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改造前的一些老照片

一鳴俊人

惠山古镇,现在已是无锡市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这里是古镇现在的古戏台,也是古镇去名胜区、园林区的中心位置。<div>惠山古镇以古迹众多、祠堂成群而著称。那么以前的这里是什么样子?</div> 以下是2008年4月中旬的拍摄。 现在的古华山路位置,原来是人民西路,六十年代叫过延安路。 4月的直街上,梧桐树已长满绿叶。 惠山古镇保护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在泥人厂旁边。 原来的泥人研究所门口,当时有一家大阿福宾馆开在里面。 泥人厂大门。 附近的材料堆场,后面是惠山。 改造前,原来的宝善桥。 宝善桥下的惠山浜,现在的寺塘泾,不过在新的景区宝善桥处已截断。 宝善桥下河水,很脏的。 古镇段的河道已经澄清。 寺塘泾的西北岸边,原来有一座私人楼房,仿西式洋房的风格。 寺塘泾的东南岸边砖路。 进士里拐弯处,清晰地看到锡山上的龙光塔。 一个老门楼上的砖雕门匾。 旁边的住户,把被子晒在巷子上空,不宽的巷子,一根竹竿足以晾晒了。 进士里的弧形高墙,现在也是这样。不过有紫藤花、蔷薇花盛开,成为一些爱好者的打卡地。 人杰地灵牌坊修复前的石柱,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 现在的牌坊位置前,与秦园街(原来的横街)交叉处。 原来的横街。左边即是寄畅园。 横街口。 横街与直街交汇处街口,现在就是古镇的古戏台位置。(本美篇的第一张照片) 以下是2009年3月初的拍摄。 <p class="ql-block">古镇改造前的直街,现在是绣嶂街。两边的梧桐树还是光秃秃的。</p> 街上的藤器店。 荣贞烈祠的旧貌。牌坊被砖砌墙封了,开着一个门洞。 依稀看得出牌坊上的文字, 祠堂的石阶还是老样子,上面成了住户的房间。 两位泥人大师的工作室,楼房下一层的,已是新建不太久的建筑。 一个小巷口的房子,卖紫砂茶壶。那个年代直街上紫砂茶壶店比泥人店还多,因为利润高。而在六十年代时,还是有很多前店后坊的个体泥人作坊。 一片居民小区,好像也是叫听松坊小区。 朱顺兴的惠山油酥店。 张中丞庙,门楼建筑等基本未变。 散装酒店。 惠山小菜场,以前早上是很热闹的地方。现在是有财神爷及蒸菜馆的一条巷子。 这已是2009年,惠山古镇的改造已经启动,逐步展开拆迁修复等工程。 接近古华山门的一段路。 泥人门市部与服装店为邻。 原北塘区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新建的楼房。 这应该是原来的祠堂,有了住户就改建成分隔的房间。 藤器店又见一家。 已经打出横幅“加快拆迁进度,打造文化名城”。应该说原来在这里居住的市民,后来都有不错的新居。 紫砂店。 <p class="ql-block">这是六十年代末,初到无锡时,就看到的特别的路牌。</p> 路牌是砖雕的,写的是“五里香塍”。以前城里到惠山,约五里路,所以有此雅称。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古镇上还可以找到这路牌。</p> 这里是锡惠公园关刀河边围墙外的路牌。后面已经竖着“锡惠园林名胜区”的文字标识牌。 现在的古华山路原来的情况,路面已经改造过了。后面的厂房是红旗造船厂的车间。该厂已于2004年搬迁至城西的钱桥镇溪南村洋溪河边。 造船厂原来的四层办公楼。 有车停着,当时是临时停车场。楼房还未拆。 当时的惠山浜,现在叫寺塘泾。 在治理中的惠山浜。 惠山浜一角,后面也是造船厂的车间。远处可见锡山及龙光塔。 治理惠山浜的挡水坝。 古华山路接近通惠路的左侧老房子,其中部分也是祠堂。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古华山路寺塘泾桥前,当时路边已堆满了道路修建材料。</p> <p class="ql-block">现在,站在古华山路的寺塘泾桥上,向古镇方向望去,在雨后的天气,可以看到烟雨缭绕惠山,古镇的建筑错落有致,远处复建的单拱宝善石桥跨于河上。真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