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饿的日子有多可怕

金秋十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粒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袁隆平</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都说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从古代的看天吃饭到今天的知天而作,从落后的农耕劳作到今天的农业机械化。人类一直都在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如今粮食的恐慌又一次威胁着人类。作为一个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饥饿有着深刻的体会,甚至提到饿肚子,就会想到饥饿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就会浮现出当年人们以各种野菜、甚至树皮充饥的场景。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是人生中不堪回首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0年前后,在新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外有西方列强封锁,内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陷入粮食的匮乏的危机之中。那时我才七、八岁。住在一个总后的工厂宿舍院里,小伙伴们经常在一块玩儿,如果看到谁手里有一个纯玉米面的窝头就会让大家羡慕不已。就会想,我要是也有一个窝头就好了。那会儿没有有几家能吃上纯棒子面的窝头,家家吃的就是野菜蒸的窝头,好不容易吃一顿面条,那还要早早的把面条煮出来,等面泡发了再吃。孩子们眼睁睁的看着盆里的面条泡发,半盆变成了一盆,泡发了的面没有一点嚼劲,但吃到肚子里会把肚子撑大撑饱的,但不盯时候,不一会儿就饿了,就这个能让肚子有饱腹感的方法,还是院里一个大婶想出来的。母亲和院里的大妈大婶为了让孩子不饿肚子,经常交流怎么能让有限的粮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孩子们不挨饿。用什么方法可以充饥呢?是当时各家各户最头疼的事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60年代初期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为了节粮度荒,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压缩,副食品供应也是严重不足。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是处于有票无货的状态。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还有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购煤本等等。粮本和每月发的粮票一块使用。粮票按比例有面票,细粮占15%,剩下的是粗粮票。买粮不但要粮票还要在粮本上记录。每个月凭购粮本领粮票。吃肉也有定量,需要用肉票购买,油也一样。票证的使用就如家庭过日子一样,做到了精打细算,各种物资的合理分配。物价稳定了30年。当年,白面一毛八分五一斤,米也就一毛六,棒子面就更便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会儿家家孩子多啊,少的三四个,多的五、六个,都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龄,家家少粮缺油,肚子就像添不饱的坑。为了补充粮食的不足,人们想尽办法,挖野菜和粮食混在一起,做成窝头菜团子,菜粥来裹腹充饥。没有人讲究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吃了会对身体不好,甚至会中毒。只要是地里长得,拔回家煮煮放点盐就吃了。地里有一种叫灰灰菜的野菜,人们吃了会浮肿会拉肚子,尽管如此也被人们作为充饥的食物。那会儿人的模样没有几个红光满面的人,都是一张菜色的脸。附近的野菜都挖光了,就走更远的路,去更远的地方去找野菜。记得我跟母亲多次去挖野菜,母亲准备好一个装野菜的面口袋,每次都满怀希望,想着能挖回一袋子野菜,但这个小小的愿望就从来就没有实现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我属于那种特别爱玩儿的孩子,特别喜欢跳皮筋,跳的特别高,跳皮筋最高是大举,从最低的腿腕子开始,一级一级的往上升,一直到小伙伴把手臂高高的举过头顶,就是大举了。玩起来就忘了回家忘了肚子饿。每次都因为不回家遭到母亲多次的骂。但是,不跳皮筋心里难受,不管母亲怎么说,还是偷偷的出去。由于,肚里没食经常跳完了肚子疼。满头大汗回到家里就找吃的东西。嘴里还喊着要饿死了。母亲是又心疼又生气,经常是大发脾气的说:“谁家的女孩子和你一样,整天就知道跳,你知道跳会多吃多少粮食,你就不会安稳一点,不跳皮筋就不饿了,还能省点粮食”。对母亲的话,我当时不理解,不跳皮筋就能不饿了吗?更不知道父母为了让我们吃饱,他们有多难。我经常把母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仍然偷着跑出去跳皮筋,仍然回来就和母亲要吃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跳完皮筋回到家里,刚想和母亲说我饿,有什么吃的东西,就见父亲和母亲在说话,表情十分的沉重,母亲的眼睛红红的,看来是刚刚哭过。我小心翼翼的躲在门后,听父母说话。只听父亲说:“你也别难受了,农村闹饥荒饿死好多人,树皮都吃光了,野菜都没有了,她小姨饿死了,也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就这么一个妹妹啊,她死了,那两个孩子怎么办”?母亲说。听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懵了,小姨饿死了吗?我冲到屋里,“妈,是小姨饿死了吗”?“老家刚来的信,你小姨饿死了”。母亲的回答,让我心里难受了好一阵子。小姨怎么就饿死了,她的两个孩子怎么办?两个表弟一个6岁,一个才2岁,他们就成了没有妈的苦孩子。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人没有饭吃是可以饿死的阴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城市没有饭吃是人们吃不饱的问题。而农村乡下那就是饿死人的大事儿了。三年自然灾害,农民靠天吃饭,遇上灾年就会颗粒无收。我的老家在河北,大面积的土地都是盐碱地,风调雨顺收获尚可温饱,一遇灾年就不行了,就是雪上加霜。农民根据当地的土质大面积的种植的是棉花。收了棉花换粮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没有棉花就换不到粮食。家乡的农户就把棉花籽儿压碎了,掺和一些棒子面野菜做成窝头充饥。家家吃的窝头黑的硬的就像黑铁蛋一样。吃到肚子里不是不消化就是跑肚拉稀。我的小姨本来身体就虚弱,常年饥一顿饱一顿的吃这种食物,身体早就出现了问题,饿死在那个年月也就不足为奇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是在那个粮食紧缺,饿肚子的年代,我认识了很多地里的野菜。什么埽树苗,野蒿子、苦菜花、灰灰菜还有马齿苋。吃的最多的是马齿苋。马齿苋是它的学名。我们都知道它民间的名字,叫马陵菜。马陵菜在我印象中是最好吃的野菜。挖回马陵菜,新鲜的可以用水焯熟了凉拌。包饺子,蒸包子都行。还可以晒干了留着冬天吃。困难时期马陵菜是天然野生的无毒的食物。挖野菜中的首选。因此,马陵菜一出来还是幼苗的时候,就被饥饿的人们挖出来吃了。记得我跟母亲每次都是想多挖些马陵菜,但每次挖到的都少的可怜。满世界的人影,那地不知被人已蹚过多少遍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次挖回的野菜,母亲就把它摘干净,然后倒进开水锅里焯熟,再拌到玉米面里,或蒸菜团窝头或煮粥。热锅揭盖,一看热腾腾蒸汽里翠绿的野菜黄黄的棒子面,也感觉非常好吃啊!就是这样的吃食,让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那年头老百姓如此,国家领袖也是如此。数十年后,在网络上看到,当年困难的时候,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也是带头勒紧裤腰带,自减粮食定量,身体力行“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老人家当年最大的饮食奢望就是能吃上一碗红烧肉。在领袖的带动下,整个中南海的工作人员都勒紧了裤带,把自己的定量减到了最低。最让人难忘的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那最艰苦的时期试制成功。科研人员和老百姓一样,在忍饥挨饿,拖着浮肿的身体,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原子弹的研制,1964年10月16日,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为我们今天的国防科技做出了贡献,填补了我国没有原子弹的空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十年代末期我参加了工作。工厂坐落在山里。当时口粮依然定量,还都用钱和粮票换成饭票买饭。那会儿的人们依然是肚子里没有油水。感觉大家都特别能吃。不管是馒头还是窝头一顿饭能吃好几个。一块进厂的男学员更是吃不饱。整天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每次开饭看到身边的人,狼吞虎咽的样子,就感觉食堂的饭菜是那么好吃。尤其,再吃上溜肉片、红烧肉,更是美的不行。那会儿胖人很少,三高的人也没有听说过。人们喜欢吃肉,从不嫌肉肥。也从不浪费粮食。通常把剩菜用开水冲成汤喝了,有的甚至用馒头把剩菜汤蘸干净,不像现在,饭菜吃一半扔一半,不拿粮食当回事儿。也没有体重发胖的人。那时人们不知三高是什么,不用减肥,也不知减肥是个啥玩意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是和新中国一块成长的一代人。经历了建国最初起步创业的岁月,经历了羽化成蝶过程中的阵痛,经历了社会变迁的各个阶段。尤其,对那些挨饿的日子更是记忆犹新。不会忘记。但是,后来人没有经历过那种吃不上饭的日子,他们就很难理解,自己的父辈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吃剩下的东西。舍不得浪费一点粮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奔小康了。人们开始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很多机关、厂矿企业为了改善员工伙食,变着花样的让大家吃好,伙食好了,浪费的现象也就严重了。尤其“自助餐”,不是吃多少拿多少,经常会看到眼大肚子小的情况。拿的多吃的少,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人不吃肥肉了把肥肉一片一片的扔掉,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白花花的米饭馒头吃不了就被倒进垃圾桶,成为一桶桶泔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饭店、酒店浪费也十分严重。我看了一个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每年仅随意倒掉剩菜剩饭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浪费脂肪肉类300万吨,相当于一亿几千万人一年的需求”。怵目惊心的数字,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是真的感觉到,这组数字,让人无语了。肆意挥霍浪费的人,难道认为只有大度的挥霍才能彰显自己的品位和财力吗?你难道没有好好的细思量,你家的前三辈儿有几个人不是农民呢。“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背的古诗,你没有学过吗?就不该思量一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人们的心里认为我们已经是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忍饥挨饿的日子不会再有了,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挥霍浪费是不可以认可的。现在的城市没有了农民,没有田地,也很难看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无数肥沃良田被沥青水泥覆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农村青壮年外流,土地荒废,满目荒凉。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十分关切,他不但大力倡导“光盘行动”,还告诫国人“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世界出现粮食危机,很多国家遭受饥馑之灾,甚至因此引发兵燹战乱。我们虽然没有受到那种粮食危机的影响,实现了毛泽东老人家半个世纪前那四句诗意预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这一切,是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我们有了一位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他袁老先生奋斗一生,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让我们不再饿肚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甲子轮回,我们亲爱的祖国如同东方的巨龙腾飞,让世界惊羡她的巨变。曾经挨饿的日子已经过去60年了,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安康。但是,对于当年有过挨饿经历的人们,仍然心里有一种阴影,害怕担心饿肚子的事情重现,这辈子都不愿意再看到,面黄肌瘦的人们,为了渴望吃一顿饱饭的奢求。再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伸着手向母亲“要一个棒子面窝头”哭喊的情景。60年一晃而过,世界在变,人也在变。但不变的是刻骨铭心的沉重,挨饿受冻的日子似乎还没有走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秋十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06/16</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