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支持<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桐子岭印象</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br><h3> <h3><strong>作者:贺革非</strong></h3></br>从宁乡老汽车站往朱良桥五公里处,有块斑驳的麻石路碑,刻了个大大的“5”,桐子岭就从这里向北蜿蜒延伸,直至渡槽。以桐子岭渡槽为分水岭,南边水系汇东沩溪,在沿河路老宁乡大米厂处注入沩江。北边水系顺六十里长冲注闸坝湖。黄材水库主干渠途径此。灌溉益阳、宁乡、望城几万亩农田。桐子岭渡槽一直是桐子岭的标志性建筑。据史料记载,桐子岭位于罗宦冲(现城郊街道罗宦社区)。晚唐名将罗应隆,长沙王罗绍威之子。因“郁于五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隐居湖南宁乡东邑之长冲”。后世子孙仕宦济济,望族家风,代代传承。后世把长冲改称为“罗宦冲”。(来源:罗建宇先生博客)罗应隆玄孙罗仲儒,娶南宋状元易袚次女为妻,逝后夫妻合葬于夏铎铺灵鹫峰(现为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鉴于相关史迹过于宏大,不敢班门弄斧。在此,只记录童年印象中的桐子岭,回忆那段岁月的艰辛。 当年板车师傅们用骡子从县城砖瓦厂拉红砖,送到附近桃林桥、莲花山搞建设。一字长龙般途经此,得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先让一台板车上岭,其余停在坡下。用两只或者多只骡子同时拉上岭停稳后。再回头拉,如此反复,直至最后一台顺利翻越。清脆的扬鞭声响彻这条崎岖不平的沙石路。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无奈与辛酸!“驾驾驾……”<h3>“吁吁吁……”</h3></br><h3>小时候,马路边孩子,这是听到的最熟悉的声音。后来有了冒黑烟的“羊咪咪脑壳”,“脑壳”扭来扭去,司机咬牙切齿,大汗淋漓,车子蜗牛一样往上爬。在马路边玩耍的我,都急得直跺脚。心想,恩移嘎不走直路咯,非得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弯弯扭扭往上爬。</h3></br><h3>当年无知,可笑。直至后来读书上中学,学了物理才明白,距离延长,是为了增加其机械功而省力(W=FS)。难怪当年的师傅们都不选择直爬,而是选择走S路上坡。</h3></br><h3>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就是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并付之实践。那些大点的解放牌汽车,经常在岭上抛锚,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当时总有挂在车头左后方或油箱旁的三角木头以备用。</h3></br><h3> <h3>出宁乡东门口(老宁乡人习惯叫法,其实与地理方位上的意义大相径庭),左边梯次排列着大片农田,久远年代,传说梅姓人家拥有。所以这个位置叫梅家田。</h3></br><h3>出梅家田往桐子岭一直是上坡,垄中挨着宁朱公路左边,有个砌着围墙的小院子——养路公班。这公班担负着梅家田经桐子岭,到罗家巷子沙石公路的养护。经常能看见三两养路工人,推着一米多宽的大竹扫帚,把滚落到路边的石子用力往中间推,然后再从中间向两边分,按车辙,形成两条长长而又均匀的沙路。如大雨冲坏路基,坑坑洼洼的地方,还需用黄土拌着片石填充。</h3></br><h3>公班院子的围墙上,安装了几盏灯罩形似斗笠状的小灯,夜间亮起,微微泛黄。这可能算是宁朱公路最早的“路灯”了。乡下进城卖柴、卖菜的老农,挑着沉沉的担子,远远看见那微弱的灯光,就知道离城近了。也总是会在此从容卸担,歇歇气,稍作停留……期间,在这里发生的诸多离奇古怪事,乃至传说,都渐渐淡漠在人们的记忆中。</h3></br><h3>站在桐子岭高处,顺老城方向远眺,宁朱公路两边,大片农田尽收眼底。祖祖辈辈们在这片土地辛勤劳作。谁都没去想将来的日子会怎样。年头到年尾,盼个好收成,多几份口粮,用不着红薯汽饭,菜里多几滴油珠。也许就幸福感满满。寒冬腊月,大人们能围着柴火炉小酌几口,孩子们能添置件新衣裳。在他们的欲望里,更惬意不过!他们特别羡慕城里人,他们管进城叫“上街”!</h3></br><h3> <h3>搞集体时, 桐子岭有个耄耋老人——范呈爹。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是不是土生土长(至少我不知道),真实姓名也无从考证。无儿无女可长着菩萨般慈祥的脸,个子稍高,背略显驼。寒来暑往,每天他敲打着“钟”,提示社员作息时间。那钟声,似乎也在祈福着平安。</h3></br><h3>村民在那个连手表都戴不起的年代,就靠他用一个破旧铁筒做的“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h3></br><h3>一圆圆的,大概有四五斤重的一个小铁筒,就是社员们出集体工的“号角”,因为桐子岭地势高,那时既无机器的轰鸣声,也没有汽车的喇叭声,呈爹敲打的钟声,可以传很远……遇上好天气,整个大队几百户人家都能听见。甚至东门口的梅家田。我是听着范爹爹的钟声,度过童年。</h3></br><h3>我家离队屋很近,只隔着一个小山坡,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逢年过节,家里如果炒了好吃一点的菜,尤其是荤菜,母亲总忘不了给这个孤老头儿盛一小碗,叫我趁热送去。每次我也乐意接受这桩差事,因为我总可以换回老人家压箱底的、一些不知名的小零食。每次我也是高兴而去,乘兴而归。在桐子岭的乡亲们中,很多人家,都跟我母亲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把这个孤寡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照顾着,恭敬着。老人家也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公家。还尽心尽责日夜守着生产队的粮仓。不拨弄是非又坚持原则,德高望重又乐于助人。</h3></br><h3> <h3>传说老人家还略懂点儿“阴阳八卦”,在那民风民俗朴素得像一张白纸的年代,老人家的乐善好施,也显得那么弥足珍贵。乡下人流传的某些“方法论”,确实无解。就像老人家手中那口古老的“钟”。看上去破旧,声音却很悠扬而清脆。</h3></br><h3>老人家弥留之际,娘领着我去了,队上的大人们也大都赶去了,老人家落气前的那会,因为大家一时慌乱,找不到“卦”,堂哥匆匆忙忙用老人家藏箱底,舍不得穿的一双新布鞋问了几“卦”,老人家才带着他的“卦”,和消失的钟声安详远行……</h3></br><h3>那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但还是为老人家举行了简单、而不失隆重的葬礼。</h3></br><h3>经年后,队上“三合土”浇筑,牛粪浆糊的晒谷坪,再不见老人朦胧的身影,悠扬动听的集体作息钟声,后来被一位罗姓伯伯接续。分田到户后,那悠扬的钟声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h3></br><h3>桐子岭,按理因富有桐子树而得名。从我记事起,从九叔公到二叔公屋场,稀稀落落就剩几棵桐子树了。尘土飞扬的沙石公路,旁边贫瘠的土地,桐子树艰难长着。看上去十分营养不良。至于摘桐子,榨桐油,我也只是听老人们说说而已。不知道岭上的茶园湾和七家湾有没有。后来才晓得,桐子树为咱们国家所特有的树种,咱们的祖先最早压榨桐油,用在农具,建筑,家具,造船上,结实而又美观。桐油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拿今天的观念描述,属于最绿色、最环保的工业用植物油。可惜,这前景十分广阔的经济型树种,在桐子岭已找不到它的踪影,更谈不上大规模开发利用了!</h3></br><h3> <h3>桐子粑粑,妈妈的味道!</h3></br><h3>糯米和籼米磨成粉,掺和洗净剁碎了的蒿子草,用桐子叶包裹成巴掌状,放竹篾蒸笼里蒸个把小时,那香气四溢,永生难忘!爹妈勤快,能干,湾里有名。那个年代,物资极度匮乏。山中间,田旮旯,塘坝边,凡是可以用来充饥的,样样都是美食。娘把桐子粑粑蒸熟后,我迫不及待伸手去抓,蒸汽散尽后,一时半刻,也根本不晓得烫不烫手,直到被烫得嗷嗷叫,手指甩都甩不掉时,才感觉上当了。然后就是一顿号啕大哭,用哭声来掩盖自己的顽劣,博同情。听到哭声,娘急匆匆跑来,拿着我被烫的小手指,含在她嘴里,不停地吮吸……边安慰的同时、也免不了愠怒地责骂。然后抹点酱油,这事就算过去了。如果说童年最好呷的家伙,妈妈的桐子粑粑要排第一。</h3></br><h3>多年以后,直到今天,即便不冒热气的白开水和刚出笼的糖包子,我都小心翼翼。敬而远之!</h3></br><h3>桐子已无岭。九十年代初,宁乡火车站经济开发区成立。宁朱公路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升级改造。</h3></br><h3>拓宽,拉直,削平!</h3></br><h3> <h3>六十里长冲,也迎来脱胎换骨的时代变迁。有段时间的冬春两季,沿途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慢慢浇筑了水泥路,桐子岭周围乡亲的出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环路口至长常高速段沥青砼覆盖,这一段路正式更名为宁乡大道。双向十车道,成为名符其实的宁乡第一路。一路通,百事通!沿线落户了在宁乡响当当的几大企业,中央贮备粮库,青岛啤酒,格力空调,北京资源公司等。道路两旁现代化楼盘亦如雨后春笋。成为宁乡城市发展最具活力,也最富潜力的空间之一。</h3></br><h3>城郊街道办事处新址坐落于桐子岭。魅力城郊,担当宁乡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窗口。吸引着八方来客。石长铁路,夏长渝高铁如两条飞腾的巨龙飞越桐子岭。北边早已通车G5513及长常复线。处在长沙、益阳两地级市几何中心的城郊。极具卓越的区位优势。依托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层次发展带来的虹吸效应。居民们的人居环境彻底改观。幸福指数节节攀高!</h3></br><h3>桐子岭已然谢幕,但宁乡大道继续往北延伸……六十里长冲,沧海桑田,定将以最美的方式归来!</h3></br><h3> <h3>作者简介<br></br></h3></br>贺革非,宁乡人,供职于河北建设集团公司中山某项目。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手机码文字。最近一篇文章2016年发表于《中国交通报社》。<h3> 关注我们长按二维码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0PDTH5oyQzI0T16L2HLD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