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期:开国少将

大漠胡杨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发了《开国大校》,引来了许多同道高人,这正是我希望的。文中提到“1965年之前晋升为开国少将的554人”,刚好可以成为本期的主题《开国少将》。</p><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27日,元帅、将官授衔、授勋典礼在中南海隆重举行。按照当时上报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的《元帅、将官名单》,总共有1048名将帅荣获军衔。分别是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以上就是1955年大授衔的将军人数最原始的版本,流传也最为广泛。</p><p class="ql-block">元帅10人,不仅人数没有变化,顺序也没有任何变化。大将10人,顺序有不同的版本,但人数也没有任何变化。这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p><p class="ql-block">上将55人,中将175人,后来又补授了两名上将和两名中将。分别是:1956年1月,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建安补授上将军衔;1958年,时任总后勤部政委的李聚奎补授上将军衔;1956年1月,时任甲兵副司令员的聂鹤亭补授中将军衔;1958年7月,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的贺诚补授中将军衔。因为只有补授不存在晋升,且人数较少,所以也广为人知。</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就是少将授予、补授和晋升的情况比较复杂,版本也非常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我今天就来说说这方面的情况。根据资料,也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试着把开国少将分成3种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种情况,1955年9月27日授予少将,798人(网上有详细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种情况,1964年之前补授少将,15人。这一部分我展开一下,1955年11月,补授周子桢少将;1955年12月,补授慕生忠少将;1956年3月12日,补授凯墨·索南旺堆少将;1956年6月13日,补授黄鹄显少将;1957年3月26日,补授白天少将;1957年9月20日,补授王凤梧少将;1958年1月10日,补授王赤军少将;1958年10月,补授桑颇·才旺仁增少将;1962年初,余光文调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补授少将;1962年,宋烈调任公安军部队副政委,补授少将;1962年,郑汉涛调任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补授少将;1963年,吴 杰调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务部副部长,补授少将;1961年,王阑西调任广州军区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1963年补授少将;1963年,刘西尧 调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补授少将;1964年4月,李如洪调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补授少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种情况,1965年之前由大校晋升少将,547人。五十年代补授少将8人,大家基本没有争议。现在流行的六十年代由大校晋升少将的数据是554人:1961年晋升218人,1962年晋升12人,1963年晋升3人,1964年晋升321人。这里面实际包含了六十年代补授的7名少将:1962年3名,1963年3名,1964年1名。减去这7人后,刚好是547人。</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把补授的少将和由大校晋升的少将加以区别呢?因为补授少将意味着1955年首次授衔就是少将军衔,只是比1955年的那798人在时间上晚了一点。而相比之下,由大校晋升的少将,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是低于少将资历的。所以实事求是的说,对于晋升的少将,其含金量比补授的少将略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总结一下,我军首次授少将军衔的将军共813名(初授798名加补授15名),六十年代历次晋升少将军衔的将军共547名。截止1965年取消军衔制时,获得少将军衔的将军,一共是1360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