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乍练入飞境

蓦然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长耳鸮体型中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观鸟爱好者对它最深的印象,就是它具有立体感的脸型,头顶上还有像兔子的一对长耳朵。实际上,那不是它的听觉器官,而是它的耳羽,所以长耳鸮又被叫作长耳木兔、有耳麦的猫王(大多人都叫它猫头鹰)。耳羽虽然不能用来听声音,但可以用来向同类传递信息。它们可以通过耳羽的细微变动,知道同类正发出警报,这是长耳鸮特有的交流方式。它真正的耳朵,在耳羽的基部。长耳鸮拥有敏锐的听力,而且能够准确地定位声音来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长耳鸮的脑袋又大又圆,身上披着棕黄带黑褐色斑纹的羽毛,也显得比较圆,所以基本上看不到它的脖子。正是这被忽略掉的脖子,颈椎很灵活,能够扭转270°。寻找猎物时扭扭脖子,有事没事扭扭脖子,是长耳鸮日常的运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因为长耳鸮的头大,眼睛大,瞳孔大,所以对夜间弱光的敏感度很高。高度的夜视能力,是它先天具备的优势,在夜间飞行时,可以轻松穿梭于密林间,避开障碍物。更由于翅膀前羽是锯齿状结构,后羽边缘是绒毛状结构,可以稳定飞羽表面的空气流动,消除飞行中产生的噪音。所以说,长耳鸮在飞行中是无声音的,捕猎时在不动声色间就将猎物捉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3月至6月,是猫头鹰繁育高峰期,也是雏鸟成长的关键期。这时候小猫头鹰正在学习捕食和飞翔的能力,由于猫头鹰是夜行动物,白天的行动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在学习飞行过程中掉落到地上甚至走失。这时,亲鸟会一直在附近,而且幼崽的叫声会传很远,亲鸟听到后会过来照顾的。据悉,一般在亲鸟照顾的情况下,幼鸟可能半个月左右就能自由飞翔“打猎”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长耳鸮飞行的姿态非常优美。每当夜色降临,它们打理好自己后便静悄悄地从树上滑落下来,轻盈地贴地飞行。它们既不像雀鹰、红隼那样身姿矫健、动作迅捷,也不像鵟、雕那样孔武有力,当然更不像麻雀、啄木鸟那样飞得杂乱无章或者直愣愣的,而是飞行姿势宛若翩翩起舞,充满动感行云流水。</b></p> <p class="ql-block">篇号460</p><p class="ql-block">拍摄2022年4月—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