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敬惜字纸看嘉兴为什么名人辈出?

锦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惜字纸看嘉兴为什么名人辈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锦东</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通过自媒体我看到了对待书本、对待母校两种不同态度的,一种是藏区的孩子跪地谢师恩,一个是高考结束之日就是撕书毁纸之时,两厢对比,反差如此之大,实在让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是民族的魂、是生命的符号,汉字揭示了宇宙的规律和人生的奥秘,是链接天、地、人最直接、最有灵性、最有能量的载体。 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它的魂和灵性都藏在点、竖、横、撇、捺里面,由此护佑着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繁衍至今。</p><p class="ql-block"> 汉字其本身具有的美和价值是公认的,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用各种形体的书法表现出来的字体。因此,不要的字纸的处理也有完美的解决途径。</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种塔式专门建造来葬字的,它就是惜字塔。黛玉葬花是为花的美,人们葬字也是因为汉字的美和珍贵而保留它的衣钵,让灵魂有回归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古人惜字如金,凡是写有文字的任何纸张都不会随便毁掉,都要焚化以示敬意。惜字塔代表中国古代文字崇祀的古迹是孔庙或书院、文昌祠的例设,是早年儒生及民众焚烧字纸的所在。《颜氏家训》说文字是“古圣贤心迹”,所以字不可以秽用,废弃的字止应该焚化。</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间对于惜字,有“火化成蝶”的美丽传说。如果写了文字,字纸必须焚烧,当每一个字被焚化成了片片灰时,会化成偏偏蝴蝶飞到天上去,告知仓颉,人们没有乱用字,没有辜负他造字的原意。而且后代世人很感激他发明了文字,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仓颉创造文字之功德十分尊崇,因而内心的尊崇转化成一种对有文字之纸张不随便玷污的具体行为,进而发展成敬惜字纸的习俗。废弃的文字可以如此诗意而又尊严地消失,真是一个美丽又善良的的创举。</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江南出才子、嘉兴多名人。在杭州有惜字会,是民间儒生们倡导尊孔尚儒、爱惜字纸的社会组织。每日专门雇人沿街收取字纸,定期收买各种废纸、旧书、淫书、然后汇总火焚,再投入钱塘江。在大街小巷,都有挂着竹楼、钉铁盒、以便行人随时拾取投入。积攒到一定数,定期焚化。把纸灰投入江中。在嘉兴,老人们都会教育家中的孩子不要乱扔有字的纸,更不允许孩子将字纸揩脏东西和当手指用,而说这个事有“罪过”的,“字圣”会生气的。其后果是乱丢字纸的孩子将来不会读书,或者双眼失明,或成废人、或残疾、总之,子孙称为很愚钝,成为无用之人。当然,爱惜字纸的好处更不用讲:子孙贤达、家门隆盛、延年益寿、远离是非、全家喜乐安康等等。</p><p class="ql-block"> 敬惜字纸,并非迷信。字养千口,民生必需。无字无文,国何能昌?!</p><p class="ql-block"> 清代画家曾衍东曾有“敬惜字纸”的条屏,上方题诗“惜字当从敬字生,敬心不笃惜难成;可知因敬方成惜,岂是寻常爱惜情”。</p> <p class="ql-block">  文以载道,字乃心迹,字能启智,字能医愚。人生在世,无论是建功立业还是学一门安生立命的手艺,或者是养家糊口,都离不开文字,文字对我们有如此大的功德,现在的子孙后代怎么能忍心把字纸扔的满地皆是?!满地皆书即是满盘皆输啊!</p><p class="ql-block"> 字纸医痴,字纸医愚,心存敬畏,爱惜字纸!从当下做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锦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6月16日中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