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恭王府

山人

<p class="ql-block">曾有这样一个说法:“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这是因为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中国首家以王府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王府博物馆。因恭亲王奕訢曾居住在此而得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府邸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訢,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现在看到的恭王府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61120平方米,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p><p class="ql-block">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规制是王府最高等级。明显的标志是亲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p> <p class="ql-block">和珅因罪赐死后,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王永璘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p> <p class="ql-block">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p> <p class="ql-block">王府的主殿银安殿,绿色琉璃瓦,彰显王爷的气派。按照清朝的规制,只有皇帝住的地方可以用黄色琉璃瓦顶,亲王和郡王的王府里,中路的主建筑可以用绿色琉璃瓦顶。银安殿通常被称作银銮殿,在王府中的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王府中的重要典礼、仪式和政务活动,通常在银安殿举行。这里原来设有亲王的宝座,还有皇家颁布的任职令、晋级令和官印等,装在锦匣里,陈放在这座大殿内。</p> <p class="ql-block">嘉乐堂是和珅时期的建筑。门上方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p> <p class="ql-block">府邸与花园的分界处,有一座气势宏大的二层建筑横贯东西,被称为“后罩楼”。整栋建筑有183余米长,内有房屋111间,按照中国传统哲学中“满则亏”的讲究,被俗称为“99间半”。后罩楼东部名“瞻霁楼”,西部名“宝约楼”,中部名“福镜楼”。中路西边开有府邸通往后花园的门。在后罩楼最西端,建有一座有流泉、假山、亭阁的室内花园,被称作“水法楼”,是京城王府中唯一古代室内水法楼遗存。</p> <p class="ql-block">据说后罩楼二楼是收藏宝物的地方,和珅家财数不胜数,为了便与记忆各类东西放在哪里,他把二楼的窗子设计成形状各异的什锦砖雕窗作为记号。现在看也是新颖独特、别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的窗户“福庆有余”</p> <p class="ql-block">咸丰二年(1852年),恭亲王奕䜣正式入住,始称“恭王府”。此时恭王府内的宗教活动和内容丰富且兼容,除了严格进行满族本教萨满教祭祀外,府内也留下了不少佛教的印迹。奕䜣将后罩楼底层中间改为佛楼,楼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菩萨,是当时府内的礼佛之所。</p> <p class="ql-block">垂花门,是府邸中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外院多用来接待客人,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p> <p class="ql-block">府邸后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西式门,据说当时在北京只有3个,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有一段墙仿长城砌筑,号称“小长城”,古时候的山海关被称为榆关,人们习惯称长城以内为关内,长城以外为关外。由于满族人发祥于关外,满清入关而得天下,所以在此按照长城的样式来建造榆关,表达了主人对故土的怀念,也以此牢记祖上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里最有故事的亭子非“妙香亭”莫属。这座亭子呈海棠花造型,建筑屋顶为双层木结构平顶造型,一层的四边均为直角,而二层则为圆弧形,暗含了“天圆地方”的理念。其材质主要为木质,亭檐为单层,并且采用华丽花纹进行了一定的装饰。</p><p class="ql-block">当年这里的一层名为般若庵,屋内墙上有佛龛,上面有恭亲王所书的心经二字,二层原来叫妙香亭,是王府主人喝茶赏景之所。顺着亭侧的叠石台阶可以登临亭内,在夏天,这里实属品茗纳凉之绝佳所在。</p><p class="ql-block">据传恭亲王当年不满慈禧的专横,故建造了这个慈禧官帽形亭子建好后他每天都要登顶把帽亭踩在脚下以发泄私愤。</p> <p class="ql-block">在恭王府内还有另一独特的亭子,名为沁秋亭,又名流杯亭。在设计上,沁秋亭采用了传统木质单围柱和方形屋顶。在建筑结构上,沁秋亭采用八角攒尖顶的结构设计,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p><p class="ql-block">沁秋亭地上的水渠从东西看像流“水”的水字,南北看像长寿的“寿”字,取“水常流,寿常有”之意,故也叫水寿亭。</p> <p class="ql-block">“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中心是一“蝠池”,在清代的北京,往私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经皇帝特批的,恭王府是少数几个获此殊荣的王府之一。这个用青石围砌成的蝙蝠形大水池,旧名为“蝠河”,后称“蝠池”,又因形状像元宝,也称元宝池。水池的周围种满了榆树,每到春夏之交,榆荚飘落,状似铜钱的“榆钱儿”落满蝠池,谐音“福钱”满盈,寓意是福贵双全。</p> <p class="ql-block">东路最有名的建筑是大戏楼,在它南端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又构成园中之园。</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称为恭王府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邀月台是恭王府的最高处,它位于滴翠岩的山顶。顾名思义,邀月台自然是赏月的地方。在和珅居住的时期,每当中秋月圆,主人就在此摆上水果点心,与家人朋友共同赏明月,所以叫邀月台。邀月台所在假山虽然不高,但小巧的平台托衬于山间树木苍翠的枝叶之中,四周以矮矮的汉白玉栏杆围绕,站立其上,天上明月仿佛真的抬手可及,能够与之举杯对酌。</p><p class="ql-block">邀月台为三开间建筑,中间供奉康熙帝御笔“福”字。</p> <p class="ql-block">和珅当年有多得数不清的宝贝。不过在所有宝贝里面,最值钱的其实是一个字,那就是康熙御笔的“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不过这个“福”字碑却是藏在恭王府花园的假山滴萃岩里面,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据说当时抄和珅家时发现了这个福字,拆不了,嘉庆帝下令封了洞。福字再见天日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福字单看左半边:是一个“才”字,再把点挡上来看是一个“子”字。单看右半边:是一个“寿”字,右上角是一个“多”字,右下角是一个“田”字。</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个福字是: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路最北端有蝠厅又称蝠殿。建筑正厅五间,前后出抱厦三间。两侧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变,如蝙蝠两翼。耳房比正厅略前,形成曲折对称类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厅。其建筑彩绘上的斑竹,全部是由油工一笔一笔画上的。该建筑的造型和彩画被誉为“古建筑中只此一例”,在花园主山和府墙的蔽护下,幽静而秀美,恭亲王奕訢经常在此和大臣们谋划军国大事。这里也是个消夏纳凉的好地方。后成为恭亲王之孙、著名书法家溥儒(溥心畬)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湖心亭是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景。在结构设计上,湖心亭采用了木质单围柱和硬山卷棚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形成弧形的曲面,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使其具有一种阴柔之美。</p> <p class="ql-block">湖心亭又叫观鱼台、诗画舫,取自庄子濠上观鱼之乐的典故,是主人泛舟垂钓赏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相传湖心亭周围的湖水是从玉泉湖引入的,特点是只引入不导出。从风水学角度讲,中国人相信水是财富的象征,“只入不出”,暗喻主人敛财风水的心理情节。在北京有两条龙脉,其中一条就是恭王府所在地,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视为风水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走进恭王府,会让人有种震撼感。一、规格之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p><p class="ql-block">二、形式多样,多种类型内檐装修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三、界划灵活,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p><p class="ql-block">四、做工精细,技巧高超,用材异常讲究,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走在恭王府的楼阁亭台之间,你仿佛感受了一段清王朝的兴衰历史。</p><p class="ql-block">“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恭王府回到了百姓的怀抱,成为了北京人喜爱游览的一个名胜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