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时局

电视功夫茶

<p class="ql-block">(本文配图为本人于安徽桃花源景区2017年5月拍摄)</p> <p class="ql-block">  你也许有点意外,学习中华传统国学,同样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当今复杂纷繁的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内在原因,以及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深层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国际冲突表面的原因是意识形态之争,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之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但是,意识形态之争只是工具和旗号,它背后的实质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之争。任何一个现实的西方政治家,都没有真正打算过在外交事务中实行“意识形态优先”。如享延顿所说,“对石油拥有国科威特的入侵被大规模粉碎,但对没有石油的波期尼亚的入侵则不予理睬。”当然,在西方国家的内部治理中,自由民主的“宗教信仰”在现实的财阀政治、选举腐败和种族冲突中也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工具也好、旗号也罢,西方的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咄咄逼人?应该如何看待?下面我分别简单一说。一,它被包装为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具备了“通行天下”的号召力。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包括了大同、仁爱、民贵君轻等思想,本来也可以通行天下,可惜近代以来我们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声音太弱了,国家穷,就没有话语权。二,普世价值四个字没有错,仅仅从字面上说,自由、平等、博爱、发展、生存、公平......这些价值都是人类共同的人性、共同的价值追求,问题在于,西方政治家将它们的价值理念说成是超阶级的、超历史的、全球唯一的、永恒的价值理念,对任何非西方的价值理念充满排他性和进攻性。试想,在资本主义早期历史中具有革命性的价值观,代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如:海外大殖民时代,这一价值体系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但它能够在不同发展历史阶段、文化背景和经济地位的民族中通行而不悖吗?如果像福山那样将它看成是“历史的终结”(即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超越性),那近代现代当代的全部世界历史都要改写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今天世界的冲突和混乱说明了一切。有人说,俄罗斯今天的问题,就出在它还没有下决心“彻底地西方化”,而且战斗民族的头颅似乎还越来越硬,因此地区动荡将会旷日持久。三,法治、代议制、个人权力这些内涵,确实是西方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遗产。东方国家的“现代化”一定程度上是以学习和消化这些价值观为标志的。在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甚至置老祖宗百宝箱里本来就有的宝贝于不顾,认认真真地做“西方化”的事情。以至于许多人对西方“普世价值”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咄咄逼人的动机,也有些漠然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华传统文化能为今天处理国际关系提供那些智慧呢?一、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天人合一”的体系。这种深层次的理念反映在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就是尽量避免对立和冲突,强调”和而不同”。在这里,“和”就是和平、兼容,“同”就是不承认差异性的“同一”。可以这样说,中国奉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体现,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定海神针。它与西方价值理念的进攻性、排他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周而不比。即讲究团结,但又不是勾勾搭搭。《论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在俄乌两国之间站在那一边的提问时,答以“站在和平公道一边”,善哉斯言!三、以天下为已任。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大同社会的终极价值,这也是今天中国领导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统哲学基础。相信中华传统文化将来会以崭新的方式与西方文化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贡献中国力量。四、个人修养强调诚、敬、信,国际交往同样强调诚、敬、信。讲求诚信,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p> <p class="ql-block">  在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话语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习惯了“从实力和地位出发”与中国打交道的客观现实面前,传统中华文化当前还很难跳到谈判桌上唱主角。但是,“君子坦荡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完全有理由让我们今天在国际舞台上胸有成竹、气定神闲。面对披着羊皮的“普世价值”,展示中国人以柔克刚的斗争艺术。同时,应当加强中国价值观的海外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代中国人丰富而平和的内心世界,以及关于全球治理的美好愿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