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的美篇

山水之间

出差记(东北散游篇) <p class="ql-block">  接上篇;国庆节还有一个月即将来临,天安门广场、东西长安街早已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准备迎接粉碎“四人帮”后的35周年庆典。外地人员必须提前离开京。8月29日我们将离京前往哈尔滨。早晨6.00时左右,我们来到北京站前广场,广场早已被人山人海的离京人员挤满。我们四人在长长的队伍中等待进站,人群向洪流般地向北京站大门推进。在流动的人群中,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瞭望北京火车站的主体大楼,北京站的外观,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的建筑,它可是当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眼前喧嚣的站前广场上,有下车的乘客匆匆离去,更多的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进站的乘客。在人群攒动中,我们来到站内二楼乘特快列车去哈尔滨方向的检票厅(车次忘了)。</p> <p class="ql-block">  排好队准备检票,不到十分钟检票开始了。排好队的人群像潮水般的涌向检票口,检票完成了。我们跟随人群跑步来到站台前对应的列车车厢门口,列车员再一次验票上车。轮到我们四人验票了,我上前向列车员申请要求更换“四张软卧车票”(事前就决定上车后更换)列车员彬彬有礼,从头到脚仔细观察我们四个人的外貌特征后说道,“你们四人有两张硬座、两张站票,上车后,你们就在自己的座位处不要乱走动,待列车开动后,我向列车长汇报你们的诉求,让列车长来处理。”(我的四川普通话,是四个人当中说得最好的一个。)上车来到硬座车厢,车厢内已经是人满为患。买站票的人,将通道站得满满当当,连转身都困难,车厢内非常燥热、汗水味充盈着整个车厢,燥热更让人口干舌燥,又无法获取开水,让我烦躁不安。(便思念起了前门大街口的大碗茶。)不一会列车开动了,阵阵凉风从车窗外涌入,骚动烦躁的心得到平复。列车运行二十分钟左右,列车长、列车员来到我们面前,列车长再一次上下仔细打量我们四人后,(没有要求我们提供证件)说道;“两位首长,您俩辛苦了!由于国庆三十五周年庆,离京人员众多,你们没买到软卧票,给你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两位首长马上随我一同去软卧车厢。在北戴河车站有首长下车,你俩随行人员克服一下,等待到达北戴河站后马上安排。”哈哈哈!真的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得来全不费功夫。(当年,这软卧票可不是一般人能随便买的。)</p> <p class="ql-block">  随着列车的运行,马上就要到达前方唐山站。1976年已经过去了8年,“报刊杂志上看到是崭新唐山市区,已在一片废墟中竖立起来的报道。”随着列车减慢行驶中,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向车窗外望去。只见车窗外沿铁道线及纵深数公里内,全是低矮的抗震棚,(唐山火车站例外)抗震棚用的材料五花八门,顶部房盖全用砖块、石块压着,整个棚户区破败不堪,让人触目惊心。哎……。都是“四人帮”十年文革破坏生产,造成国家经济暂时困难。国家只能放慢救灾步伐,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怀着一颗承重的心情,随列车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傍晚,列车到达北戴河站我与另一同事由列车员带领来到软卧车厢,我人生中第一次乘坐,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包厢内的床上用品、窗帘干净整洁,列车员文明、标准用语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打扰您了……等等。列车员脸庞始终充满微笑,说话轻声细语和蔼可亲,让大家感到温馨和谐。微笑让我们每一位乘客快乐,旅途带来的疲劳在这友好氛围中荡然无存 。卧铺车厢内,旅客们身穿军装、中山装、白色钢板衬衣(当年的标备),每位乘客脸上也充满微笑。晚餐时间到了,“首长请您们用餐了”列车员在微笑中,轻声细语逐门逐户的通知。我们随同车厢的乘客来到餐车车厢,只见身穿标准服装及帽子的列车员、服务员、厨师排好队,逐一向每位用餐客人问好“欢迎您光临”。(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巳经十多年不见的微笑服务展现在眼前。)我们四人点好菜品,不一会功夫,两荤两素香喷喷的菜送上桌,打开自带的泸州二曲酒,二曲酒的香味顿时充满整个车厢,开始愉快的用餐。席间列车长来到了,她又逐一向每桌用餐人员问好,“祝首长们用餐愉快!并告之每桌将赠送一小盆番茄鸡蛋汤。”久违的热情服务,让我们四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列车上的广播传来前方下一个站就是山海关,有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一会功夫列车驶出了山海关,我透过过道边的车窗向外一看,关外初秋景色美不胜收。远处的村庄、农田、树林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沼泽地旁边的芦苇已枯黄,初秋的树叶也有开始泛黄,树林里的树叶在阳光照射下五彩斑斓随风浮动。秋高气爽天空如此宁静能见度极高,天空的云朵在悄无声息地变换着各种画面,如羽毛般轻盈在空中飘逸。列车载着我们在希望的原野飞奔而去。列车运行到一个大转弯处,列车机车头旁喷出一团团水蒸气罩住了小树丛,接着震耳欲聋的机器摩擦声。从车底卷出的疾风吹得树丛直摇晃。</p> <p class="ql-block">  我回头与同事发表感言时,只见一位50多岁的女士向我们缓缓走来。她端庄大方,穿着得体,面带微笑,对我们说“老乡,在餐车吃饭时,听您们的口音您们应该是重庆人,你们真的是重庆人吗?你们家住那个区?工作单位在何处?去哈尔滨出差?”我回答道,“我们的工作的单位:大溪沟发电厂,家庭住址;渝中区人民路厂职工宿舍”女士说“哎哟!我可是两路口重庆村的原住民。(两处相距乘公交车就四站)老乡呀,不容易,我随丈夫于50年代中期调到哈尔滨工作,重庆老家只有兄弟姐妹没有条件回重庆探亲了。这些年我想念我的亲人,在外地听到乡音特别亲切,更思念家乡川菜的味道。紧接着女士叫来她丈夫介绍说“这四位是我的老乡,他们是大溪沟电厂职工去哈尔滨出差,老公,他们在哈尔滨时,你必须提供方便和帮助”。先生与我们握手并说道,“老乡呀,你们现在身上穿的衣服到哈尔滨不行,因今年水涝气温很低,当地人已经穿上大棉袄二棉裤了。同时当地是渡假季旅馆人满为患,根本找不到入住的地方。需要我提供帮助吗”?老乡的一席话暖人心呀,崔厂长回复,“谢谢您的好意,我在哈市找解放战争时期的老上级,我是他的警卫员,他是省政府的一位领导。他会安排我们。谢谢你!”在这种情况下,他道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实任哈尔滨市市长</p> <p class="ql-block">  列车继续向哈尔滨方向奔驰,这是我第一次远行来到东北,列车在广袤无垠的东三省黑土地上驰骋。车窗外一望无际超大田字格方块形状的黑土地呈现在我眼前。田、地块之间被高大成排的树分割,农用机耕道随树木伸向远方。田间地头机械化收割机在井然有序收割,机耕道上马车、拖拉机,在忙碌地运载粮食、秸秆。铁道旁边不远处的村庄好大呀,村庄内烟火气十足、大马车、驴车、拖拉机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进行运输,真是美不胜收呀。我未曾见过的如此大的村庄。(四川境内的院落最多居住十几、二十户农户,俗称:院子)我从未见过,散落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星星点点村落。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自然给予了东北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p> <p class="ql-block">  列车经过四十多小时的运行,早晨3点多到达终点哈尔滨火车站。站台前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乡来到车站广场,只见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环望四周,俄罗斯建筑风格的街道楼房扑面而来。北风呼啸寒气咄咄逼人,我们四人身穿毛衣毛背心中山装在寒风凛冽下微微颤抖!(当时重庆的气温42度左右。)从此刻开始重感冒就一直伴随着我。</p> <p class="ql-block">  早晨4.00多钟,不能打扰崔厂长的老领导,我们自己游走在中央大街周边的街道,一边找旅店一边游览观光街道、松花江及江畔的防洪记念塔。在江边,只见松花江水呈黑色波涛汹涌奔流。松花江堤岸边防洪车辆及人员正在忙碌中有序地进行抢险工作。我们继续行走在抗联名将命名的“尚志大街、靖宇街、一曼街和兆麟街”寻觅,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p> <p class="ql-block">  上午11.50左右,我们来到南岗区秋林商场入口处旁边,左科长与另一位同事要转南岗区,并约定下午两点钟准时在秋林商场大门处碰面。我与崔厂长同行,他拿出信封看通讯地址对照地址上的门牌号走近一看,里面是俄式建筑群别墅住宅区。传达室工作人员问明来意打电话通知主人,主人的二女儿来传达室门口将崔厂长和我接入家中。并问道“崔伯伯,你在重庆出发时,给父亲的来信说一周左右的时间来我家,为什么不在北京上火车前打电话通知我们,我们好安排一下呀。你是四个人同行的,另两位去那儿了呢?我的父母去北戴河疗养三个月了,家中只有我与丈夫、儿子、佣人。”女主人带我俩去饭厅吃午饭,餐桌上摆放的主食:柳条盘中有几张山东大饼、菜品:一碟酱大蒜、一碗大酱、几根东北大葱、一壶茶,桌上还有他们四个人刚吃了一半的大饼。啊!这就是高干家庭的午餐?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在疑惑中人生第一次吃山东大饼配大酱大葱的食物。边说饭边交谈,女主人问“崔伯伯需要我帮助吗?下一站去那里?我父母交代,你们在哈市的住宿费,离开哈市的火车票费用由我办理不能让你们花费”。午饭后,女主人打了电话,不一会回电话了,后天去大连的火车硬卧票落实,旅馆安排就序,省建设厅、市规划局关于塑料门窗事宜,接待人员安排就序按时段接待我们。女主人告诉我们“现阶段市场营销、经济刚开始,厂家是否生产塑料门窗,政府职能部门并不一定不知情,厂家的调查摸底你们自行解决。如果哈尔滨不生产塑料门窗,长春、沈阳也不会有,所以长春、沈阳你们不用去了,直接去大连。”</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午2.30分钟左右入住旅馆(在出差中的40天内,入住的旅馆是最好的一次,可能是省政府招待所),晚上6.00时左右上大街饭馆用餐,在外奔波一天很疲劳,赶紧小睡一会。一觉醒来,整座城市被夜色笼罩,夜幕下哈尔滨大街上的路灯昏沉,一看时间才6.00时多一点。赶紧上饭馆吃饭去,在秋林商场不远处有一家不小的饭店,走进去一看,餐饮氛围、饮食习惯我们无法接受,只见他(她)们一手拿一支又大又粗的红肠或一人一整只烧鸡,另一支手拿着大碗啤酒,在高声喧哗并伴有吵闹声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又粗又大的啤酒罐或瓶装啤酒瓶散落一地。我们四人不约而同地向外走离去。走了一条大街只此一家,只好回店买了一只烧鸡,四个饼打包回旅馆。(一只烧鸡约一斤半左右)回到旅馆,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吃着烧鸡,一边谈论当地的饮食文化。我们怎么不能融入其中呢?</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们匆匆分别来到省城乡建设厅、市规划局了解城市使用门窗的情况。告之“整个东三省木材充足,并且冬季天寒地冻,塑料制作的门窗能防冻吗?所以基本不生产也不使用塑料门窗”。下午我们四人又去了一个木门窗、塑料生产厂家,得到的结果就是“哈尔滨市面上没有厂家生产此门窗”。</p> <p class="ql-block">  来到哈尔滨的第三天早晨八点钟左右,中央大街上的低音喇叭播放着郑绪岚演唱“太阳岛上”的歌曲;</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带着垂钓的鱼杆</p><p class="ql-block">带着露营的篷帐</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p><p class="ql-block">小伙们背上六弦琴</p><p class="ql-block">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p><p class="ql-block">猎手们忘不了心爱的猎枪</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步行来到防洪纪念塔广场前,闻名遐迩俄式风格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它座落在松花江边与中央大街交汇处。高大的纪念塔造型典雅雄伟壮观。塔尖上的工农兵手持鲜艳的旗帜与蓝天相互辉映,塔身下方一圈浮雕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动人画面,我仿佛看见了人们为保卫家园,不屈不挠地与洪魔抗争感人场面。沿防洪堤参天的两行行道树木秋叶泛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我向中央大街沿江大道渡轮望去,俄式风情充满哈尔滨,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穿梭在中央大街沿江街道上。松花江上轮船与渡轮穿梭美轮美奂呀!使我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我们这是在苏联莫斯科的街头吗?</p> <p class="ql-block">  松花江上洪峰已过,江水中带有俄式风格的小渡轮恢复了通航,我们坐上渡轮去太阳岛游玩,渡轮行驶到江中心,我再一次极目眺望松花江及两岸沿江的风光。黑颜色的江水(我人生中第一见),它像大风中的丝带翻动起舞,江水流动在哈尔滨沿江大道和太阳岛之间。秋季金黄色树叶的大树,配上异国风情的街道让人陶醉。太阳岛岸上一溜参天大树沿江岸整齐划一地排列。大树与大树间隔空处,是低矮的灌木丛、灌木丛树叶大部分己凋零残留在灌木丛上的树叶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我们就是画卷中的休闲之人,江面上很多人游泳,他们头戴五彩斑斓的游泳帽在松花江上畅游。环望四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色犹如一幅美丽动感十足的西洋油画画卷,美哉!美哉呀!!!渡轮靠岸下船后,我第一个动作就是用手亲近抚摸松花江水,而后到江中畅游一番。哎呦喂!江水冰冷刺骨,不寒而栗,这只能是奢望根本不敢造次。</p> <p class="ql-block">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耳朵里听着,广播里播放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美妙动听的歌曲,步行到岛上十字大道上,站在十字路口中央,东、南、西、北全长就不到一公里,公路二旁就行道树和几栋小洋楼,北面的路旁边有一处简易的儿童游乐园。西、北、东方向,杂草丛生,杂草的高度有80公分左右,灌木丛扎根在其中而没有道路。不远处是一对对被大雨伞遮挡住谈情说爱的人。我们赶快离开去市区里逛大街,买点食品下午乘火车食用。(早晨离开旅馆时已退房,简单的行李袋随身携带。)</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钟左右,来到哈尔滨站乘特快列车(车次忘了)前往大连。我们四人很快步入到硬卧车厢内,旅客们都在匆忙地找自己的卧铺位、安放行李,忙碌中虽然有些喧哗声,大家都能互邦互助次序井然对号入座安放行李。列车在鸣笛声中缓缓起步了,我默默地说“哈尔滨再见我还会来的”。列车员在整理行李架上物品的同时开始换票工作,卧铺车厢内的乘客大部份人来自东北,他们大嗓门说话言语中自带地域方言喜剧色彩。老爷们又是一阵忙碌拿出自己的酒、红肠、烧鸡、黄瓜、鲜辣椒……等等,摆滿了列车的小桌子。他们每人手拿一瓶白酒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对照我们南方人量少的食物让我汗颜。他们三五个人相聚在一起一边高谈阔论一边津津有味喝酒吃肉大块朵颐,不经意间风卷残云般地将酒、肉、蔬菜一扫而空。他们酒足饭饱脸庞带有一丝丝醉意在朦胧中酣然大睡,卧铺车厢里的灯暗下来了,旅客们伴随着车轮有节奏的声音进入梦乡。睡梦中长春、沈阳离我而去。风景在路上,东北地区秋高气爽兰天白云金黄色的秋叶点缀在黑土地上。列车飞奔满载乘客进入瓦屋店市、普南店市,我们来到了辽东半岛。</p> <p class="ql-block">  列车经过二十小时左右的运行,中午12点钟左右到达终点站,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我们来了!走出大连火车站回头一看,日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大楼映入我的眼帘。我带着一颗忐忑的心,乘有轨电车去“青泥洼”附近找旅店。(1951年归还大连,1955年苏联归还旅顺)所经过的街道、房屋绝大部分是日式建筑风格,少部份是俄式建筑风格,街道上人烟稀少,宁静中带有异国情调,男士帅气、女士优雅大方,他(她)身材高挑、衣着得体,信心满满地走在大街上,让我们产生错觉,仿佛走入了另一个国度。</p> <p class="ql-block">  在大连港附近入住了一家旅店,当天下午三点半钟左右,到港口客运站买船票去青岛或烟台。极目远眺,渤海湾入口处珠光熠熠,港口的俄式建筑美轮美奂。赶紧买船票去,到售票窗口一问,只有后天晚上到烟台的三等舱,不能犹豫立即购买。赶紧回旅店洗衣、洗澡,晚上出去逛大街、吃晚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完早餐后,我们四人乘公交车前往旅顺游玩,参观了日俄监狱、日俄战争,什么历史背景,规模、建筑风格、何年何国建造?不一一诉说。有关历史书中有记载。我只谈观后感,沙俄、日本殖民统治和苏联代管的各个时期,旅大市历经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命运一直被他人主宰。哎!!!那是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在泱泱大清王朝的国土上,居然日本帝国和沙俄帝国,在别国的领士上,两国为争夺在东北亚地区的霸权,竟然发动了“日俄战争”。大清政府的荒唐,民族的耻辱,国家民众的悲哀。最可耻的是,“日俄战争期间,清朝表面上维持中立,实际是暗中支持日本打败沙俄。所谓只有日本取得胜利,清朝才有机会收回东北,清朝政府为日本战胜沙俄而感到高兴。事情和清朝预料的一样,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清朝也确实把东北收回来了。不过这并不是没有条件的,而日本国获得了沙俄在东北的大量权益,清朝也出卖了很多国家主权。”这是什么罗辑???发人深思呀!外国列强使用的是坚船利炮,而清王朝还处在长矛短剑与现代兵器的过渡期。且自己还不能生产先进的装备。没有工业革命的军事装备、无从谈起保家卫国呀!当时太平洋地区的三个大国,俄国、日本、大清帝国。而大清帝国故步自封,闭关锁国,使得甲午海战以大清帝国战败而告终。它的命运只能任人宰割,落后就有被挨打。</p> <p class="ql-block">  日俄监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日俄监狱关押过近10万人,在此地发生了无数悲惨的虐杀事件,也造成了无数的冤魂被困于此。不知多少爱国志士逝去了生命,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国情怀,抛头颅洒热血于此地。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为了和平、时刻警醒,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大力发展我国政治、经济、军事,使祖国強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大连最后一天的清晨,手提行李袋漫游老虎滩公园、青泥洼、人民广场……等等。我们乘坐有轨电车大约早上九点半左右来到依山傍海的老虎滩公园。兰色的海湾与老虎嘴依偎在秋色五彩斑斓的森林山旁。老虎嘴周边怪石林立一直伸入海湾(当年的公园就老虎嘴,公园不大。)而且还不收门票。公园内游客在印刻有老虎滩大红字的石头旁驻足留影,人们漫步老虎滩公园内十来分钟走完弹丸之地。海水清澈见底,只见数不清的大螃蟹横行地爬行于海岸的礁石中。不认识的各种海鱼颜色各异、形状不同,成群结队地穿梭在海水与礁石周边。海鸥自由飞翔在海面上,一会儿又扎入海里寻觅美食。大家在原生态的大自然中,享受大连浪漫之都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备注:照片网络上下载的人物不是作者本人。</p><p class="ql-block"> 时间有限,赶紧乘车去人民广场,大约上午11时左右,我们乘坐在慢悠悠的有轨电车内游览大连市区。车窗外人行道上行人稀少,俄式、日式建筑让人目不暇接,大商场门口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自己就是行走在欧洲的市区街头。不经意间我们乘车来到了人民广场,站在人少空旷的广场中央,大连市政府大楼就在我们正前方,它系欧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建筑综合体,让我感受到了大连市政府大楼的庄重典雅气质。时间紧迫我们步行来到人民广场边上,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印入眼帘,大连市无线电厂生产的“大连东芝牌彩色电视机”竖立在醒目处。(当年,重庆无线电厂、无线电三厂,刚投入生产黑白电视机。)由此可见,大连市的生产技术水平走在了国内前列。走在大街上忽然发现大连市还有超市呢,店铺就40平方米左右,虽然店面不大,可见它的商业挡次也走入全国前茅。当年北京、上海、重庆……等等城市都没有,整个广州市也就中国交易会会场才有。走在街头感觉太好了,行人稀少车辆也不多,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穿梭于道路之中,两侧的建筑充满异国情调。街道上他(她)们衣作得体、<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女如云而且</span>身材高挑、男士身材高大帅气十足信心满满。城市街道清洁卫生优良,机关、团体、工厂、学校的绿化面积都很大,被高度不足60公分低矮镂空的围墙围着,里面有晶莹剔透的葡萄、爬满墙面的爬地虎、红彤彤的樱桃、花坛、草坪、树木、各种鲜花栽植恰到好处。美而不涩雅而不俗,是中国绿意最浓、花色最艳、香味最纯的城市。今夜就要离开大连,我依依不舍地,欣赏这美丽的海滨城市风光。</p> <p class="ql-block">  我们提前两小时来到大连客运码头,准备前往山东烟台。步入候船大厅大厅内人很少,向服务员一打听,乘客都提前进港上船了。慢步进入码头,码头旁客轮早已在就位。只见船头船尾和船弦边,乘客都在瞭望客运码头。码头很壮观,前面两排约十台大吊车一字排列,可以用于客运货运两用码头来使用。上船进入船舱放下手中的旅行包,到船弦瞭望港口外的渤海湾。渤海湾天上的云彩,在余晖的照耀下呈现出壮丽的火烧云,将天空大连港客运码头变成为火红色。码头上海风扑面而来,码头外渤海湾海浪很小,成群的海鸥在这美景中尾随海轮前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晚八点整天暗下来了,一声汽笛鸣响,开船了!船在黑暗中的航标灯指引下行驶,海面一片漆黑。白天太累回船舱休息,我躺在床上满脑子浮现的是一幕幕大连海滨城市的风景不一会我就进入了梦境。</p><p class="ql-block">备注:校对;亲华</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000年至2014年,我八次去大连,大连与全国一样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它却……。哎!为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