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

珠珠她爹

<p> </p><p> 天堑变通途</p><p><br></p> <p><br></p><p><br></p><p><br></p><p>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乘火车前往北方地区,需在中山码头乘轮渡到江北浦口码头,然后在浦口火车站乘坐火车北上。南京简称“宁”,按常理北京到南京的铁路应该称“京宁线”,但因长江所隔,铁路只能建到江北的浦口,所以一直称为“京浦线”。为方便需要过江的列车,分别在南京下关和江北浦口建立火车轮渡码头,由大型轮渡船直接载驳火车过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一直使用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现在南、北两座轮渡桥还在,已作为文物遗址保护,供游览参观。</p> <p> </p><p><br></p><p> </p><p><br></p><p> 万里长江第一桥</p><p> </p><p> 从建桥时间来定义,南京长江大桥实为长江上第三座建成的大桥,在之前有武汉长江大桥和重庆白沙沱大桥,这两座大桥都是当年苏联专家帮助有偿援建的,白沙沱大桥是规模较小的双向铁路桥,后因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而拆除重建。南京长江大桥本应是原班人马建设,后因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并带走全部图纸和资料,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完全以自己的力量,花了8年多的时间建成了大桥,其规模、建造难度及各项技术指标,都远超前两座大桥,所以都习惯于称乎南京长江大桥为“万里长江第一桥”。</p> <p><br></p><p><br></p><p><br></p><p> 南京长江大桥为双层公铁两用钢梁式大桥,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新中国技术与现代化的象征,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p> <p><br></p><p><br></p><p><br></p><p> 南京人民对大桥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上个世纪火红的年代,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民满怀革命激情,以义务劳动的方式,自带干粮,不取报酬,参加大桥和辅助设施的建设,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大桥的一钉一铆、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几代南京人民难忘的记忆。</p> <p><br></p><p><br></p><p><br></p><p> 南京长江大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如今仍然承担着繁忙的运输任务,公路桥面因长年车辆超负荷行驶而受损,曾多次维修,但主体钢梁坚如磐石,纹丝不动,质量令人叹奇。</p> <p><br></p><p><br></p><p><br></p><p> 大桥建成后,配套建成南堡公园,因安全原因,公园离江边有较长一段距离,游人只能远观大桥和长江,不能近距离亲水。为发挥长江景观的优势,近几年政府投资,在紧靠大桥的金川河入江口修建一座环形玻璃栈桥,栈桥延伸到江面,更加有利于观赏大桥雄姿和长江景色。今年“五一”节正式对外开放,一时间,几乎半个城区的市民相互结伴,蜂拥而至,游览、观景、拍照,之所以成为热门打卡地,是有许多人前来怀旧、回忆,在故地寻找青春时代的记忆。</p> <p><br></p><p><br></p><p><br></p><p> 夜晚大桥彩灯齐放,灯火通明,江面波光粼粼,静影沉璧,园内欢声笑语,游人川流不息。年长者江岸边选石而坐,静观江桥美景,以喜悦的心情回忆着青春时代美好时光;年轻人忙着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美好的场景;孩童们无忧无虑,相互追逐嬉戏;大妈们个个花枝招展,按照惯例,三、五成群摆造型,与大桥合影。防疫期间,南京已经连续多日清零,人们在此释放心中的压抑,但是每人都遵守一条纪律,口罩戴得整整齐齐。</p> <p><br></p><p><br></p><p><br></p><p> 以上所述,也包括了本人的亲身经历,几十年来对大桥的情感忠贞不渝,属铁粉之一,连续去了三趟,用手机拍了一组照片,与每一位曾经为大桥建设贡献过力量的同学们和朋友们共享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