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167efb"><b> 生生不息,谓之道也!</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 那隆隆的磨盘转动声,悠长......悠长的,响在你我的记忆里......</b></font></div> 那些曾经陪伴了你我的童年、陪伴了父母生活、陪伴了那个时代的石磨啊,虽已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却淡不出你我记忆的长河,今生今世,永不忘却!因为石磨不仅是你我儿时的玩伴、父母们生活的工具、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啊!! 在童年的记忆里,磨盘是孤寂而落寞的。它们分散在农家小院的各处,不声不响,专司其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咀嚼粗糙的谷物,吐出温润细软的或粉或浆。上下对应的两片磨盘,就如两排强劲有力的牙齿,把粗糙的东西仔细磨碎磨细,就如慈爱的母亲哺育着她的幼儿。可是它咀嚼了太多的东西、太多的光阴,磨平了牙齿,再錾,再磨平,再錾……它牺牲着自己,滋养着人类!! “千里迢迢路途远,石头重重不是山,雷声轰轰不下雨, 大雪纷飞不觉寒。”记不清这是小时二年级还是三年级一篇课文中的一条谜语。对于儿时生活在农村的我们来说,这条谜语真是太好猜了——不就是我们家整天推的石磨吗!那时的我们总是感叹:这条谜语出的真是太神了! “小磨盘、一只眼,你那头让俺拣,拣谁个?拣张飞。张飞带胡子,光拣那个半截老头子……”这是儿时关于磨盘的一首童谣,那时依稀的记忆中,粮食是从那两块圆滚滚的车轱辘般的巨石中播撒到人间的。 童年的石磨,常用来磨豆做豆腐。第一个用磨者,要负责洗净石磨。如果是一个人操作,拿来一张高脚椅,一手推石磨手把,另一手用勺淘水豆,一勺一勺放进磨盘的洞眼里,推动石磨,豆浆就从磨盘的缝隙流出来,缓缓流入槽下的桶里。 如果有两个人磨,则一人扶着长木柄推石磨,一人放豆,两人合作,磨起来省力、速度又快。儿时,我在旁观察许久,想替母亲磨豆。 没想到推石磨看似简单却有学问。接过石磨手把,猛用力推,磨盘快速旋转,就顾不上放豆;有时豆多水少,磨出来的豆浆粗细不均,谈不上浓稠细腻。 母亲耐心给我传授小窍门,用力要均,转速要稳,投入的豆水比例要合理,水太多了推磨轻松,磨出的豆浆粗;水太少了推磨吃力,出浆慢。同时用力不能过猛,保持后劲。 回忆,时而如一杯美酒,醇香而绵柔;时而如一把泥土,沉甸甸握在手心,厚重而深情,故乡的回忆,便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怀念童年白花花的豆腐脑!!</b></font></h3><div>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石磨豆花?这种原始纯正的美味,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石磨嗞嗞响,大磨压豆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只要磨儿响,生活就有望!!</b></font></h3> 只要沉重的磨盘转动起来,再苦再累的日子也跟着转动起来...... 196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中,出土了一架距今约2100年的石磨,是一个石磨和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石磨实物。 石磨作为传统的粮食加工必备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据说乃战国时期的鲁班所发明,最初叫硙(wei),汉代始称磨。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我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推挽人摩肩,展转石砺齿;</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殷床作雷音,旋风落云子。</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有如布山川,培楼努相峙;</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前时斗量珠,满眼俄如此。</b></font></div><div> 这是南宋诗人楼寿在《耕织图诗》中描写农家推磨的诗句。</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宋人刘子翠曾写过《石磨》诗:<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盘石轮囷隐涧幽,烟笼月照几经秋。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可怜琢作团团磨,终日随人转不休。</b></font></div> 石磨常常在笑声中咀嚼着丰收!石磨碾短了童年,碾出了儿时的欢乐!! 一年四季,从春到秋,石磨一直唱着同一首歌谣。这歌声里,是劳作的快乐,是希望的等候,是一家人甜甜蜜蜜的幸福生活...... 一头被蒙上眼睛的小毛驴拉着巨大的磨盘,如一幅生动的剪纸画。<div> 曹雪芹的《红楼梦》五十回末黛玉的谜语:“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谜底是就:小毛驴儿拉磨<br></div> 那隆隆的声韵,经久不息,如四季轮回,与日月交辉,旋转出人类文明,延续了人类生存与发展。 石磨寓意“好事多磨”,就是告诉人们要经受得起生活的磨难! 石磨也寓意“时来运转”,就是告诉人们在经受生活的挫折后凡事贵在坚持!!! 每次回到旧居,来到老房子前,认真的辨认着,试图找回过去、哪怕一点点。可不管怎么寻找总也找不到以前的味道! 啊!令人怀念的过去!令人怀念的童年! 每每回想起逝去的时光,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感恩、是幸福还是心酸! 回想起曾经的过去,回想起童年里的往事,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咀嚼着流失的岁月,回味无穷!! 在那蜿蜒曲折,生活坎坷的蹉跎岁月里,在那苦中有乐,乐中带苦,苦涩带甜的欢乐童年里,以苦为乐!就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天性,也是那个年代所造就了我们的一种特质,今天回味起来,更别有一番津津的味道!! 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旋转轮回的生命之后,你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或屈居墙角,或堆砌荒野,你的季节里再没有轮回,再没有吱吱呀呀的吟唱…… 童年的石磨,已远去;记忆,已深存…… 在记忆深处,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那方石磨。 退隐,遗忘本是常道。 文字疗伤,自我安慰,起码石磨还留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能指着老家的石磨,告诉孩子,它的故事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圆圆的石磨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褪去曾经的繁华,静静地矗在院子的一角。轻轻抚摸着磨盘上的青苔,思绪又飘回到苦难而又欢乐的童年…… 人类从古远的农耕时代发展而来,在所有的农用器具中,磨盘如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沉稳负重,历经沧桑! 它又如一位不知疲倦的乡村歌者,日夜不停地吟唱着那首单调又充满乡韵的歌谣,诉说着农家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它更像一位先哲,把对人类的预言镌刻在它那看似简单而又充满玄机的纹理间! 每块石磨上都记录了一段历史。每一块石磨凝聚着各个时期人类的智慧,宋元时期的石磨小而精,明清时期的石磨就大而厚。 夜里总会梦见童年的石磨依然旋转,新豆散发出淡淡清香,一股温韾浓郁的乡情漫上心头。那先辈们艰苦跋涉的日子不仅珍藏在文字里,它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坎里…… 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故居的角落里。闲置在那里,经历着岁月的风雨,经历着伤痛和无奈,渐渐地老去了。 我曾试图寻找它往日的风采,已不可能。倒塌的磨台、满身的沟壑,还有被泥土尘封的磨眼、被岁月风化了的磨棍、磨绳…... 一件极普通的石器,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大都随着岁月的风尘,一并吹进了你我的记忆里......谁也说不清,多久以后,石磨会淡出你我的记忆。 我总不明白,为什么风水学上会把工作时无声无息的大石碾封为青龙,而将磨面时隆隆作响雷鸣般沉吟的石磨称为白虎? 如今的石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些年代久远的石磨,因为沉积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成了收藏家心目中的古董、新宠。 <div> 石磨,磨走了昨天的故事,沧桑的岁月;石磨,磨走了贫苦的生活,磨来了幸福的好日子。</div> 时过境迁,那个年代早已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享受着现代生活方便与快捷的同时,又怎能忘记承载着苦难而又欢乐童年的石磨呢! 石磨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渐行渐远。在你我的内心深处,真的要感谢石磨,石磨伴随着你我度过了苦乐童年,石磨磨走了你我的童年时光,石磨磨出了香味,磨出了甜美,石磨磨走了留存在你我心头的贫困记忆,使贫穷的日子最终没有生下根来。 石磨有幸,见证着岁月的逝去与社会的进步;你我也有幸,年少时与石磨有缘,留下这段的温馨记忆,一直珍藏心底! 许是太过怀旧,对旧的事物,尤为珍爱,爱不释手,石磨也好,石碾也罢,代表着一代人曾经的生活,也留藏了一段记忆,睹物思人,缅怀过去,更好的珍惜现在!! 记忆的留声机,在一程程倒带中放映,留恋的人,怀念的事,一如石磨般,演变成了过去式。曾经种种,也在以旧换新中,模糊了双眼。然念旧的自己,正以独特的方式,存留过去,定格从前,让陨落的曾经,轻轻坠落,暖暖入怀。希望,往事还不曾走远! 那些曾经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的石磨啊,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漫步在这些由古老的磨盘铺就路面上,该是一种怎样的心灵震撼?! 圆圆的磨盘,如轩辕黄帝的车轮,从遥远深邃的历史中,碾着滚滚尘土而来! 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时间与空间的交织,如梦如幻,绵远悠长......悠长...... 面对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磨盘世界,感念着先人的智慧、艰辛、坚韧与执着! 在河南省郸城县丁村乡大贺庄村,有一个被称为“中原奇观”的民俗文化园,园内收藏了数百年来中国农村使用的各种石磨39052块,园区里的牌坊、道路、广场、假山、殿宇均以石磨为主要建筑材料,成为名副其实的“石磨公园”。 用8000多块石磨拼成的石磨广场 用石磨、石碾砌筑建造而成的四柱三孔牌坊,立意精巧、设计大胆、夺人眼球。 庭院内一座用石磨和石碾垒砌成的影壁墙 “石磨山”的一个出口 用石磨垒砌成的一座庙宇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画家涂建武油画作品《鹊鸣声声》</b></font></div><div> 作品《鹊鸣声声》艺术创作灵感与动力来源于涂建武故乡莆田九龙谷朴实的农村生活,涂建武告诉记者“这也是对从前农村生活、人生磨难的深刻感受与表达。”在这幅作品中,农民粗糙、普通的生活用具却成了一种古朴纯真的艺术元素。画面中的石磨,丁形的磨推与喳喳报喜的鹊儿相映成趣,反映江南农村生活。“画面中历史与现实和谐相处,像一首和平安静,深悠隽永的田园诗。”<br></div> 圆圆的磨盘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人生如磨,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碾磨岁月的过程。 生生不息,谓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