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蓄能向未来

莒南一小 王雪丽

<p class="ql-block">  夏日将至,学履不停。为了引领教师快速了解、熟悉新课标的变化,正确领会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6月15日下午,我们一小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聆听曹培英教授关于《落实新课标的教学实践研究》。</p> <p class="ql-block">  曹培英教授以空间观念及其培养为例,从“三会”说起:</p><p class="ql-block">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空间观念?曹教授对比原来的以及2011的阐述,对2022最新课课标从界定、表现、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总的来说,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来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原型,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具备了较为清晰的事物表象,才有可能脱离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根据这一大方向来理解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p> <p class="ql-block">  空间观念发展的基本规律通常是由空间知觉到空间观念,到空间想象。通过举例指认圆柱的高,从实物›图形›剖面是直觉›思维的一个过程。这三种水平既递进发展,又交错共存。</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第一从感知强成分到感知弱成分强弱具有相对性特殊性。如:形状、大小是强成分,角度的大小是弱成分,感觉这种说法很新颖。第二,从认识单一要素到认识要素关系。第三,从熟悉标准图形到熟悉变式图形,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和提供。第四从直观辨认图形到描述理解特征。第五从用日常语言,到使用几何语言。第六,从二维空间观念到三维空间观念。第七从感知全等变换到感知相似变换。</p> <p class="ql-block">  教无定法,但有常法。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由线段公理说明三边之间的关系(演绎推理)由三边关系推断能否组成三角形(逆向应用)由操作发现三边确定唯一三角形(实验感悟)</p> <p class="ql-block">  曹教授从新课标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们全面有效的指导,可以说是做到了“精准把脉摸底 精准施策发力”。让我在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方面有了方向,有了新目标和新方法。</p>

观念

空间

新课标

图形

感知

三边

物体

关系

培英

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