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成课程来源于大自然与孩子们,我们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抓住契机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成课便走进了我们的课堂。</span></p> 不期而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在草坪上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于是我们的故事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把它放到盒子里带到教室去!😊</p> 认识小蜗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蜗牛为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头部显著,具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刮取食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但是各种蜗牛又各不相同。</p> 绘画:蜗牛的故事 再次寻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又踏上了寻找蜗牛的旅途。“哇!草丛里真的有一只蜗牛耶!”姝晴高兴的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我们把它也带回教室吧!”美意边说边去把蜗牛拿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看这只大轮胎底下有没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快看!真的有一只耶!”芊佑兴奋的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叶子上也有一只,我都把它抓住了。”粟粟认真的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看看这个水池旁边的轮胎下有没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哈哈!真的有一只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是一只正在爬行的蜗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起给它们弄点吃的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满满的收获!</p> 探秘小蜗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又重新对蜗牛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蜗牛都想吃东西了!”雪慧指着蜗牛说。</p> <p class="ql-block">“老师。我发现蜗牛都快爬出来了!”佳佳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观察孩子们惊奇的发现: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p> 绘本:蜗牛的房子 手工制作:百变蜗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生成课程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特别感兴趣,因为这是孩子们从自我发现的兴趣点开始的一段“探索之旅”。从发现小蜗牛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到了解蜗牛的习性,寻找小蜗牛以及最后的百变蜗牛,都是由孩子自主探索。只有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的角色才能真正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孩子们才能得到发展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