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神秘哀牢寺(朱加文)

安邦小学朱加文

<p class="ql-block">  每次到太保山游玩,总会登上观城台俯视整个保山城,欣赏那片人间烟火之余,也会偶尔眺望保山坝子东部的大东山,朦朦胧胧之中的大东山就好似一座睡美人,这座山就是大名鼎鼎的哀牢山,与太保山遥遥相对。而今保山人不知何故又把哀牢山唤作毛公山,在毛公山的眼睛部位,隐隐约约会有一道道亮光闪现,从旁人口中得知,那就是哀牢寺。</p> <p class="ql-block">  哀牢山、哀牢寺、哀牢夷、哀牢国,看到这一串串字眼,就会一下子把你带入那遥远而又神秘的年代。古哀牢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哀牢寺又意寓着什么?它与古哀牢国有何联系?就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哀牢寺在我的心四里扎下了根,有机会总想去拜访一下。</p> 听老人讲,哀牢山在保山坝东部拔地而起,相对高度三百多米,从山脚徒步攀爬到山顶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是登高远眺保山坝的最便捷之地。半山腰依崖壁建有远近闻名的哀牢寺,山顶散布奇峰怪石,灌木丛生。现在已修建了公路,开车可以直接到达哀牢寺。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7日下午2:00,我送儿子朱俊羽到东城保山一中参加高考,儿子进了学校,我在外面等着没事情干,一想时间还是很宽余,何不借这个机会去拜访拜访那神秘的哀牢寺。说走就走,从东城青阳出发 ,汽车延着东山公园的柏油马路盘山而上。一路上空气格外新鲜,森林格外翠绿,天空格外湛蓝。一路风景一路歌,一路鸟语一路花香,路边的野花全然不顾行人,你争我夺,争相开放,开得肆无忌惮。山路一转,忽然看到一段路旁盛开着鲜红色的、粉红色的、紫色的三角梅,一丛丛,一串串开得那么妖艳,那么火红,与周围浓绿色的草丛和树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火红的三角梅与天上那个火热的太阳一起迸发出夏日特有的情怀:火辣、热情、奔放。</p> 汽车行驶到半山腰,就看到柏油路边树立着一块写着哀牢寺的指标牌,我按照指牌把车开进了一条狭窄的水泥路村道,这个小山村叫作红崖村。到村里就误入了岔道,停好车想找老乡问路,可是在这下午两点多钟的农村,村中一片寂静,连狗叫声、鸡鸣声却没有听到,静得让我感到奇怪,一想这两天农忙,农民都下田干活去了。我只好利用手机导航,可是主路和岔道没有明显的区别,虽有导航可还是不时误入农户家路口。这样走走停停,倒车停车、忙得不亦乐乎。用了大约一刻钟终于把车开到哀牢寺。人生就是这样,做任何事都有一个目标终点,但在到达这个终点时我们会走很多的弯路、会误入人生的岔道,但心中有目标,努力前行一定会到达目地地的。 <p class="ql-block">  汽车行驶到水泥路尽头,就看到一座雄伟的庙宇镶嵌在水红色的山崖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哀牢寺。我下车连忙向哀牢寺走去,一位守山的护林员询问了来意,让我做了扫码登记。顺便告诉我,寺里的尼姑不在,下山去了。我失望的朝哀牢寺跑去,寺庙前面的地面没有硬化,凸凹不平,散落着无数的棕红色的沙粒,哀牢寺建在山崖凹进去的溶洞处,就这山崖建了前厦(sha)房子,前面有八根柱子着地,五开间单坡崖厦建筑,屋顶用金黄色琉璃瓦覆盖,花枋、斗拱、雀替、耍头等 ,飞檐翘壁,屋檐上画着庙宇特有的图案,木雕构件做工精致,纹饰彩绘丰富艳丽,房屋造型厚重稳实。大殿门窗正中悬挂着一块“大雄宝殿”金字的匾额,大殿门左右两边前立着两根旗杆,一根上面悬挂着国旗,一根挂着佛教标志的旗子,旗子也很陈旧,门窗紧闭,木质的柱子、窗子、门板甚是陈旧,红色的油漆陈旧得灰头土脸的,与前面的天井还算和谐。大殿的右手边有一栋两层的水泥建筑,瓦是青色的,看样子才建了不久,给人有怪怪的感觉,与大殿不是那么协调。</p> 因为没能进入大殿观看,我带着遗憾回到那位护林员的住处,与那位大叔拉家常,了解到山脚下就是这位护林员大叔的寨子——大官庙村,因建有“大官庙”得名。庙前有一潭池水约两亩,古称“玉泉”池,池中有一温一凉两股泉水汩汩涌出,池底覆盖白沙,四周建有围栏,泉水极其清冽甘甜,原有比目鱼穿梭于荇藻间,成双成对。池中有一个小丘,上面建有八角小亭,相传这是哀牢王的御花园。大官庙村后山坡相传有哀牢王的寿桃园,盛产一种特大而醇香的寿桃;村北两里另一村叫麦场,又名麦仓,相传是哀牢王的打麦场和仓库。 现在的哀牢寺原是一个溶洞,九隆称王以后,依据突兀的岩壁建盖一个坐东朝西的茅草偏厦,作为哀牢国王的议事祠堂,沙壹圣母就居住在岩洞里,到柳貌归汉时,改成坐北朝南的扁瓦大偏厦。唐朝南诏王皮逻阁为了寻根,“追封其(九隆)十世祖”,在这里新建哀牢祠,分前中后三大殿,大殿塑沙壹、九隆和禁高雕像,沙壹娘娘慈爱祥和,温婉可亲;九隆裸上身,嘴角飞出三对獠牙,下身穿着树叶叠纹裙,一副朴野苍劲的狞恶形象,体现哀牢民族多神教的宗教意味,人称“树叶菩萨”;禁高塑像头插羽毛,身穿麻布衣裙,脚穿草鞋,人称“麻布草鞋菩萨”。哀牢寺山门外原立石碑二块,一刻“哀牢古刹”,一刻“哀牢国王柳貌避暑之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遭受毁坏,现在的大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的,里面供奉的佛像是缅甸汉白玉雕刻的佛像,与原来的不一样,石刻山门也不复存在了。 我询问大殿里面的滴水泉有没有水了?大叔说近十年就不出了,他们小时候来哀牢寺游玩,都能喝到滴水泉的水,那清凉的滋味真是太美了,现在只能想想了,喝不到了。听护林员这样一讲,顿时觉得非常惋惜,我也没有那口福喝到那神圣的山泉了。 交谈中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辆轿车快速驶来,直接开到哀牢寺的天井中央,从车上下来几个人,我以为是像我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护林员大叔说是庙里的尼姑师父回来了,仔细一看,车上最后下来真是尼姑师父。我起身快步走到大雄宝殿前,向尼姑师父说明来意,想进去大雄宝殿参观拜访。师父掏出钥匙开了锁,推开门,我走进了大殿,大殿正中有三尊佛像,佛像用一个巨大的玻璃框罩着。佛像后面是岩洞,原来大雄宝殿以水红色的岩岸为后厦,人工建筑的殿宇部分为前厦。并因此衍生出了一句本土歇后语“哀牢寺的大殿--大偏厦”。我特意向师父询问了滴水泉的情况,师父指引我观看了滴水泉的旧址,是干枯的,没有一丁点儿潮气。师父解释道只有下十几天的连天雨,泉水才会滴上个把月。 <p class="ql-block">  我走出大殿,遥望保山城,俯视清华海,感慨万千。<b>遥想几千年前,有一群远古先民,翻山越岭来到这个山崖下的溶洞遮风避雨,遥看山脚的那片烟波浩渺的大泽——清华海,发出“爱啰爱啰”的欢呼声。因为他们找到了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从此在背靠大山面向清华海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爱啰爱啰”的歌声就成为这个部落的代名词,周围的人们把他们叫作“哀牢夷”,他们生活的地方叫作“哀牢村”,他们背后的大山叫作“哀牢山”,他们建立的国叫作“哀牢国”,他们建的寺叫作“哀牢寺”。</b></p> 烟波浩渺的清华湖畔有个美丽的“九隆传说”:在远古时哀牢山下住着一位叫沙壹的妇女,到水中捕鱼触到沉木怀了孕,十月之后生下十个男孩。后来沉木变成龙来到水边问沙壹说:“你为我生的孩子现在都在哪里?”大的九个儿子见到龙都吓跑了,只有小儿子没有离去,并把背转向龙坐下,龙便用舌头舔了舔小儿子。按沙壹说话的语音“背”叫做“九”,“坐”叫做“隆”,因此就把小儿子的名字叫做“九隆”。九隆长大后,兄长们认为他能被父亲所舔而特别聪明能干,就共同推举他做了部落的王。后来哀牢山下有一对夫妇,又生了十个女孩子,九隆兄弟娶来做了妻子。之后哀牢民族就一代一代繁衍兴盛了起来。 太阳偏西了,一道耀眼的阳光使我眯起了双眼,阳光一下把我从遥远的时空拽了回来,看看表,快五点了。我连忙告别了哀牢寺,告别了讲故事给我的护林员大叔,依依不舍驱车回到东城,站在保山市一中的大门口仰望哀牢山中的那座哀牢寺,心中默默吟诗一首:<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哀牢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岩山崖一古刹,《华阳国志》现哀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遥想清华烟波起,沙壹沉木孕九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韦设县汉德广,开疆拓土归大汉。</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今看滇西桥头堡,复兴路上建功劳。</b></div></div> 虽然今天的哀牢寺没有昔日辉煌的荣光,香火不是很旺,大雄宝殿有些陈旧,但是这陈旧的表象反而折射出几分历史的厚重。夕阳西下,哀牢寺在夕阳的余辉中发出了一抹灿烂的光芒。(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