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劼人 (1891.06-1962.12),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后易名李劼人。他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任《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解放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p> <p class="ql-block">1936年春,日军飞机轰炸成都。李劼人从城内疏散到外东沙河堡,在一菱角堰边建筑了自己以黄泥筑墙、麦草为顶的栖身之所,并在门楣上题额曰"菱窠"。后人在大门两侧书写一联曰:极尽四时之所乐,自成一家以立言。</p> <p class="ql-block">1959年,李劼人用稿费将故居改建成今天这个一正一厢带阁楼的样子。他在此一共生活了24年,直至1962年去世。旧居内《李劼人先生像》由中国著名艺术家、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创作。像后楹联格外醒目:历劫易翻沧海水,浓春难谢碧桃花。</p> <p class="ql-block">像后有《李劼人先生像赞》,由张秀熟撰文,述李劼人生平,马识途书写。赞曰:“巴蜀天府,地灵人杰。劼人先生,一代文哲。锦心绣口,水清玉洁。微澜大波,呕心沥血。山何巍巍,日何烨烨。缅念斯人,高风亮节。”</p> <p class="ql-block">另一联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p> 下联是:花愿长好,月愿长圆,人愿长寿。 <p class="ql-block">敢有文章惊天下,莫叫鹅鸭恼比邻。</p><p class="ql-block">李劼人1911年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并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1912年开始创作小说,至1918年,发表短篇小说百余篇。五四时期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起主要致力于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1924年回国,先任《川报》主编,后任教于成都大学。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编辑室的风波》。</p> <p class="ql-block">冷眼看空游侠传,热肠涌出性情诗。</p><p class="ql-block">1935 年 7月,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秋,出任嘉乐纸厂董事长。1936 年 初,写成长篇小说《暴风雨前》,由中华书局出版。1937 年 1-7月,长篇历史小说《大波》上、中、下三册由中华局出版,原计划中的第四册因抗战而中断,转而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6 年 发表短篇小说集《好人家》,作为《现代文学丛刊》,由中华书局出版。1947 年春, 长篇小说《天魔舞》应成都《新民报》约请,开始在该报连载,历时二百八十一天,未完。1950 年成都解放后,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川西区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席。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都市副市长、中国文联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四川省分会副主席等职。解放后除创作少数短篇外,主要从事他的长篇三部曲的修改。</p><p class="ql-block">李劼人曾译有10部法国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同时对法国的社会和教育进行了深入考察,留下了相当多的著述,这些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从未出版过,对学术界来说是一大空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李劼人的佚文和书信被发现,而这些也都没有和读者见过面。2011年9月,四川文艺出版社耗时20余年,终于推出600万字17卷20册的 《李劼人全集》,包括至今存世的、能够搜集到的李劼人以中文写作的全部作品和文字及全部翻译作品,全集还整理出版了李劼人所有的手稿。</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辞世后,其夫人杨叔捃及其子女李远岑、李眉等,遵其生前遗嘱,将其平生收藏书籍、字画、报纸、杂志计28225册,全部捐赠国家,现主要收藏于四川省图书馆。这里展出的,系部分高清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死水微澜》描写农家少女邓幺姑来到天回镇当上了杂货铺的老板娘(蔡大嫂),丈夫蔡兴顺愚钝,被人喊作"傻人"。"罗歪嘴"彪悍豪侠,与邓幺姑你来我往,暗生情愫,一潭死水,竟然漾起微澜。小说将时代风云与人物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时代的特征及变化渗透到整个故事情节中,因而具有史诗性的特点。小说最大的成功是借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展现时代政治、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变化,真实地塑造出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民情风俗、起居服饰、地方特产等,从而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p> <p class="ql-block">《暴风雨前》讲的是半官半绅的郝达三公馆。郝达三的上流社会地位与其子郝又三的公子哥儿及小学教员的身份,使得小说展现了主流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相叠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再现1901--1910年间中国的社会状况。上自清末的维新改良运动,下至世纪初的民间宗教运动,小说从相当深入的层面解释了近现代中国面临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历史变动,描绘了四川保路运动产生的根源。小说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维新派人物尤铁民、患忧郁症的郝家大小姐郝香芸、平民女性伍大嫂等。小说通过平庸、简单又不乏善良的纨绔子弟郝又三的活动,使对广泛的社会风俗生活写真,具有类似巴尔扎克、左拉小说的"风俗史"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大波》则试图以更恢弘的气度再现1910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至四川独立的整个过程,可以称为四川辛亥革命的一部宏大史诗和百科全书。小说写得最生动的是总督府幕僚黄澜生精明泼辣的太太。黄太太与蔡大嫂、伍大嫂形象的出色塑造,显示出李劼人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秉性泼辣的四川女性的特长;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法国文学对李劼人的影响有其明显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的"三部曲"(即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连贯,规模巨大,结构恢弘。他比巴金、茅盾更自觉而忠实地采用法国"大河小说"的体式,以更完整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俗叙事,开创了寓社会政治史于文化风俗史中的新的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模式。</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深受法国作家福楼拜、左拉等人的影响,他笔下的一系列具有四川"辣椒味"的女性如蔡大嫂、刘三金、黄太太等人,都具有法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征。特别是蔡大嫂这个形象,除了文化品质上的不同,她与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爱玛是天然的姐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代表了一种既具备宏大的历史叙事,又追求客观冷静的现实写真的现实主义小说形态。</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早年留学法兰西,归国后一直"蜗居"于巴山蜀水,坚守在故乡土地上,默默耕耘,是成都的乡土作家。</p> <p class="ql-block">最早对李劼人热情赞颂的是郭沫若。他首次提出李劼人是"中国的左拉",而《大波》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著名学者曹聚仁也充分肯定了李劼人作品的价值,认为"现代中国小说家之中,李劼人的几种长篇小说,其成就还在茅盾、巴金之上。</p> <p class="ql-block">曹聚仁在对比了屠格涅夫和左拉的小说以后,得出了结论:"从写作技巧上说,李氏也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已故香港著名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则把李劼人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七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新文学史》一书中,他不仅介绍了李劼人的文学活动和"大河小说"的内容,而且介绍了李劼人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认为李劼人对黄澜生太太的的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前无古人的笔法。"还说,"李氏的风格沉实,规模宏大,长于结构,而个别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又极细致生动,有直迫福楼拜、托尔斯泰的气魄。"</p> <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杨义研究员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为四川乡土作家群专设了一章,而李劼人则作为四川乡土作家群中的大家之首。</p> <p class="ql-block">杨义先生从"白话小说的早行者"、"锲而不舍地创作近代史长篇"、"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的特色"三个方面,对李劼人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评论。</p> <p class="ql-block">杨义明确指出,李劼人是"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小说家","在三十年代作家的艺术气魄方面,李劼人是屈指可数的。”</p> <p class="ql-block">杨义还认为,"李劼人的成功,正在于把外国近代的小说意识,不着痕迹地融解在东方文学的趣味和手法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开放的而且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p> <p class="ql-block">法国翻译家温晋仪女士在法译本《死水微澜》的前言中,称李劼人的书是"中西影响相融合的一个范例。"</p> <p class="ql-block">日本翻译家竹内实则在李劼人还健在的时候,就已经着手译介李劼人和他的"大河小说"了,并一再撰文盛赞李劼人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日本文学评论家花田青辉特别将李劼人与明治时代的大作家岛崎藤春相提并论,认为《死水微澜》有"吸引读者无比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1971年由日本河山书房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丛书,共十二辑,单独占一辑的只有李劼人、鲁迅、郭沫若、茅盾、赵树理、曲波六人,其余的作家都是二人合辑,如巴金与老舍就合编为第四辑。</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在英国,李劼人不仅是作为文学家被研究,而且是作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被跨学科研究。</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他的作品中蕴藏着一个品位极高的美学富矿。</p> 李劼人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文学创造是我们发展当代文学的光辉典范。 <p class="ql-block">作为学养深厚的一代文豪,李劼人既是小说家,又是文学翻译家,同时还是民俗学家、实业家和文化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读者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李劼人。</p> <p class="ql-block">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李劼人就大量翻译文学作品,法国近代许多重要作家,如福楼拜、卜勒浮斯特、法朗士、左拉、龚古尔兄弟、都德、罗曼·罗兰、莫泊桑、马尔格利特等等作家的作品,都被他翻译介绍给了中国读者,而他自己也在翻译这些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吸取了创作的精髓,为他日后的长篇小说创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的文学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p> 他为我国新文学画廊贡献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p class="ql-block">他创造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p> 李劼人还是第一个以史诗般的艺术气魄描写辛亥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的作家。 李劼人还第一次在长篇历史小说领域内实现了内形与外形的革命。 在外形方面第一次打破了结构上的章回体例,使"大河小说"实现了对中国历史传奇的超越。 <p class="ql-block">在内形方面第一次将我国长篇小说发展的两大类型,即:历史传奇与世情小说融会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文学新的历史小说模式。</p> <p class="ql-block">这种模式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历史小说,也有别于西方的历史小说。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崭新的历史小说形式,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巴金重访"菱窠"。他曾感叹道,要保护好李劼人的故居,因为,"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生平事迹展</p> 流沙河撰写的对联。上联:文如其人,先生才算真善美; 下联是:言必有物,后学免操假大空。 <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怀念李劼人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