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汉彝回白等民族杂居的地区。在汉族主要聚集地区,人们除了过汉族主要传统节日外,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彝族、白族等民族的火把节也成了我们汉族的重要节日,一般父母多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来过节!</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弥城坝区一带过火把节多要过两天的节日呢,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小火把”,六月二十五的“大火把”!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家住坝子农村的我们,如果谁家有新生小孩跟母亲第一次回外婆过端午节的,小孩的外祖母一般都会为小孩准备些绊脚索。过节时把绊脚索捆扎在小孩双脚双手及脖子上。那拴小孩的绊脚索要扎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小火把时才剪断与小火把一起送出去。</p><p class="ql-block"> 那时有新生小孩的人家,父母在农历六月二十日左右,一般都要去弥渡街子天上买上一捆彝族同胞从西山背下来卖的干麻秆。同时买上些海棠、香酥梨、小红梨等水果、糖果及一些青香、黄白纸火。小火把那天,一般人家都不做丰盛的早、晚饭。送火把的人家中午时把麻秆再晒一晒,水果、糖果等用衣线穿好,把它们挂在麻秆燃头下方。等到下午太阳要落山时,大人举着有各种果子的火把送出门外烧掉。在燃香烧纸,点着火把后,火把上挂上的各种水果、糖果要有小孩争抢下来,拿了吃了,这样人们认为送火把的人家小孩能快长快大。夜晚,小孩子们在黑夜大人用扁豆叶把捣细的金凤用棉线包在十个指甲上,待第二天“大火把”日中午才能解开,以十指甲金红色为佳,图小孩健康快乐之意。</p><p class="ql-block">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大火把,我没读书时多跟母亲到外公家过,在下午过大火把节时,那年时多数人家都要买点肉或杀个鸡过个节,有的偶尔也能买点羊肉蒸吃。天黑了,我们附近村庄没玩火把了。据父亲讲过,他儿时村里还时兴做火把、做香面、点火把、撒火把、斗火把的习俗呢。我小时正处文革,可能那极左思想的批判,而制作火把所需要大量木柴太浪费,附近村里人们不在村里点火把、撒火把玩了,但在西山彝区、东山汉族地区人们还在大火把时撒火把、点火把呢。</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附近村子农历六月二十四“小火把”时,送小火把的习俗几年都难得见到了,过“大火把”却渐渐热闹起来了。节日的一大早,家乡各乡镇菜市场上,杀羊卖羊肉的人可多了,人们可自由选自己所需的羊肉了!买回的羊肉多蒸、煮、炒吃为主了,当然牛鸡鱼猪等肉也来丰富人们过节了。夜晚,在一些城镇小区,人们开始在公共场扎个大火把,晚上点燃那大火把,人们在那火把下不分民族地打歌、跳花灯呢!让外地到家乡旅游的人分不清楚是哪个民族的火把节了。当然在有彝族、白族等聚居的地区,那火把节更隆重更欢腾,多以打歌等民族舞为主跳舞!在我的家乡,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已成了生长在同一蓝天下的家乡人们的盛大节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