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打造教育教学新样态——记第三小学推进“双减”工作之微课题研究活动

宁静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双减”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那献给家长和孩子们更好的“礼物”应该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减”字背后,家长最期待的“增”,就是校内教育质量的提升。 是的,对于学生、家长而言,质量提升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才是献给他们的“更好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我校多措并举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下大力气提升课堂质量和作业质量。一年来,学校引领老师们进行深入研究,可喜的是其中部分老师走出了一条科学、可行的实践探索之路。为了让改革之路走得更扎实,2022年6月9日迎来了实验课题的验收,负责课题验收的是教研室牛静老师和杨瑞老师。</p> 听取汇报 <p class="ql-block">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如何立足“作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陈艳老师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开启了《“双减”政策下改变作业形式的研究》实验。陈艳老师从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怎么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怎样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四方面介绍了微课题研究的历程。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特点设计分层、探究性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p> <p class="ql-block">调查类作业</p> <p class="ql-block">整理类作业</p> <p class="ql-block">操作类作业</p> <p class="ql-block">探究类作业</p> <p class="ql-block">  原本单一的“作业”精心设计转向“作品展示”。“一次简单的动手操作”“一次精彩的成果报告”“一个创意的解题思路”“一次调查学习的成果”,用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作品记录下来,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品。让作业成为作品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落实“双减”的突破口是课堂,高质量的课堂是减负增效提质的有力保障,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听听我校吕欣老师是怎么做的?吕老师一直坚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从上学期开始带领学生开启了《在“组内共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课题实验。吕老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从精心设计问题的引领到合理规则制定的约束,再到多元评价的激励,逼着学生提出问题,进而逼着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逼迫”下,一个个好问题应运而生,班里有一面问题墙,专门张贴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爆棚,学习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 冯乐老师实验的年级是二年级,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只要给了孩子们一个舞台,孩子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在汇报中 ,冯老师说:“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不同思维的碰撞,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可以互相启迪,这样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p> 查阅资料 <p class="ql-block">  从厚厚的资料中可以看到老师们做了很多,牛老师和杨老师提醒老师们要提前做好计划,有梯度地实验,关注个例研究,把实验过程中的资料分门别类装订,并要附有具体目录,整理成册。</p> 点评指导 <p class="ql-block"> 牛老师认为:老师们虽然实验时间短,但是成效显著。从每位老师的汇报和课题资料能看出这一学期在实实在在的搞研究。有过预期与现实的失落,有过付出与收获的无奈,有过意外与得到的惊喜,老师们在不断实践中坚持着,改进着………只要有益于学生的,坚持就会有改变。学生一件件出乎意料的作品,一个个能力地提升都是实验的最好见证,希望老师不折不扣地坚持做下去,同时耐心细致地解答了老师们提出的两极分化的困惑,告诉老师们要正确面对差距,从20%提升到30%就是一种进步,哪怕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值得肯定,教育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了接地气的过程,结果一定是理想的。</p> <p class="ql-block"> 通过听取汇报和查看资料,杨老师肯定了我们的微课题研究都是着眼小问题,却有着大收获,看出老师们在对教学中的“真问题”进行了真思考、真研究,可以继续申报自治区课题。杨老师建议课题研究要注意资料的整理,要有实验前测试分析,还要有实验过程中的对比和实验后的测试,用数据说明实验成效更有说服力,还对如何做好课题研究进行细致地指导。</p> <p class="ql-block">  感谢牛老师和杨老师的细心指导,我们将以终为始,立足实际进行深入研究,真正实现以课题为抓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领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校将微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科研的一种常态,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之一,引领教师走上科研之路,让课题研究在老师心中生根发芽,并结出丰硕的成果。</p>

老师

课题

作业

学生

实验

研究

双减

我校

课堂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