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9搬迁</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正式的拆迁通知书发到了每家每户。其中大家最关心的两条:一、保证两年半的时间把房子交到住户手中。二、按照早搬迁早挑房的原则。整个拆迁片有四五百户人家,郑军他们所处的是一幢建起刚满五年的新楼房。从下发通知书之后,不断有人搬家。他们所住的楼栋也有人开始搬了。</p><p class="ql-block">几户人家又聚集到郑军家。</p><p class="ql-block">爱梅说:“他们一个个说的好听,说不搬,可是却急得像狗撵兔子似的,比谁搬的都快。”</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也不能怪人家。谁都想尽快挑个好房呢。”文梅说。</p><p class="ql-block">“怎么办?”几个人都把眼睛看着郑军,似乎郑军这会成了大家的主心骨。</p><p class="ql-block">“咱们几家的条件都不好,我的意见是等等看,万一躲不过,再想搬家的事。”</p><p class="ql-block">谁知没过几天,郑军两口子就收到了县教育局的通知书。限期一周内搬迁,否则将按违反工作纪律处理。</p><p class="ql-block">摆在面前的难题不得不解决了,不管自己的生活上有再大的困难,解决温饱问题的饭碗不能丢。无奈之下,他们开始找出租房。</p><p class="ql-block">因为县城不止一处拆迁,全城几乎处于一片废墟之中。房租一下子上涨了一大截,原来几千元一年的租金涨到一万多元。郑军在一处墙上贴的一张租房广告找到房主电话。电话打过去,一个女人接的。简单说了一下租房的情况,女人就问:“你家里有没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老人我们是不外租的。”郑军赶忙答没有。</p><p class="ql-block">几经周折,郑军一家人搬到了城东一处小小的院落,虽然房子很破,但却很安静,小小的院子还可以养些花草。毕竟两年半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了,先凑和着过吧。</p><p class="ql-block">肖兰两口子因为是下岗职工,还有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租房也很难。他们申请到政府的廉租房,虽然面积只有四十平方米,但也毕竟解决了他们流落街头的处境,还为他们节省了一大笔用来租房的钱。</p><p class="ql-block">爱梅一直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的家。她辛苦半辈子积攒的钱,为了孩子不再像她那样受没有文化的苦,在城里买了房。她从上个房主手中接过这个房子到装修,才住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是这短短一年,她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家,她一个农村人在城里也有了房,还有了一帮知冷知热的邻居们。她没有想到,这房子说拆就要拆了。政府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吗?他们怎么就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一下呢。她就是想不通,她决定坚守到底,她就不搬,看他们能把她一个平头老百姓怎么着!</p><p class="ql-block">王鹏飞一家带着王老师一起住进了张洁娘家在县城的小院里。起初,王老师怎么也不去,他说他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他可不想给亲家去添麻烦。无奈,像他的身体状况,也是很难在外租到房子的。张洁两口子只好一次又一次给他做工作,也就是两年半的时间,交房后再加上装修,顶多也就三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王老师看看没有别的办法,也只好随着他们了。</p><p class="ql-block">王小林带着年幼的女儿,又没有工作,也没有家人可去处,一时间,年轻的她急着直哭。冷静下来,她思前想后,决定不要回迁房,要房款,虽然给的价格不高,但是用这笔钱在城郊买一处小房还绰绰有余,剩下的钱还能够她娘俩用一阵。缓一缓,等到女儿上幼儿园了,她就可以出去找工作养活娘俩了。</p><p class="ql-block">临搬家之前,大家又聚到一起,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他们没有了往日的高兴劲。还是郑军打破了沉默。</p><p class="ql-block">他对爱梅说:“大家都同意搬,你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的,还是早早的找房子搬家吧。”</p><p class="ql-block">爱梅点点头。</p><p class="ql-block">肖兰的眼圈也红了,几个女人开始哽咽起来。</p><p class="ql-block">“哭啥,不就是两年半的时间吗?很快就过去了,大家想想,到时我们又住上了新房了。而且房子也比现在的面积大,房子的质量只会越来越好的。”郑军安慰着大家。他们那时哪里想得到直到十年后他们还没有相聚到一起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几家人都搬走了,12号楼上只剩下爱梅和一张姓人家两家人了。每搬走一家,公司就派人来把门和窗户拆除。远远望去,一栋楼空荡荡的,尤其在晚上,被拆除的门和窗犹如一个个黑洞,阴森可怕。旁边的工地开始拆房了,推土机轰轰的响,白天尘土飞扬。爱梅白天送完孩子去学校,也尽可能的呆在家里不出去。一到了晚上,就赶紧关门。过了几天,张姓人家也搬走了。又过了一周,水电全停了,气得爱梅直骂。</p><p class="ql-block">丈夫刘建军从外地匆匆赶来,他一直不放心爱梅娘仨。看到这种情况,就开始四处找房子,恰巧亲戚家有一车库闲着,也不要他们的房租。他们搬了过去,虽然车库只有二十平方,甚至连个窗户也没有,但也总算是娘仨暂时居住的地了。</p><p class="ql-block">12号楼房的这些拆迁户们,他们不是人们想象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受益者,按照目前他们所置换的面积,再加上三年后的装修费用,所补偿的全部拿出来恐怕都远远不够。但是他们却是安分守己的普通百姓,政府的一声令下,即使他们对离开自己千辛万苦所建立的家园是百般的不愿意,也只好忍痛割舍。然后,他们满怀希望的等待着自己重返家园的那一天。在中国大地上,又有多少烂尾楼曾经承载了普通老百姓多少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