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大环线

太阳神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8号,计划已久的西藏阿里大环线之行开启。虽然是第二次进藏,但还是认真做好了各种准备。</p> <p class="ql-block">  十八弯。</p> <p class="ql-block">  仁康古街位于千户藏寨车马村,仁康的意思就是活佛的卧室,是活佛的诞生地,因为在这条古街的中心是仁康古屋,古街因古屋而得名。仁康古街也是世界上第一条以仓央嘉措一生之路打造的一条街道。如今在古街有不少新兴的业态,如餐饮业、摄影、文创、微型博物馆、民宿等。理塘仁康古屋这座白色的房子便是480年历史的仁康古屋,由丽江土司统治理塘期间修建,里面一共诞生了13位活佛,其中最有名望的有7个,所以这里也是许多佛教信徒朝拜的地方。著名的仓央嘉措的转世格桑嘉措便诞生于此。格桑嘉措出生时天降祥瑞的花瓣雨,因此人们将这里作为格桑花这一著名花卉的命名缘起。这座房子历史悠久,采用了纳西族传统的住房结构,是古建筑的活化石。(身后的房屋就是仁康古屋)</p> <p class="ql-block">  理塘县仁康古街转经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过怒江大桥,新桥早已经取代老桥,但英雄会永远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  通麦大桥。现在过这里一脚油门就过去了,仔细看看旁边的两座老桥,可想当年过通麦大桥是多么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打卡点:姐妹湖。</p> <p class="ql-block">  又一打卡点:七十二道拐。远看有些难度,实际走起来,还是比较轻松。</p> <p class="ql-block">  然乌湖。</p><p class="ql-block"> 昌都境内著名景点。也确实很美。</p> <p class="ql-block">  路景。</p><p class="ql-block"> 进藏的风景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波密县城看朝霞</p> <p class="ql-block">  去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路景。此行唯一遗憾就是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看见南迦巴瓦峰,也为以后再去留下理由😊</p> <p class="ql-block">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之首寺。甘丹寺建造在旺波尔峦的山坳里,海拔3800米。在黄教的六大寺院中,甘丹寺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它是藏传佛教六大寺的祖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亲自筹建该寺并担任了第一任赤巴,最终圆寂于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药王山观景台看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  五十元人民币就是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外围墙上的各种装饰性经文。</p> <p class="ql-block">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于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碑名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于2001年10月1日亲笔题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于2001年7月18日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p> <p class="ql-block">  虔诚的佛教徒。</p> <p class="ql-block">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布达拉宫,它都很美。</p> <p class="ql-block">  人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转经。</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围着布达拉宫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很纯粹的美</p> <p class="ql-block">  藏族人民心中又一圣地——大昭寺。</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寺庙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p><p class="ql-block"> 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 <p class="ql-block">  清朝住藏衙门。</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p><p class="ql-block"> 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p><p class="ql-block"> 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p> <p class="ql-block">  日出拉萨</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不是看一、二次就够的,需要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慢慢去欣赏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  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它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p><p class="ql-block">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p> <p class="ql-block">  路景</p>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期间,专门用一天时间去了纳木错。在西藏最冷的一天应该是在纳木错。途中最高点那根拉,海拔5190米。</p> <p class="ql-block">  纳木错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天,突然间就是大风裹着大片的雪花袭来。</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纳木错</p> <p class="ql-block">  在纳木错“打鸟”😊</p> <p class="ql-block">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p><p class="ql-block">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西藏自治区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p><p class="ql-block">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p> <p class="ql-block">  离开拉萨前,再看一次布达拉宫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  羊卓雍措,又名羊湖雍措。有的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p><p class="ql-block">主要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中段在浪卡子县与贡嘎县之间,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面积675km2,湖面海拔4,441米。</p> <p class="ql-block">  路途风景。看见路旁景色,总是停车欣赏,对于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 在当地人看来可能有些大惊小怪吧😜</p> <p class="ql-block">  打卡318国道5000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  江孜古堡(江孜宗堡):位于西藏江孜县城里,也叫江孜宗山古堡,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现有江孜宗山抗英遗址。附近有著名的白居寺。</p><p class="ql-block">来源: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达摩(朗达玛)之孙贝考赞曾在江孜喀山顶修建宫殿,后来江孜法王帕巴贡桑布在旧址上修建江孜城堡。元顺帝钦封的“大司徒”强曲坚赞掌统全藏大权,将(乃东王朝下面的)乃东藏区划分为13个大宗,在每个宗政府所在山岗上修建了一座宫堡式建筑(此山称宗山),集合寺庙与政府的功能,应该是改建了旧城堡。</p><p class="ql-block">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县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浓,城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座宫殿式的寺院。江孜是一个盆地,农业非常发达,在一片蓊郁的色彩当中,突兀拔起一座赭黄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墙红顶的城堡,就显得特别的突出、抢眼。</p><p class="ql-block">风格影响:是一批山顶式古堡的风格祖版。其现存大体样式早于1360年修建的桑珠孜宗堡(13宗堡最后一个),应该影响了后者的建筑风格,但二者又有很大差异。桑珠孜宗堡又影响布达拉宫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和定结县,总面积为33819平方公里。1988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以保护极高山生态系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为主,同时保护当地藏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1月,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禁止个人和团队进入。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继续有条件开放,依法合规的登山活动仍可进行,网传“珠峰景区永久关闭”消息不实。珠峰我来啦🤗</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亲眼目睹珠峰的风采。在白坝镇安排好住处,晚饭后稍稍休息片刻,8八点半左右从住处出发前往珠峰观景台,我们运气太好,万里晴空,珠峰旁飘着几朵云彩,赶紧架好相机,等待日落时分。</p> <p class="ql-block">  珠峰我真的来啦🤗</p><p class="ql-block"> 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进了珠峰景区后有一个加吾拉观景台,在上面可以看见喜马拉雅山脉五座八千米以上的峰。第一张是全景,第四张是珠穆朗玛峰与洛子峰8848.86米与8516米;第五张是马卡鲁峰8463米;第六张卓奥友峰8201米;第七张希夏邦马峰8012米。</p> <p class="ql-block">  要去珠峰大本营需要在这样的盘山路上开车一个小时,再换乘大本营里边的观光车坐一小时,才能到达绒布寺。</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绒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还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邮局,要到那个8848.86的碑那里,需要走两公里,爬升海拔50米。虽然珠峰近在眼前,但依然要一步一步的慢慢走,而且还需要放平心态🤗不然容易高反哦😜</p> <p class="ql-block">  哇,大名鼎鼎的珠峰就在眼前,此刻的心情非常激动,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就不多说了,直接看照片吧😊。那个8848.86米的高度是珠峰的高度,我实际站着的高度是5200米,已经很厉害啦,要知道成都的海拔高度才450米</p> <p class="ql-block">  从白坝镇出发,前行没多久,到了岗萨镇,岗萨镇的后面有一片湿地,可以再次看见珠峰,风景也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路景一般都舍不得删,那是一脚一脚刹车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  佩枯措湖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及聂拉木县的交界处,距定日县城250公里。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约有300多平方公里。该湖三面环山,地形开阔,鱼类资源丰富,湖岸有西藏高原特有的珍禽走兽----藏野驴、黑颈鹤、斑头雁、赤嘴鸥等。佩枯湖的风也千姿百态梳理着佩枯湖的美,孕育着佩枯湖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阿里我来啦😊真正的阿里大环线从现在开始啦,很期待。</p> <p class="ql-block">  走进阿里后的路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  图1、2、3是站在玛旁雍措观景台看看四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玛旁雍措。</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另两个是纳木措、羊卓雍措)。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玛旁雍措观景台旁边的玛尼堆。通过玛尼堆可以看见玛旁雍措与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八嘎乡境内,中心位置在东经81.3°176′,北纬31°176′附近。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为冈底斯山脉(横贯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西段的最高峰,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海拔6714米,山体由新近纪砂砾岩组成,是一座四壁陡峭,呈圆锥状“金字塔形”的山峰。</p><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的晚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纳木那尼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起来准备拍冈仁波齐的日照金山,很遗憾,冈仁波齐被厚厚的云层所遮挡。 冈仁波齐没有露出它的真容,确意外拍到纳木那尼峰。</p><p class="ql-block"> 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相对应。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p> <p class="ql-block">  札达土林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p><p class="ql-block"> 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积约888平方公里,蜿蜒曲折数十里,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扎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约11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古格王国的宫殿和寺院也是建立在这些土林之上的,如今已经变成遗址。</p> <p class="ql-block">  土林规模宏大,就不上照片,直接上视频吧😊</p>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古格王国由吐蕃王室后裔所创,始于公元10世纪前后,曾经雄居西藏西部,据传前后世袭了16位国王,于公元1630年前后灭亡,其统治历史持续长达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个朝代。</p> <p class="ql-block">  札达托林寺。</p><p class="ql-block"> 我很喜欢的一组照片,早上很柔和的光线加上寺庙鲜艳的色彩,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托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于藏历火猴年(996年),是吐蕃后裔吉德尼玛衮的孙子益西沃,为仁钦桑布译师(958年—1055年)翻译佛教典籍专门修建的阿里地区首座寺院。托林寺承担了藏族文化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她使得中断了数百年的信仰与传统得以复活,并使其发扬光大,对后世藏传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当地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托林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日土岩画,文化遗址,在西藏日土县境内。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东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最容易找到的岩画就在日土附近的新藏公路一带。壁画是用坚硬的石头或其它硬物在岩面或岩石上刻凿而成,线条笔划有深有浅,还有少数彩绘画面。岩画内容十分广泛,有狩猎、宗教祭礼、骑乘、放牧、农耕、日、月、山、牛、马、羊、驴、羚羊、房屋、人物等。</p> <p class="ql-block">  班公湖(班公措)又称措木昂拉仁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呈东西走向,平均海拔4400米,湖面面积639739.1亩,属东淡西咸,分布在日土境多玛乡乌江村境内,距离日土县城15公里左右,距离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135公里,属自然湖泊生态风光旅游景区。全湖面积为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为413平方公里,约占68.5%;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为191平方公里,约占31.5%;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公里,最窄处仅5米,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41米。</p><p class="ql-block">班公湖湖面海拔高度4240米。</p> <p class="ql-block">  看得见湖水,但走断你的腿😊感觉离湖面很近,其实没个5、6公里,你是到不了的。再一个,不管你是什么车,没有探过路,千万不要把车开到湖边。</p> <p class="ql-block">  从狮泉河往改则县走,道路两旁的野生动物非常多,藏野驴、藏羚羊是最多的,偶尔会看见野兔、黑颈鹤、高原狐狸、野牦牛、野鸽子等。</p> <p class="ql-block">  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  色林措,曾名奇林湖 、色林东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p> <p class="ql-block">  去当惹雍措的路上,首先会路过当琼措,从盘山路上看当琼措非常漂亮,配上蓝天白云,深蓝色的湖水,会让你犹如仙境的感觉。山上还有一个当琼寺,红红的寺院墙在这个环境里特别显眼。</p> <p class="ql-block">  当惹雍措,是西藏面积第四大湖,中国第二深的湖,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雍仲本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湖边的玉本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山洞的寺庙,据说为象雄雍仲本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达尔果”和“当惹”都是古象雄语,意为“雪山”和“湖”,它们一个是神山,一个是圣湖, 公元五世纪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经存在一个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象雄王国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上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中象雄),东昌都丁青一带(下象雄),疆域极其辽阔,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于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的附近。</p><p class="ql-block">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古老的传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作为本教的神山圣湖,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养育了湖畔的人们,是古象雄文明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说西藏的风景在路上,其实阿里的风景才在路上,没有到过阿里你就不能算到过西藏😊,你如果没有一措再措,而且还要一措到底,你如果没有因为风景一而再、再而三的停车起步,你也不能算环绕过阿里😊。</p> <p class="ql-block">  还是看视频吧</p> <p class="ql-block">  原计划从青藏线出,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缘故,选择走317国道,从班戈县横切经那曲到索县,快到索县有100公路在修,比较烂。</p><p class="ql-block"> 那曲地区索县的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建于1668年五世达赖之时,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修建在雅拉多山顶上,形态酷似布达拉宫。赞丹寺所处的雅拉多山西面的雅拉乡,是格萨尔王妃子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一些人称之为那曲索县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路途风景。</p><p class="ql-block"> 路旁一只藏狐,等我停车拿相机,它已经跑远了,大概还可以看出是一只藏狐🤫</p> <p class="ql-block">  风景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现任住持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p> <p class="ql-block">  从丁青县城到孜珠寺42公里,但最后那10公里路非常考验司机和车辆,路烂又窄,坡陡弯多,很多地方都无法会车,全是回头弯,10公里的烂路海拔将近提升1000米。走完烂路,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付出感觉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昌都市最繁华的广场。强巴林寺与僧人交谈。</p> <p class="ql-block">  昌都强巴林寺。</p><p class="ql-block"> 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 1444年创建的。 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p><p class="ql-block"> 强巴林寺与内地王朝的关系历来极为密切。从清朝康熙帝开始,该寺主要活佛受历代皇帝的册封。寺内至今保存有康熙58年5月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乾隆56年,乾隆帝为昌都寺书赠“祝厘寺”的匾额。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为该寺第一大活佛,现已转世至11世。</p> <p class="ql-block">  僧人们。</p> <p class="ql-block">  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当年先辈的英勇牺牲付出,那里有今天和平繁荣的新西藏。</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右边是西藏解放第一村,左边是四川德格。</p> <p class="ql-block">  甘孜州新龙县的波日桥。</p><p class="ql-block"> 波日桥堪称桥梁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康巴第一桥”,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乐安乡境内,横跨雅砻江,气势雄伟、壮观。波日桥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从侧面看,波日桥有着粗犷的圆弧桥墩,整齐美观的桥台,木榫完美契合的桥身,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实的“飞桥”,体现了神秘的雪域文化。2006年,波日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波日桥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两个桥墩中部,用4—6根圆木撑成拱形,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步递增,形成两个悬挑臂,然后在悬臂上架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构成桥身。桥墩上用石片叠的“伞”形结构,便是桥亭。最为称奇的是,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每一个结合部均用木楔连接,原始而实用。</p> <p class="ql-block">  路景</p> <p class="ql-block">  措卡湖。</p><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麻日乡境内,距县城32公里,被誉为“人间仙境,九天瑶池”。措卡湖在当地称措卡海子,又称赞多措那玛,藏语意为乱石丛中的黑色海水,是一个淡水湖泊,湖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意为“绿宝石”。</p> <p class="ql-block">  措卡湖是被群山环绕的一个高山海子,去往措卡湖的盘山公路,路况不是很好,有一段泥路下雨天车上去有难度,估计上山有10公里路吧,单车道,错车非常困难,坡陡弯多,海拔增加很多,且挨着悬崖的盘山公路弯道非常非常多,驾驶一定要小心,不过当你看见措卡湖的那一瞬间,一切的困难都不算什么啦😊</p> <p class="ql-block">  措卡湖海拔3800米。</p> <p class="ql-block">  西藏阿里大环线之行历经26天,8781公里圆满结束。欣赏了美景,增长了见识,考验了自己也考验了我的车。人需要有一颗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心,让我们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新的远方在召唤,世界那么大,中国那么辽阔,我真的还想去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