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池小能容月 墙低不碍山</p><p class="ql-block"> ——回望张养浩</p><p class="ql-block">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人大都知道此语,更不用说有点文化的人经常引用了。能如此概括,非一般人所为。作者是谁,似少有追问,许因他是元朝官。</p><p class="ql-block"> 张养浩(1270—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朝(1271-1368)政治家、文学家。一生经历世祖、成宗等六朝。少有才学。历仕礼部、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在任上。</p><p class="ql-block"> 元朝存在近百年。汉人居高位者不多。张养浩是典型代表。“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是反对张养浩者挂在嘴边的顺口溜。19岁是张养浩人生中第一次转折,为珍珠泉畔的白云楼写了一篇作文,引起轰动。山东按察使焦遂破例接见,授东平学正(县教育局长),从此踏上仕途。他的老乡,同为历城人的南宋辛弃疾,对他很有影响。</p><p class="ql-block"> 张养浩曾任县尹等地方官,在总结地方任职的经验后,写出了《牧民忠告》,向县级官员指出做人、做事的方法;担任监察御史多年,写出了《风宪忠告》,向监察官员提出当好监官的工作原则;根据担任礼部尚书兼参议中书省事的工作实际,写了《庙堂忠告》,对担任宰相者提出工作建议和注意事项。这三篇著作合称《三事忠告》,向各级官员提出了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其中的许多主张,对今世廉政建设仍有可鉴之处。该书在明代就传入日本,受到当政者的极其重视。 </p><p class="ql-block"> 张希孟认为,为政之道千端万绪,根本是爱民:“诚生爱,爱生智,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其爱故智无不及。”因为国家政权的意义,“夫天以亿兆之命托之君,君以亿兆之命托之相,是知相也者为君保民者也,君也者为天为祖宗保民者也。”这是他从政一生对中国政治文明精髓的深刻把握。对朝廷的忠诚对民众的奉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一心正,两眼明”,是贯穿中国治世伦理的两条主线。 </p><p class="ql-block"> 延祐二年(1315 年),张养浩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与著名学者元明善等共同主持了元代的首次科举考试。选拔出张起岩、许有壬、欧阳玄等一大批人才,为元代的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p><p class="ql-block"> 英宗执政不久,擢升张希孟参议中书省事,意味着张公以汉人身份进入元朝政权的中枢,在刷新朝政中被委以重任。是年元夕佳节,英宗欲在宫内大办焰火,兴头方浓之际,张养浩再次冒险谏止了这一奢靡之务:“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至此,正色立朝,不改初心。</p><p class="ql-block"> 然而,短短几个月后,儿子不幸早逝。他便以父老为由弃官归养,放弃全部权势,回归天伦,时年刚五十出头。此后八年间,朝廷七次礼聘不就。</p><p class="ql-block"> “江山不幸诗家幸”。元代政局的动荡,使元曲的创作多了一位巨擘,济南的山水幸遇千古知音。回到家乡后,张公在明山秀水间修筑了云庄,作为归隐之处。数年之间,“以六合为家,四时为友,寄傲林泉,纵情诗酒”,以昔日经纶天下的巨笔,为湖山写下了最优美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诗人对山水如此清妙的描绘,是在挣脱仕途的枷锁,超越尘俗的喧嚣,在与大自然融合中寄托着生命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59岁那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再次召他做官,去赈灾。这次他没有拒绝。出发前,他散尽家财,接济周围的贫困户,做好了再也不回云庄的准备。他沿着一路西行。走走停停,沿途看到的多是饥民的惨状,不觉悲从中来,停歇驿站,多有赋诗,其中一首就是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散曲的气势恢弘,感情沉郁。</p><p class="ql-block"> 张养浩散曲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他的散曲结集为《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共收录作品150余首。西行的那些<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质朴重拙的文字,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与此前的作品相比,明显感觉到其艺术的升华:他已经不再执著于对个人遭遇的感伤抑或庆幸,而是登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那些宫殿楼阁、奢侈豪华、富贵功名、碑铭刻石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与之对照,唯有心怀百姓的人才值得赞美。此时的张养浩已经返璞归真,达到人生的最高峰、散曲艺术的最高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他是一代文豪,一代学者,一代名臣。在饱经忧患中,一路追寻着立德、立言、立功的彼岸。所谓不朽,是让世间一股浩然正大之气,化作超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历史的长河,星光灿烂。万古长夜,总有让我们耿耿于怀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本文标题,选自张养浩《廉园会饮》:“倥偬常终岁,从容偶此閒。雾松遮老丑,雪石护苍顽。池小能容月,墙低不碍山。殷勤问沙鸟,肯与厕其间。”其实,“池小能容月,墙低不碍山”,是张养浩为自家房屋建造的要求,后来演化成“水浅能容月,山高不碍云”。在张养浩仙逝700年之后,本人一小文引用了民间的一幅对联:“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仅此,可见其文品人格影响之深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