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活童子功

书山上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我的农活童子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2.6.16</p><p class="ql-block"> 今天坐在阳台上,看着盆栽葱蒜韭,有点童子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是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就知道细菜的稀罕与精贵。 生产队时期大田是种粮的,农家子弟自幼参加集体劳动,学会拉耧、抓粪、点籽、锄草、间苗、收割、背背、驮躲、打场,当民工修路、打坝、挖地道,脏苦累险的活,样样干过,既为帮助大人也为挣点工分。一家一户极少的土地用来种瓜菜作副食补充,生活非常作难,跟上大人种些葱蒜韭,做调味品,这是精细活路,也学会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生活的乐趣是存在艺术,陕北人过日子向来讲究,不仅粗粮细做,更有色香味形,门里来客以</span>黄米饭拌猪油韭菜、臊子面参韭菜、荞麦面凉粉调韭菜、鸡肉摊镆扩散韭菜,美食少不了葱蒜韭菜的点缀,这是一种艺术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普通的陕北,平凡而快乐,农务的一招一式都是一代一代人欣传教,培育行家里手,门里出身,自带三分,比如种过韭菜,一窝一墩,一畦一畦,点种、育苗、上肥、浇水、松土,大人做小孩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记得沟渠底有一个四边陡峭的土尖子,我爬上顶部吃马茹,发现几墩子韭菜,正是雨季,我连根剖起,栽进我家韭菜园子,很旺盛,叶子又宽又厚,味道也很浓,大人说这是老韭菜。现在掐指一算,才知道那是同治年人种下的,因为这个村子民国时期才又住上人,跨越百年的韭菜还能续根生长,自然生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城脱离了土地上的作业,多年后跟风养兰花,高点起步,大红袍紫砂花盆,一气买两大两小两中个,都是名家刻花写字烧制的,花苗都是几百上千元的,肥料、药剂,铲、剪、喷壶、盆架一应俱全,功夫没少下,钱没少花,情不深业未精,骨子里没有闲情逸致,终究不是城市人,隔行如隔山,兰花终究没养成,作了罢,花盆当摆件,倒似文玩,说钱不白花也对,买到了教训。</p> <p class="ql-block">  今年三月以来,被疫情窝在家,哪也去不了,什么也干不成,总不能闲着,捡起来了三十四年前的旧营生,研土、参肥、点窝、下籽、保温、采光,一一停当,利用花盆种上葱头,蒜瓣,再后来又种上芫荽和韭菜,轻车熟路,随手捏来,从种到长前后110多天,中间割了几茬,渐长渐旺,这才半个月,又长了一尺长,一撮一撮,亭亭玉立,油亮闪光,清雅流香,非兰而胜于兰,天天当花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