之分,朝廷下派的官叫流官,而当地人委任为官员的叫土官。古时候天高皇帝远,一般都是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担任本区域的行政官,代表朝廷安抚百姓并宣示政令。对古罗甸国及后来的贵州宣慰府而言,最大的官员由彝族土司担任,土司就是宣慰使。水西彝族土司辖内有48部,或48目,这是水西彝族的传统势力范围。而宣慰使之职的行政权力则扩大到整个贵州省。48目(部)在土司的管辖之下,受土司的节制,它的领导者称为土目,实际控制自己的辖区或领地。有民即有官,有官即有民。黔西北地区的普通的民众百姓将彝族土司,土目统称为官家,或安家。</p><p class="ql-block"> 叉嘎那是明代水西宣慰府管辖下的48目之一,而他正是核桃坝彝族土目安开成,安开阳之远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忠奸褒贬叉嘎那</b></p><p class="ql-block"> 叉嘎那,又译察格喇,是彝语汉字不同表达,均指叉嘎那一人。是水西48目之一,不仅是土目,还实际掌握水西土司政权的兵部权力,可谓权势位重。</p><p class="ql-block"> 在黔西北广大彝族地区,叉嘎那几乎成了彝奸的代名词。数百年以来,在许多彝人的心目中,叉嘎那一直是被贬责和鄙视的对象。究其罪名,是在康熙年间,吴三桂罗织罪名借朝庭之力进剿水西之时,内应通敌,叛卖安坤(最后一任贵州宣慰使),所以被指责为不忠不义,岀卖彝族的奸臣。据《大定县志.卷五.平水西逸事》,卧这(今纳雍乐治)宣慰城堡毁于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剿水西时,部将马三保,蔡丁等的战火中,也证明叉嘎那内应降敌,出卖水西安坤的罪行。另外在彝文文献《水西全传》的第八章《兵帅叉嘎那岀卖阿者君长》中,叙述阿者(水西宣慰)阿青(即安坤)兵败逃亡之时,德额氏叉嘎那心怀二心,投靠清军,将安坤引诱到比里岩头并密报清军,使安坤跳岩被葛藤绊住被擒。也证明了叉嘎那卖主求荣。后叉嘎那被蔡总督派人捉拿押解到贵阳,宣布罪行,指责他是一个背主害命的奸臣坏人而被折草除根。汉文志书《平水西逸事》彝文文艺类书《水西全传》均记载叉嘎那是水西彝家兵帅,却是投降吴三桂卖主求荣的奸臣。他的形象有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广大彝民群众中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受到遣责和贬斥。</p><p class="ql-block"> 据著名的彝学者王启超考正和研判,在逃亡过程中,在安坤跳厓的前前后后,他的侍卫长一直鞍前马后,而这个侍卫长正是我的祖上和前辈老人。最后侍卫们均随同安坤跳岩,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但是,对叉嘎那也存另外的说法。后来在废弃的乐治宣慰城堡之上,修建有四合院的“宣慰庙”,正殿顶上有题有“德垂后裔”的匾额。在殿中供奉安宣慰的木雕神像,侧边的是叉嘎那侍立神像,岁时祭祀供奉。据调查,在鹿花背山后面的山巅上,有一块平地叫“喊冤坝”,据说是当年清军斩杀叉嘎那的行刑地。临行前对卖主求荣,为臣不忠不服,高呼冤枉!因此将这个地方称为喊冤坝。另外,金沙县石场(区)附近不远,有一座供奉叉嘎那神像的“悬心王庙”。身着彝装的叉嘎那神像,衣襟开着,右手执剑,左手上放着一颗红心。当地民间传说:叉嘎那来到当地时,受到民众的指责,说他卖主求荣,充当叛徒。他连呼冤枉,并表明可当场剖腹掏心,以死证明自己的淸白。其心是红色则他是忠臣遭谤,纯属冤枉;如心是黑色,则他是奸臣无疑,应遭斥责。结果剖腹自杀。但是,掏出来的心是红色的,民众觉得他确是冤枉,于是便为他立庙,岁时供奉不绝,直到“文革”期间悬心王庙才被毁掉。从官方的立场,叉嘎那是一个叛徒奸臣,从民间来看,同情叉嘎那的人大有人在。叉嘎那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其社会背景和实质是什么,还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索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安开臣其人</b></p><p class="ql-block"> 安开臣是彝族土目。彝族土司,土目这种被朝廷认可和赐与的官职均可世袭。也就是说,这种职务在逝后可以由直系后代代代传承。一般来讲,管辖地域大的叫大土目,小些的则叫小土目。他们是领地上的执政者,管辖着自己的封地。他们位于彝族的上层社会,拥有特定的政治特权。而安开臣所拥有的一切,也是靠祖上叉嘎那这个宗支代代相传。实际上,水西彝族的政治特权,是明淸朝廷所赐,到了吴三桂剿水西,水西政治集团享有的政治权力才从国家的层面剥离并了逐渐消亡,但直到民国,水西土司所享受的权力,仍然起作用。他们仍然是地方上拥有土地财富和经济实力,受人尊重,影响一方的人物。正因为这个原因,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中,许多的彝族土目或他们的后代被均划为地主成份。而安开臣正是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安开臣坐拥一方,享受着其应有政治权力,根据测算,其佃户一年所交的地租折合粮食百万余斤,也因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购置了不少商铺并打点生意。临近解放,毕节淸毕路今毕节五小沿街就有不少房产和商铺。</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天下不太平。财富要有相应的武装护卫。安家购置了枪支弹药,建立了武装。在官寨田坝,安家的枪支不仅有步枪,也有歪把子机枪,民即是兵,兵即是民。佃户们农忙种地,闲时练兵。它的目的主要是自卫,佃户们轮流到官寨站岗放哨,值守的人须穿上购买的国民党军队不带标志的军装。安开臣是一方的富甲人物,势力强大,就连土匪也惹不起。安开臣之子安民基(毕节八小退休教师),人称安家公子。解放前到黔西读书,因为土匪出没,派安开臣的卫队长带家丁护送。行至途中,土匪鸣枪准备打劫,卫队长德国快慢机(一种手枪)朝天空一梭子回应,土匪听出是安家的硬家圆,吓得赶快撤退。但安开臣同百纳一方的地主聂子熙有矛盾。矛盾尖锐到聂子熙花钱买毕节保警团攻打安开臣的官寨田坝,因攻打失败,又请省保六团才攻陷官寨田坝。至此,安开臣吃官司落入国民党手中坐牢。后国民党从贵阳撤往昆明途中,人心惶惶,自顾不暇的押解人员不得已将他释放,他才逃回老家。解放初期,安开臣仍属可改造和利用的对象,后风云突变,家破人亡。</p><p class="ql-block"> 彝族分为白彝和黑彝,黑彝是统治者,而白彝是相反的大多数。到了安开臣这一代,彝族土司的政治权力才真正的终结。</p><p class="ql-block"> 1989~1991年,我在纳雍县原姑开区的凹梳乡扶贫,那里有一个安坪村,人们叫它安家坪子,是一个河流峡谷高山台地,坪子十分宽大平整,而那里就有一个古遗址,没有房子,却存在一处修造精良的地基。我觉得这个地方非同一般,寻问村干部,他们说这是官家屋基。我向他们打听安家搬往何方,有没有后人,回答是不知所踪。在黔西北毕节,安姓彝族被称为安家,或官家,但是,存在一个普遍或共同的规律,这些如同官寨土目安开臣,纳雍凹梳土目一样的水西48部土目,他们今在何处,他们的后代又在哪里,真是不知所云,仅留下了像安开成在官寨田坝中的遗址。一个指向,当年吴三桂剿水西,48部首当其冲,可能他们的后代害怕牵连,逃往异地,甚至隐姓埋名。</p><p class="ql-block"> 2022,6,17于兰苑花园</p> <p class="ql-block">彝族土司,贵州宣慰府首任宣慰使霭翠(奢香夫人丈夫,图片来自电视剧)</p> <p class="ql-block">彝族土司,图片源自影视剧</p> <p class="ql-block">彝族土司影视形像</p> <p class="ql-block">彝族土司的后裔,安开臣的孙女安(陈)阿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鸣谢安熊飞先生,安(陈)阿丽女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阅读分享!</b></p> <p class="ql-block"><i>作者档案:陈宗屏,彝族,贵州大方(六龙)人,1957年生,经历过知青生活,恢复高考招生考入贵州农学院,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爱好文史,贵州省先进农业工作者,毕节地区科技兴农先进工作者,毕节市老科技协会会员,获省地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多篇,《大方文艺》《大方报》等发表作品,出版《这帮六龙人》(合著)</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