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怀镇外,五台的圣山胜水间,坐落着无数青教和黄教的寺院,共同构成了五台的佛陀世界。清晨,我们搭乘五台二日游的车辆,出了台怀镇,向山腹中的北五台方向行去。 (碧山寺) 林木苍翠,空谷幽静,至北台下的光明寺村,见一座规摸宏大的寺院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高踞于土岗之上。此寺为五台山十大青寺(中土佛教)之一,名碧山寺,始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1465-1487)重建。进得山门,星罗棋布的楼台殿堂,被层层两丈余高的白杨包围着,绿荫蔽日,奇花异草遍布庭院,时闻水声铮铮淙淙,宛若进入绿色琉璃的世界。沿中轴线走去。进了天王殿。两壁四大天王各执兵器,虎目虬髯,威风凛凛。殿后头道院内,左右钟鼓楼对峙,中间依次是毗卢殿、戒堂殿。 (雷音殿) 毗卢殿供奉着如来的法身佛,其佛音如雷,故又称雷音殿。殿内到处漆做古铜色,广大幽深,光线暗淡,只有一盏长明灯在闪烁。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佛国幽冥世界,不禁令人屏声静气,虔心向佛。王旸早就点好了香烛,跪倒在毗卢佛像前的拜垫上,深深地拜了三拜。佛前文殊骑象,左右大梵天王和帝释天侍之,两侧为十二圆觉菩萨。戒堂殿内,供奉着五台山唯一的石戒坛,略成方形,边长5米,坛高一米,为明代遗物。两旁有特殊材质制成的脱纱罗汉。十八尊罗汉各因其年龄、遭遇,各呈形态,造型逼真而生动。戒坛上,缅玉雕塑佛像结跏趺坐,庄严和蔼,仿佛以无限慈悲的胸怀,欲普渡天下众生,皆向善、向真、向美。相传此玉佛为普陀慧根和尚,单身行脚,从五台到峨眉,经西藏到缅甸迎来。因玲珑剔透,圆润光洁,妙像庄严,而为香客喜爱。戒坛寺殿顶,周遭有千尊佛像环绕,仿佛众佛都来躬逢开坛受戒仪式。 出了戒坛殿,后院假山隆起,清泉淙淙,绿树错落,环境清幽。仿佛一个清静无忧世界,让人流连忘返。碧山寺内,除中轴线各殿和两厢配殿外,广大的园林中有机地布置着殿堂,僧舍,藏经楼等建筑。曲径通幽,各有妙处。如果说庄严清静,典雅美丽,碧山寺为台怀镇诸寺第一,这在后来的游程中完全得到证实。 <br> (普化寺大雄宝殿) 出了碧山寺,坐车南行,还没有出镇子,就到了坐落在清水河彼岸的杨柏峪村的普化寺,流水萦绕,古木蔽日,刚过桥,就见一道醒目的砖石雕照壁挡住了山门。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两边是“文王别子”,“渭水求贤”。转过照壁,背面奇花异草环衬着飘逸的观音大士,善财童子和龙女,雕工极为精致。从南侧角门进入寺院,迎面殿宇,是悬挂寺名匾额的天王殿。院内虽收拾整洁,但还有建筑遗物。看看现场,寺内,就知道这座以砖石木雕著称的寺院,曾经遭受过文革的浩劫,现在正在恢复之中。天王殿外前墙,两侧除“法轮常转”四个大字外,石砖雕刻遍布。多是西游记故事,孙悟空借芭蕉扇,无底洞,盘丝洞,琵琶洞故事,以及牧童吹笛,老人过桥等田园生活图卷。因普化寺是民国十四年(1925)在玉皇庙废墟上重建的,所以这些刻工精致绝伦的砖石雕,都是近代作品。 (普化寺内) 普化寺天王殿,有别于他处,是正面端居着木雕佛龛,佛龛柱上,雕有可随柱转动的蟠龙。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袒胸露腹的跏坐在那里,左右是哼哈二将和一骑青龙,一缚白虎的两个罗汉。弥勒身后,则是手执金刚杵的护法天神韦驮。<br> 寺内原来殿宇很多,经过文革破坏,也就只剩下了天王和大雄两殿,以及一些僧舍。文革后,藏明主持和寺僧自己动手清理废墟,捐资修缮,始成现在的规模。可惜了殿宇、屋檐、门窗、拄础,枋栋上精美的栩栩如生的木雕,大部都毁掉了。只有檐板,枋栋,梁柱上尚可以看到菩萨、供养人,龙凤和虫鸟花鱼木雕。<br> 在如来、文殊、普贤东方三圣和其背后的弥勒、观音、大势至西方三圣的像前,王旸又虔诚地下拜了。马占山呵呵地笑着,目不转睛地瞻仰着众佛的慈容。我虽不拜佛,但也双手合什致敬,心里默许王旸为我们未来,在佛前祈福,愿众神保佑我们,赐给我们无量的幸福。 汽车继续南行,到了那座台怀镇门前的山冈,左转,一道山谷呈现在我们面前。左面山梁,几乎壁立,但曲曲拐拐,有石阶贴壁上攀,在半崖树木蓊郁处,露出了可临崖凭眺的小亭,再往上,可见古寺飞檐的一角。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观音洞,主殿后,东侧曾有一石洞,可容一人端坐,相传观音大士曾在此修炼,寺因之以观音洞命名。那个天才的爱情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错逃避藏王桑结迫害,来京避难时,曾在此洞面壁六年。十三世达赖土登嘉错1908年来京时,特意朝圣至此,在洞中坐静。可惜,此洞1956年毁于岩石崩坍。 <p class="ql-block"> (观音洞六世达赖静修处)</p> 听完导游叙说,我们来了兴趣,小跑着登上曲折的石阶,来到半山观音亭处。檐下横枋,绘着观音救世,普渡众生的故事。坐亭上,可以俯揽崖下栖贤谷的景物,远处山岚与浓荫处,仍有庙宇的身影。对面南山寺,层层台阶和山门牌坊,隔谷相望。碧水盈盈,松风阵阵,真是别有洞天。<br> 进了小小的山门,迎面三间观音主殿,殿内正中供奉五色“八臂十一面观音”,左侧侍立六世达赖、弥勒、文殊、宗喀巴,右侧侍立长寿佛,地藏王和普贤。寺后西洞犹存,高广约一间房,内供观音像,洞前有泉曰观音泉,水质甘冽。据土人讲,观音洞最大的灵验是求子,妇女只要虔诚,在原先毁了的东洞坐静,即可如愿。 (南山寺全景) 出了观音洞,步行过谷底,就到了南山寺下。相传拍《西游记》时,便以此取景为南天门。该寺建在海拔1700米的正南山腰。七层金碧辉煌的殿宇和十八处院落,层层高起,巍峨壮丽,林立的殿堂掩映在古木绿树之中,山泉清流萦绕,仙气叆叇,宛若皇宫贵邸,神仙洞府。在层次多变的绿色衬映下,就是传说中的凌霄洞天,也不过如此。山前牌楼下,高长宽阔的108级石阶,在云雾缭绕时,就是上天的天梯。 南山寺前身,下三层是极乐寺,上三层是佑国寺,中间一层是善德堂(僧人信士居所),清末已破败倒塌。1914年,东北信士姜福忱和普济和尚将原有两寺一堂合建,以成南山寺。寺宇全用汉白玉和青石建成,规模宏大,历时二三十年,至“七•七事变”始停工。如果全面竣工,无疑将是五台最为壮观,宏大的一座寺院。<br> 进寺的一百零八阶石阶,以三十六阶为一段,建一歇脚平台,代表神道三十六重天。一百零八重天之上,是一座显眼的砖雕影壁。刻工极为精美,其后是三座山门的汉白玉牌楼。传为仿天安门前三座汉白玉石牌坊门建,备极华丽,典雅,端庄。进得寺院,松柏堆烟,庭院重重,层层叠叠,殿堂随庙院层次走向,或东向,或南向,或北向。还能清晰地分出极乐寺,善德堂和佑国寺的分界。进入大雄宝殿,释迦的金身庄严无比地立于殿中,阿难,伽叶两弟子侍立于前,左右为胁侍菩萨,汉白玉送子观音,使游人叹为观止。更为精妙的是两厢明代塑像十八罗汉,坐、卧、躺、侧、仰,相与聚谈,抚掌赞叹,侧耳倾听,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极具生活情态。尤其是睡罗汉姿态奇特,是鬼斧神工的匠作。大雄宝殿后院禅堂,供奉着相传为慈禧太后手书赐普济和尚的箴言“真如自在”石刻。当年,普济和尚功德法力,为慈禧所闻,特传令其进京谒见,赐予此箴言。字体为仿唐欧阳询秀美端庄书法,但实出自慈禧代笔人缪素筠之手。 穿过善德堂,上升到上三层的佑国寺。举目所见,围墙栏杆,台基护板,处处是精美绝伦的汉白玉石雕。花鸟虫兽,历史演义,神仙故事,福禄图腾,异彩丰呈,美不胜收。简直就是一个浮雕的博物馆。王旸惊呆在这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宝库里,始信,人间的能工巧匠,却有天作地合之功,能显出无比的智慧与创造力,把美留在人间,眼前这佛国,不仅仅是宗教的世界,更是一个建筑,雕塑,绘画,园林,艺术荟萃的人间福地。<br> 寺后,山路蜿蜒,当年未曾用完的建筑材料仍有堆积。在那层林与杂花之后,本应有另一重天地。但是,战争,随后的纷扰斗争阻断了他。如今,昔人已去,什么时候,才有气度,胸襟,恢复旧观,实现昔人未尽的事业?我不知道。 下了山,车子向头天来路驰去。大约又行了四五里,来到清水河西侧的山脚下,抬头望,石阶路蜿蜒上去,是镇海古寺的山门。相传此寺处东山下,曾有一泉眼。水涌成灾时,可淹没周围几百里山野。佛陀不忍众生罹祸于水患,移来文殊寺大锅罩住泉眼,并在其上建塔,名镇海塔。有寺院后,寺也因之命名。观其环境,颇符合古代画院,“深山藏古寺”画题意境。缘阶而上,两山夹峙着山路,仰面看,苍山似海,树木蓊郁,秀草葳蕤,环境清幽。整个寺院建筑在山腰,依山形层层拔高,楼阁,殿宇,一直延伸到山巅。苍松翠柏,和飞檐脊角,红墙绿瓦相映衬,真是别有洞天非人间! (镇海寺) 进了山门,是属于下院的庙宇,天王殿巍然屹立,内供奉着弥勒佛,两侧壁立着威武雄壮的四大天王。经过殿侧一通道,迎面木牌楼上书“灌顶普善”四字,以“二龙戏珠”图案烘托,两翼衬以凤凰。原来,这是一座黄教寺院,康熙四十四年,该寺主持章嘉受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因有此题匾。上寺前后两进,以宣教殿为主。前大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后大殿内供三大士像。两院之南,另有南院为塔院,中供一座高三丈的痤骨塔,塔基八角,每角塑一金刚力士,八面浮雕镌刻佛成道故事,雕饰以花鸟山水,备极精工。这就是建于乾隆五士二年(1786年)的二世章嘉活佛痤骨塔。第一代章嘉活佛扎巴悦色,本系青海互助红崖子张家人。所以,历代章嘉活佛,都要选自互助张家,因其姓氏过俗,清代改称“章嘉”。在藏传佛教里,地位仅次于达赖、班禅。世代为北京、西宁、五台黄教首领。至解放前,已传之六代,地位尊崇。民国时,国民党政府赐六世活佛西式迷宫二层洋楼一座,就建在塔南。相传顺治出家,最初向佛于镇海寺,康熙寻父至此,始云游他方。五台山广为流传的康熙赠碗传说,就缘起于本寺。<br> 寺后山林幽邃,广渺无边。杂花纷呈,席草如茵。牡丹,玫瑰,芍药,紫杜鹃漫山遍野,招得蜂蝶飞舞,嗡嗡嘤嘤,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寺右的山林,经过寺僧修整,山鸟啁啾,鸣鸣啭啭,别有情趣。山寺左侧,一板桥飞架清涧之上,其下清流涓涓,颇像画中景物。使镇海寺一带,成为五台最佳境地之一。 晚霞,炊烟。周游了台怀镇东南一天的我们归去了,带着足可咀嚼的情韵,幽思,等待着新一天的游程。<br> <br> <br><br> <br><br><br> <br><br><br> <br><br><br><br> <br><br> <br><br> <br><br><br> <br><br><br> <br><br> <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