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方塔园位于“上海之根一﹣松江”老城区的东部,始建于1978年,占地182亩,原址为唐宋时期古华亭的闹市中心,是一座以观赏历史文物为主题的园林。园内有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8处。整个园景以北宋的方塔为中心,四周环设宋代望仙桥、明代照壁、兰瑞堂、石雕园、清代天妃宫、陈化成祠,还建有何陋轩、其昌廊、秋生亭、读锦鳞、五老峰、美女峰、铁笛舫、堑道等。方塔园文物云集、人文荟萃、景色优美、环境怡人,被誉为“上海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海方塔园的设计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上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2016年,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98个项目,“松江方塔园”排名49位。园内的“何陋轩”荣获新中国50年上海十大铜奖经典建筑。2006年方塔园荣获“上海市五星级公园”称号,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砖雕照壁,位于方塔园塔的北侧,建于明洪武三年,原为松江府城隍庙门前的影壁。宽6.1米、高4.7米,约30平方米,由近百块青泥细砖雕凿而成。壁面正中刻有一头龙头、狮尾、牛蹄、鱼鳞的怪兽“犭贪”,以教育后人为人不可贪,否则会像“犭贪”一样自取灭亡。</p> <p class="ql-block">方塔系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在形态结构上,因袭唐代砖塔风格。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枋等均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方塔顶上的塔刹高7.85米。1974-1977年重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是公园的主体和核心,象征规规矩矩做人,方方正正做事。</p> <p class="ql-block">天妃宫,前身为顺济庙,原位于上海小东门十六铺一帯,咸丰六年(1853年)遭毁,光绪九年(1883年)易地上海北苏州路河南路重建,改名"天后宫”。20世纪70年代末,因上海市政建设需要,移至上海松江方塔园内,名"天妃宫。</p> <p class="ql-block">天妃宫是上海地区幸存的妈租庙遗迹之ー。大殿俊秀,飞擔翼角,基座坦荡,台阶开阔,举架高耸,面宽五楹,廊道萦回,梁柱粗硕,轩昂伟岸,气势恢宏,存庙堂肃穆之气。面积330平方米,高17米,砖木结构,雕刻精致华丽,体现晚清建筑特色。殿内悬有当代书法家吴建贤、陈佩秋、周慧珺等书写的匾额、楹联。</p> <p class="ql-block">府隍庙遗址。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荒废多年的兴圣教寺兴圣殿遗址上,新建了规制轩宏的松江府城隍庙,祠祀威灵公之神。其后此庙历经修葺逐趋完善,有门枋,照壁,正殿,庶楼,寝宫等。清初,松江百姓为了纪念抗清捐躯的知府李待问,遂尊他为城隍,塑像为祭。每逢他的诞辰七月十四举办庙会,热闹异常。至今,松江居民仍保留在此日喝豆浆 吃油条的习俗,抗战初庙被敌机炸毁。</p> <p class="ql-block">堑道</p> <p class="ql-block">心之园</p> <p class="ql-block">八仙蝶舞</p> <p class="ql-block">锤心炼智</p> <p class="ql-block">张氏宅前厅原址位于岳阳街道,现迁建于方塔园内,明代。此厅坐南面北,始建年代不详,疑为张粥宅。存三开间,六界,有扁作四界梁,梁面两端有云气筋纹饰,梁腹有卷草方胜金钱纹。</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中的部分构件为明代文物,据方志记载推断,此原宅应与明代松江著名书法家张粥的庆云堂有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抗英爱国将领,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反抗侵略的壮烈之歌。</p> <p class="ql-block">陈化成官至江南提督,松江府城是陈化成任江南提督时提督衙门所在地,史志记载他“抵任甫七日,驰至吴淞防守”,虽然他在松江江南提督府的时日异常短促,但与松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光绪年间编纂的《松江府续志》把陈化成列入“名宦”并记载了他的主要事迹。陈化成殉国后不久,松江就建造了陈化成祠堂供后人祭拜追思。150余年来该祠堂曾多次修缮和重建。1985年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迁建方塔园。</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龄600年,编号0041。</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雕园。石像生,为古代墓地神道两侧的石雕武将、文臣、马、羊、虎等,武将和文臣又称“石人”、“翁仲”。有石翁仲的墓等级很高,墓主人应为二品官以上。</p><p class="ql-block">明代,朝廷对官员坟墓有明文规定,《明史·礼志》碑碣“(洪武)五年重定功臣殁后封王,茔地周围一百步,坟高二丈,四周坟墙高一丈,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明代《会典》卷二百三·九。碑碣石兽“一品…石人ニ、石马ニ、石羊二、石虎二、石望柱二”。</p> <p class="ql-block">此神道两侧的14座明代石像生和碑碣座,皆为松江各地出土。石像生中的武将二,文臣二,马一,虎一,为2004年4月,在松汇西路荣江小区工地出土,原是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徐阶一品夫人墓神道两侧石像生;马ニ,虎一,原为明代礼部尚书张骏墓石像生;马一,原为松江明墓石像生;羊二,1998年,车墩镇新余三队出土,为张骏墓石像生,原藏松江博物馆;龟趺一,原为张骏墓碑碣座;龟趺一,2003年9月,在叶榭镇汽配城工地出土,原为明代赠光禄寺卿杨允绳墓碑碣座。</p> <p class="ql-block">赏竹亭</p> <p class="ql-block">赏竹亭边“天地正气”、“风骨”石刻。</p> <p class="ql-block">何陋轩为著名的建筑家、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先生的杰作,曾在南斯拉夫召开的世界五十名知名建筑师作品展览会上展出并作重点介绍, 1999 年荣获上海市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经典建筑铜奖。</p> <p class="ql-block">何陋轩,落成于1986年底,范围包括竹厅和周围的园林。其中,竹厅建筑面积205平方米,台基总面积51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何陋轩"之名取意源自唐刘禹锡的《陋室铭》,竹厅中央的名匾亦由冯先生亲笔书写。建筑造型融上海市郊四落库民居意象与巴洛克风格为一体,竹构草顶,弧墙方砖,幽林池沼,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望鹤亭</p> <p class="ql-block">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望仙桥。南宋史志已有記戴。原為宋代典型的木石复合式結構,在略呈拱形的武康右橋面下,用木梁文撑,以増強桥面抗力。橋側方木欄,因年久,木构件現無存,橋下為唐代市河。</p> <p class="ql-block">铁笛舫</p> <p class="ql-block">迎仙桥</p> <p class="ql-block">亲水坪</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抗日小英雄秋生,也为了弘扬他的浩然正气,松江人民在方塔园建园时,将这座位于方塔南面、亲水坪西侧的亭子命名为“秋生亭”,以示怀念。</p> <p class="ql-block">兰瑞堂,明代民居。清初为江西巡抚朱椿的住宅,清代吏部尚书张样河为其题《兰瑞堂》因厅中部分梁架是楠木,故俗称楠木厅。</p><p class="ql-block">它具有典型的明代松江建筑特点,朴素无华,气势辉穆,原在城西包家桥,一九八四年从朱氏住宅群中,将正厅迁移至方塔园。</p> <p class="ql-block">养德轩</p> <p class="ql-block">其昌廊,位于方塔园西侧,为略施斗拱的船棚顶仿古建筑,长约70米,宽约2米,低栏无窗。长廊中间的西墙壁上留有著名文物古迹--董其昌手书的《怀素(自叙帖)》,靠北西墙壁挂有15幅介绍古代松江廉洁奉公的仁人之士的木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读锦鳞</p> <p class="ql-block">美女峰</p> <p class="ql-block">厉廉堂,是一座仿清建筑,占地约72平米。厉廉是砥砺廉洁的意思,堂内展示了松江古往今来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在廉洁奉公方面被广为称道的24位人物的画幅。</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上海地区有名的古代遗玩太湖石峰之一。最初置于明代顾正谊私宅“濯锦园”,顾是明代“松江画派”创始人之一。由他布局督造的濯锦园"成为松江府名园。清军入关后,濯锦园严重被毁,幸存这组石峰。一九七七年迁入方塔园。这五座石峰酷似五位老人,根椐各自的特点,人们凤趣地将石峰自左至右称为迎客老头,矮老头,高老头,瘦老头;送客老头。</p> <p class="ql-block">栀子白色花朵,一朵朵,如白云,香气淡而芬芳,高雅的情愫令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清凉的白色让炎热消退,使人感受到一片凉意,恬静安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