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莲花峰下的三生石

滕剑翔

<p class="ql-block"> 近日在翻读明朝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卷十一“北山胜迹”时,得知唐朝僧人圆泽以“三生”相酬友人李源,隔世重逢在莲花峰下的“三生石”!据说三生石仍在,寻古访遗,兴致又起!梅雨间歇,阳光明媚,匆匆出门,寻访“西湖十六遗迹”之一的“三生石”!</p> <p class="ql-block">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很快从百度地图中,找到“三生石”的所在位置,也从百度中看到了“三生石”丰富多彩的信息,增加了寻觅遗迹的信心与情趣!</p> <p class="ql-block">  从灵隐公交车站出来后,越过飞来峰景点前那块黄墙黛瓦黑底黄字“咫尺西天”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三跨拱门、高低檐、镶嵌着“三竺空濛”额篇的跨街牌坊,就是串起三座寺院、充满诗情画意禅宗幽静的天竺路。</p> <p class="ql-block">  天竺路的两侧,山峦秀色,如列画屏,崖陡谷深,曲涧淙淙,云影飘忽,极富野趣!道旁有涓涓细水、潺潺溪流;溪边有青青翠竹、郁郁黄花;临街有茶庄禅堂、农家素馆!满眼皆是“一草一菩提、一叶一如来”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  顺石板路走不久,便可见三天竺法镜寺!三天竺法镜寺创建最早,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馀年,为杭州唯一之女众寺院。</p> <p class="ql-block">  三天竺法镜寺围墙左侧有条石板铺设的便道,直达寺院后门,衔接溪流上的平桥,与天竺路成丁字相交。过桥走到便道中段,左侧可见一道二米宽的台阶及相连的石板坡道,顺台阶坡道上山,就可见到名满天下的“三生石”了。</p> <p class="ql-block">  顺台阶放眼望去,洁净平整的石板台阶与坡道直上山麓,两侧高低错落、苍翠欲滴、高大茂密的植被与环境,让“三生石”增添了圣洁、神秘、丰沛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登山爬坡,有曲有弯、有岩有壁、有水有池、有桥有亭!半山转角处有六角挑檐带美人靠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  山麓旁宽阔平坦处,有翘角飞檐古色古香名为“三生堂”的茶室,亭室点缀了莲花峰山麓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山麓边特设的双檐牌亭,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祈愿木牌,将三块高高耸立的天然岩石,妆扮得花团锦簇,这就是《西湖佳话》中的“三生石”!</p> <p class="ql-block">  近观三生石:每块巨石,高十米许,各宽二米多,两条神纹,隔成三段,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凹凸变化,长相奇幻!巨石上面镌刻着“三生石”三个篆字,至于苏东坡《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及历朝历代来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字,都模糊不清,难以寻觅了!</p> <p class="ql-block">  石旁岩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的碑文,是佛历2553年(公元2010年)法镜寺住持智圆法师所立的《三生石简介》,从中得知三生石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唐朝洛阳文人李源,因父亲死于安史之乱,满腔悲愤,发誓终身不当官、不娶妻。李源深居洛阳慧林寺,与僧人圆泽和尚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有一年,两人相约同游四川峨嵋,李源提议走水路,而圆泽则希望走长安至蜀中的陆路,李源坚持己见,对圆泽说:“我已经不问世事,岂能再回到长安那个是非之地?”得李源所愿,两人从水路出发。船至南浦,见一妇人在江边取水,泽突然告知李源,“这是我来世托生之处。这位妇人已有孕在身三年,我一天不到,她就无法分娩,不走水路为的就是避免相遇,如今既然见面,也就无须逃避。三天后,希望你登门来访,我会以一笑为信。十三年后的中秋夜,我与你重逢于杭州。”说罢即圆寂。李源又悲又疑,三日之后,往妇人家探视,新生小儿果然见他微笑。十三年后,李源踏遍西湖山水,期待着与圆泽重逢。一日行至杭州莲花峰下三生石旁,神思恍惚中忽见一牧童唱着竹枝词缓缓而至,歌曰“</p><p class="ql-block"> 三生石上旧精魂,</p><p class="ql-block"> 赏月临风不要论。</p><p class="ql-block"> 惭愧情人远相访,</p><p class="ql-block"> 此身虽异性常存。”</p><p class="ql-block">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泽公,你身体好吗?”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p><p class="ql-block"> 身前身后事茫茫,</p><p class="ql-block"> 欲话因缘恐断肠。</p><p class="ql-block"> 吴越山川寻已遍,</p><p class="ql-block"> 却回烟棹上瞿塘。”</p><p class="ql-block"> 遂拂袖隐入烟霞而去。</p> <p class="ql-block">  情义守信!</p><p class="ql-block"> 三生石的故事之所以源远流长、持续流传,就是看重僧人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一诺千金、隔世不昧的友情。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义地,正是人们重情守信的美好愿望。僧人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让他相信人的轮回,相信三世因果。</p> <p class="ql-block">  缘定三生!</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更是将宝黛的爱情从三生石畔的前生说起,《红楼梦》第一回“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从而演绎成不折不扣的凄美爱情的绝唱版,三生石也就成了姻缘的铁定象征,缘定三生,就是锁定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p> <p class="ql-block">  生命永恒!</p><p class="ql-block"> 三生石的传说如此美妙,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真性不朽的看法。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经过汉、魏、晋、南北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交流碰撞,佛教三世因果、轮回转世等观念已经渐渐深入人心。情义守信、缘定三生、生命永恒,正好契合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期盼和对友情的珍视,引发了人们对前世今生的幽思与共鸣。这就是“三生石”遗迹长存不衰的所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