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飞地——火地塘(上)

老玩童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农飞地</b><span style="color:inherit;">——</span><b style="color:inherit;">火地塘</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程党会</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p class="ql-block"></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1> 既是211又是985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它是由原来的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等七家教科研单位于1999年合并而成的,其校区遍布了杨凌市区的东西南北,除了占地数千亩的南北两大校区以外,还有占地数百亩的水建学院校区、水保所校区、创新园校区(含校医院),这还不算出版社等多个占地数十亩的小校区。杨凌境内的大小校区加在一起达到了五千六百多亩的校园面积,加上在西咸新区正建的西农科技园,校园面积已经超过了六千亩。是不是感觉西农已经够大了?<br><p></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只是西农总面积的冰山一角,西农除了市区内拥有多个校区以外,还在市区以外拥有多块面积庞大的飞地,这些飞地指的是供教授们搞研究或供学生们搞实习的试验农场、试验林场或试验站,最近的离杨凌二十多公里,最远的离杨凌七百多公里,它们分布在陕南、陕北和关中的七个区县里,最多时这样的飞地多达二三十处,现在飞地已经裁减到只剩下九处了,尽管如此,目前所剩飞地的总面积也达到了五万多亩,其中面积最大的就是位于安康市宁陕县境内的火地塘试验林场,面积达三万多亩。</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赶往飞地</b></h1> 紧张繁忙的高考工作刚刚告一段落,为了放松一下高三老师一年来的紧张心情,我们西农附中的校长亲自设计了行程安排、书记和两位副校长亲自跟车带队,于2022年6月13日——6月15日组织全体高三老师及部分领导,奔赴位于陕南的西农飞地之一火地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休闲参观和教学研讨。出发前王校长带领其他留守领导在大门口为我们送行。 <p class="ql-block">  6月13日早上七点由杨凌乘坐大巴,因为西汉高速修路,我们不得不绕道西康高速,多走了一百多公里的山路,经过六个小时的一路颠簸,终于在下午一点左右到达了既充满神秘又令人神往的西农飞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以下简称为火地塘试验林场)的办公驻地,受到了林场相关人员的热情款待。晚饭后我还溜达到了与驻地相邻的东边的院子里,并走到了该院子的大门口,大门两侧分别挂着一个写有“陕西省宁东林业局火地塘林场”和“陕西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火地塘保护站”牌子。</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开展教研</b></h1> 火地塘试验林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县城以东约28公里的火地沟,1958年始建于此,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13日下午一点多在试验林场的食堂吃完午饭后,安排大家在试验林场的招待楼里住了下来,两人一个标准间,休息至四点整,领导召集高三老师在林场的会议室里举行了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研讨活动,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计划一个小时的会议竟然开了整整两个小时。 会议上各科老师按照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顺序先后做了发言,同一科的老师互相补充,不同科的老师互相借鉴,部分老师为了能少说废话多说重点,提前还写好了发言稿,教研气氛异常浓烈。老师发言完毕,相关领导又做了各自的总结发言。晚饭后大家又在林场的中心广场参与了卡拉OK联欢活动,不少老师包括大巴车司机都向大家展现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歌喉。<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林场简介</b></h1> 火地塘试验林场,地处秦岭南坡宁陕县境内,被宁东林业局四面环绕,实际上就是从宁东林业局的腹地划拨出来了一块山地给了西农,该试验林场东西长约七公里,南北宽约六公里,面积约2037公顷(一公顷等于15亩),约合30000多亩,其中林业用地2017公顷,森林覆盖率91.8%,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57698立方米,树种繁多,达450余种。林区还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5种。野生动物有熊、金毛扭角羚牛、大鲵(娃娃鱼)、麝、野猪、野兔等。<br> 火地塘试验林场所在地区地形复杂,北界的平河梁延伸出的两大侧梁将整个林场划分成三大部分。林场所在区域海拔1420-2474米,坡度一般在20°-50°,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平均温度12.7℃,最高温度28.6℃,最低温度-9.5℃,境内有十一条大沟,河床虽窄,但落差不太大,这些流水均流入南界的长安河,后注入子午河汇入汉江最终流入长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4、发展历程</b></h1> 火地塘试验林场在1958年至1965年,场名为西北农学院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归西北农学院管理,管辖面积831公顷;1965年至1987年,场名为宁陕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由西北农学院与宁陕林业局共同领导,管辖面积13257公顷;1988年至1999年,场名为西北林学院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由西北林学院管理,管辖面积2037公顷。2000年至今,场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试验林场。<br> 火地塘试验林场现有职工15名(干部3人,工人12人),1988年,修建了学生实习楼,面积700多平方米。林场每年接待我校学生实习1500多人次,我们到林场的第二天即6月14日西农就来了140名左右的实习师生,另外每年还接待外校实习学生300多人次,涉及的课程有林学、树木学、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理、土壤学等10余门。<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5、重要作用</b></h1> 火地塘试验林场每年还接待国内外专家及学者100多人次,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日本岐阜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武汉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火地塘试验林场已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外开展合作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基地。<br> 火地塘试验林场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国家林业局十大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之一的秦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林场,2001年该站被科技部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006年被科技部命名为"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课题和省部级课题,主要开展了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经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保护等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定位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研究资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高山草地</b></h1> 第二天即6月14日早饭后,全体教师在两位司机师傅及林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往东开了二十多分钟后下车,开始登山赶往山顶的高山草地,单程大约三公里左右,虽然路不算长,但因坡度较陡,所以爬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单程平均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体力好的提前到达了高山草地,体力不好就在后面慢慢爬行,但最终绝大多人都登到了顶部,观赏了西农的高山草地。个别老师因为恐高而选择了半途终止。<br> 沿途我们一边观赏各种林木,一边互相拍照留念,印象最深的就是比较特别的红皮桦树,其它树种的树皮都是粗糙而皴裂的片状分布,而桦树的树皮则是柔韧而光滑的圈状分布,听西农的教授说桦树的树皮过去常用于年轻男女胡写情书,现在也有一些小学生用它来作画。个别女老师对野生的花椒叶情有独钟,采摘了不少回去用来摊煎饼或者烙锅盔,会使味道非常香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7、蜂情谷</b></h1> 6月14日下午两点半,大家又一起乘坐大巴一个多小时,赶往宁陕县县城以北的蜂情谷(这里离西汉高速宁陕出入口已经不远了),参观了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蜂情谷现代园区,听说这个基地的老板是一个人称“疯婆娘”的人集资创办的,以养蜂为主,酿制陕南特有品味的高档蜂蜜,带动了五个乡镇、八个村、115户、403人脱贫致富。 接待人员让大家品尝了他们特别甘甜的蜂蜜小包,每个小包可以使一瓶一斤装的矿泉水变得爽甜可口,可惜售价太高了一点,每个小包售价高达四块八,所以大家都只是品尝了一包,最终没有一个人购买。 在蜂情谷的入口处我们见到了各种各样、各具特色、长势茁壮的玉簪,比之前在花盆里见过的玉簪长得好看多了,我禁不住内心的冲动就拿着手机啪啪啪地照了几十张的玉簪靓照。蜂情谷的院子里我们又发现这里的红叶李居然也结有红色的果子(杨凌的红叶李可是不结果子的),大小和葡萄差不多,味道也很像葡萄,吃起来酸酸的甜甜的,没有成熟的硬果子吃起来则非常酸涩,难以下咽。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8、朱鹮基地</b></h1> 参观完蜂情谷往回折返,到了宁陕县县城以东的不远处,我们又下了大巴,赶往北边方向大约三公里处的朱鹮野化放飞基地,该基地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人工繁殖来的朱鹮在此基地进行野化训练,使之逐渐学会野生的本领,然后再把它们放飞自然。因为这三公里的路太窄,大巴没法通行,我们就倒乘当地的两辆中巴,沿着既窄又弯的山路慢慢行驶,十分钟左右我们就到达了朱鹮放飞基地。和我2019年去洋县的朱鹮基地一样,朱鹮都被天网圈养在了一个不大的空间内,所有游客都没法近距离地观赏到朱鹮的风姿,都只能隔着密密麻麻的大网把朱鹮的轮廓看个大概。<br> 好在基地给我们派了一位功底深厚的讲解员,这小伙虽然比较消瘦,但却眉目清秀,充满灵气。他的讲解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风趣幽默,时不时地会引发一阵掌声,能够感觉出来他对朱鹮的研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是我们陕西师大生物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已经在这个既小又偏僻的基地里默默地工作了十四五个年头了,没有对朱鹮的情有独钟,没有对科研的敬业精神,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能在这个山沟沟一呆就是这么多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简介</b></h1> <font color="#167efb">程党会,武功县河道乡上河道村人,1963年出生,1984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并获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陕西汉中中学、武功薛固中学、武功长宁高中、河南新欣学校、北京华诚中学、北京京华学校、西安航天中学、杨凌高新中学任教,现任教于西农附中。作品散见于多家文学平台。<br> 电话 13060394871<br>  微信 cdh13060394871<br>   QQ 361033464</font>

林场

火地塘

西农

试验

朱鹮

飞地

基地

校区

杨凌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