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早看的是这个封面的)</p> <p class="ql-block"> 《 军队的女儿》是在我看过的许多书中对我影响最大、鼓舞最深、激励我一生的书。</p> <p class="ql-block">(我看过的又一个版本的封面)</p> <p class="ql-block">读那本书的时候,我还不满15岁,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书中的女主人公学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个向她那样的人,把一生献给祖国,献给革命。</p><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这是口号,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确实是千真万确的。</p> <p class="ql-block">书中的主人公刘海英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当时年仅15岁的她报名“参军”到军垦农场,就是后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她满怀革命理想,充满青春活力,在国家财产即将受到损失的情况下,她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去抢救,以致得了严重的耳病和关节炎;在大病未愈和关节炎复发的情况下,她又冒雨搬开闸门,救出了棉花,保护了十几亩土地,使她成了耳朵聋了腿又不能动的残疾人。然而病魔缠身的她,靠着坚强的毅力,病中坚持读书、写日记,向英雄的保尔学习,最终克服耳聋,战胜疾病,成了一名坚强的军垦战士。</p> <p class="ql-block">50多年过去了,我对这本书仍旧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她带给我的影响太大了。当时我下决心要做一个刘海英式的英雄,甚至正上初二的我恨不得飞到新疆去找刘海英做伴。终于在1967年12月有了去黑龙江农场支边的机会,于是义无反顾地去了,还为比刘海英当年去军垦时的15岁大了二岁而不好意思呢。</p><p class="ql-block">为了表示我像刘海英一样,我还选择了扎根边疆,找了一个当地老职工的儿子结了婚,在这点上,可能比海英更革命、更彻底吧。</p> <p class="ql-block">(连环画封面)</p> <p class="ql-block">俄国大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是啊,《军队的女儿》给我的,就是那个时代给我的,我至今无悔无怨,就像诗人臧克家说的“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p> <p class="ql-block">《军队的女儿》,激励我一生的好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