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飞天舞,历史乐留痕

刘学连

翻开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有两篇经典散文《莫高窟》、《沙原隐泉》,他创造了中华文化在当代世界罕见的向心力奇迹,我们应该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b>“公元三六六年,有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开始开凿石窟,后来代代有人继续,这就成了著名的莫高窟。”</b> 敦煌的盛名来自莫高窟。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宋等王朝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基地。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面25公里的鸣沙山东面的崖壁上。石窟上下五层,南北约有1600多米。经过一千多年的风沙侵蚀,现在仍然还保存着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15尊泥质彩塑。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敦煌石窟,是一座内容十分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禅窟、塔庙窟、殿堂窟、佛坛窟、大佛窟5种石窟。 <b>“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b> 莫高窟每天只开放几个窟,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敦煌文化,因为时间久远,敦煌壁画有的已掉落,有的已经变色。在洞窟里,许多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敦煌石窟艺术,是产生和积存在敦煌多门艺术的综合体,它包括了敦煌建筑、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 莫高窟洞窟内的泥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其中有一个雄伟浑厚,高达三十多米的巨大佛像形象异常生动,令游客过目难忘。 ▲古代美女 ▲东方蒙娜丽莎 那些灵巧精致的小菩萨个个性格鲜明。尤其是活灵活现神态逼真,面目表情发自心底微笑的那个北魏时期的泥彩塑象,不管你是谁观看了之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古代美女,被人们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中,几乎每一窟都有飞天,这里是世界上佛教石窟中保存飞天最多的地方。每个石窟壁画中都有一个神奇而生动的故事,每一尊彩塑都有一段神秘的传奇典故。莫高窟飞天壁画的艺术成就举世皆知,标志着敦煌文化的意义重大。 <b>“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br>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b> 那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侍奉佛陀的能歌善舞之神的美丽让我惊讶不已。墙壁之上,飞天在茫茫宇宙中飘舞,或手捧莲花,直上九霄;或俯冲下来,飘若流星;或穿楼过宇,宛如游龙;或悠悠漫卷,似云卷云舒。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世俗之人创造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画面上那热烈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似乎让人感受到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风格独特。彩塑像精巧逼真、想象丰富、造诣高深,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p class="ql-block"><b>“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b></p> 飞天,佛教中称其为香音菩萨,是个会奏乐、善飞舞,满身散发水果香味,美丽动人的菩萨。<br>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名片,是敦煌各个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标志,是中华民族艺术当中一个绚丽多彩的美好形象。<br>我们,是飞天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