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变迁记

苏垂康

<p class="ql-block">2001年撤乡并镇时,我因在乡镇工作了18年,厌倦了催粮催款、刮宫流产、灭鼠打犬等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急、难、险、重”工作,所以,坚决要求调回县城。于是,原任乡镇人大主席的我来到了文化局担任副局长。文化局尽管不是很耀眼的单位,但对于我来说却有一种小鸟出笼的感觉,终于摆脱了乡镇。于是,我迈着轻快的脚步、兴冲冲的到文化局去上班,当我来到永乐中路体育场东北角的文化局大院时,映入我眼帘的是:南北两排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中间,零零散散的堆放着垃圾,垃圾旁边长满了喇叭花、狗尾巴草和茅草等不知名的小草,一条约三尺宽砖铺的小路通向东边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但不知什么缘故,两层小楼八间房子,文化局仅在一层南边占有一间办公室,其余的房间都被住户占满了,我好像突然间掉到了冰窖里,从头冷到了脚,刚上来的高兴劲儿刹那间全没了。这就是文化局啊!据同事们说,就这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只好蜗居在关岳庙旁文化馆、图书馆院内。现在不管好赖,总算有一间办公室,也是一大进步。</p><p class="ql-block"> 文化局下辖剧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稽查队、电影公司和艺校。到任以后,我分管剧团、稽查队和博物馆工作。芮城黄河蒲剧团成立于1948年,以武戏蜚声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一带一百多个县区,涌现过以董银午、董巨虎、董勤虎等董家三父子为代表的功夫巨星,是晋南地区屈指可数的县级名剧团。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戏剧行业逐渐走入低谷,服装、道具、幕布破旧,剧目落后,演职人员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尖子演员纷纷离团外出谋生。剧团步履维艰,濒临解体的边缘。记得2001年8月份我第一次到剧团演出的地方——临汾市襄汾县永固乡看望演职人员时,当最后一场节目演出完,原来联系好的演出被意外取消,由于事发突然,一时联系不到演出场所,全体演职人员陷入了慌乱,只好节衣缩食,借债度日。当时的县长贠志东也酷爱蒲剧,知情后,遂拨款六万元用于剧团添置服装道具。使剧团暂时度过了难关。</p><p class="ql-block"> 2002年5月,由艺校校长张纪平创作的线腔《七斤三两》,因在山西省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省“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中,囊括全部七项大奖,荣获最佳剧目奖第一名。同年九月,又在山东博兴获得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国际小戏艺术节》第一名后,2003年9月28日,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全国政协礼堂,被选送参加了由国家民政部、全国老龄委组建的《中国老年艺术团》隆重推出的《金秋神韵》首场文艺演出。该台晚会由著名演员、金牌主持人王铁城、张凯丽领衔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和全国劳模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的亲切接见,并同他们合影留念。与《七斤三两》同台演出,2006年参加春晚后红遍全国的河北唐山市《俏夕阳》舞蹈队的老婆婆们,争先恐后地握着编剧张纪平的手说:张老师,你咋能写出这么好的剧本啊。嗣后,国家民政部邀请《七斤三两》剧组赴东南亚12个国家为华侨、华人巡回演出,演出期间的食宿费用由当地负责,但遗憾的是,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因付不起10万元的往返差旅费,而未能成行,使芮城独特的地方小戏——线腔痛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走出国门、走向亚洲的机遇,痛失了一张光芒四射的文化名片。文化局和剧组全体人员也只好望洋兴叹了。</p><p class="ql-block"> 2002年,县里开展中心广场改造拆迁大行动。于是,文化局和图书馆、文化馆搬到了黄河西街的木作厂院内。年底因无钱付不了房租,木作厂遂将文化局的桌子、椅子等办公用具扔到了院子外边。面对此情此景,一贯斯文的文化人也只能憋在心里、满脸无奈。在随后的机构改革中,文化局与体委合并成立了文化体育局。县政府十六层新办公大楼启用以后,县领导体恤文化局的实际困难,遂将文化局搬到了原政协大院。与图书馆、文化馆占用了38间房,并有三间大的一个会议室。</p><p class="ql-block"> 2006年,王正风同志担任芮城县委书记,芮城蒲剧团迎来了春天。通过公开招聘,组建了全新的芮城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原运城青年团副团长张秀芳,担刚芮城蒲剧团团长。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倾斜,编制上优惠,资金上扶持,投资200万元。购置了全新的服装、道具、幕布,排练了五部大剧和十几部折子戏。并于2008年五月初,召开了庆祝黄河蒲剧团成立六十周年暨芮城蒲剧团成立大会。蒲剧界巨星云集,群英荟萃,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一辈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亲临会场,武俊英、王艺华、任根心、贾菊兰、赵梅、马建义等蒲剧艺术名家纷纷上台献艺,或优美婉转,或高亢激越,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观者如痴如醉 ,闻着趋之若鹜。芮城群众在家门口,终于破天荒的享受到了一场蒲剧的饕餮盛宴。紧接着,又研究出台了:政府出钱,百姓看戏,每年为50个行政村送戏150场,让文化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的文化惠民政策,并将送戏下乡作为县委、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列入建设生态文明县考核的重要指标。</p> <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1日,在建党七十七周年庆典之际,他们敢为天下先,从全县最偏远的山村——风陵渡镇六管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送戏下乡活动。开启了送戏下乡的先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政府出钱,百姓看戏”的县。</p><p class="ql-block"> 在随后而来的体育场改造行动中,文化局办公楼也在拆迁范围,文化局开始了第四次搬迁,到县供销联社租了8间办公室,每年租金一万元。两年后,消防队新建了标准化的办公营地,文体局、安监局、地震局又搬到了原消防队大院内办公。办公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2011年,随着十七大的召开,全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了抢救、保护全国稀有小剧种“线腔”,县委、政府又将剧团升格为线腔蒲剧艺术研究所,将原进修校十亩大的办公场地和一栋五层办公楼整体划拨给文化局和剧团。文化局经过六次搬迁后,真正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与时代同步的办公场地。 </p><p class="ql-block"> 2019年大部制改革后,成立了新的文化旅游局,包括文化、文物和旅游工作,工作范围更广了。 现在,我也离开文化局十一年了。据他们说,2022年初,在县城东边新汽车站附近,已规划了一座新的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文化局又将开始向新的更高目标迈进。我坚信——在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文化局的地位与作用将会更加突显,文化局的未来将珺璟如晔,前程似锦。文化局被人将办公桌、椅扔出去的场景,将一去不复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