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宿松县程岭初中 虞慎勇</h3> <p class="ql-block"> 早读的时候,打开微信,发现“诗乡宿松”公众号上推了一篇文章《宿松师生同写2022年中考作文》(见文末链接),很感兴趣。此前连续几年都有高中老师写高考的下水作文,初中还是很少的(当然,也估计是写了未发出来)。</p><p class="ql-block"> 这是哪位初中同仁写的呢?一连几个名字在脑中跃过。</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正文已经打开。轻轻下划,一行熟悉的文字映入眼帘“文/肖丁丁”,刹那间,掠过几分失望之情。肖丁丁,高中语文老师,上文所提及的连续几年写高考下水作文的就有这位老师。对于这位肖老弟,我还是很佩服的。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我看过他的几篇文章,很有才气,也很有灵气。虽然,他连年写的高考下水作文,褒贬不一,但总能坚持,并不断求变,精神可赞,勇气可嘉。我所谓失望者,就连这篇中考下水作文也是他写的。当然,短暂的失望过后,却是悠长的自惭。我不就是初中语文老师么?虽然今年教的是八年级,但在教毕业班的年份,我也有过写下文作文的冲动,不过最终都为自己找了一个不高不低的台阶下了——要带考,静不下心。其实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作好把下水作文示人的思想准备。在我看来,下水作文,应该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激励性,示范性是对学生而言,激励性则是对同行而言。不示人,不足以达到以上两个目的。我相信,这也是肖老师坚持写下水作文的原因之一吧!</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肖老师此举能够激起更多的浪花,我决定冲动一回。按宿松老话:做不了裁缝,那就qiao qiao bian 吧!</p><p class="ql-block"> 中考真题目前没有看到。作文题昨天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有些自媒体就传出来了。命题作文,标题是“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写作提示不详。仅看标题,并不新颖,也容易上手。肖老师这次是带着几位高足一起写的,一共有四篇,我认真拜读了。两篇写母亲,一篇写老师,一篇写同学,符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写作常态。</p><p class="ql-block"> 肖老师的那篇,看第一遍,四平八稳,平淡无奇。再看一遍,就会惹得你细细咀嚼。文章开篇点题“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是我妈妈。”次段起,连叙三事,跨度三年。每年分别选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初三生病时妈妈的照料,初二时妈妈缝鞋垫,初一时妈妈外出打工对我魂牵梦萦。详略安排上,初三最详,有两个段落,初二次之,初一最略,这个安排是精巧的,也是符合记忆规律的。初三的记忆是新的,时间可以精确到中午和下午,细节最为清晰,“肉中的油”“晒鞋的角度”“身上的温暖”,景象与感觉,在目在身。这一年单纯写妈妈在生活上的照料,让我们共同感觉到了妈妈的温柔和慈爱。初二的记忆稍模糊一点,但模糊的只是周边的场景,缝鞋垫的关键之处——缝字的细节还是很清晰的,因为这八个字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此他化用了古诗来表达。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而善于教育的妈妈。初一的记忆只有廖廖几笔,但最见匠心。妈妈外出打工,看似离我“远”了,但由于时时牵挂,夜夜惊梦,她的心还是离“我”那么“近”。孩子是妈妈的全部!但生活又常常逼她把孩子放下,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妈妈的无奈。读之不禁让人动容。文中,“我”的情感互动是点晴之笔,“我要做一个呵护妈妈梦的人”,“一想到这三年,妈妈的身影便立即浮现在眼前”,情真意切!</p><p class="ql-block"> 唯一担心的是,倘真作为考场作文,由于文字质朴,洗尽铅华,在秒阅一文的机械速度中,不免有产生“遗珠之恨”的高风险。</p><p class="ql-block"> 相反,肖老师的几位高徒倒是深谙此道。开头便先声夺人,有的引用名人名言,有的引用时兴修辞,主体叙事都力求生动。虽然分别在详略安排,切题等方面略有不足,但凭着前述耀眼之处,保不齐被阅卷老师“一眼”相中,博得一个好的分数。</p><p class="ql-block"> 这其实也是当前中考作文指导的尴尬之处,逼得老师教学生一些“营生之术”,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常常不能免俗。考虑到本文有可能被同学们看到,就今年的中考作文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吧!</p><p class="ql-block"> 对于命题作文,我们要研究它的特点——通常比较容易上手,但难以脱颖而出。或许命题人的目的就是尽量设置相同的表达情境,来进行写作能力的区分。此种情况下,如何避免选材的同质化是关键。尤其是写作对象高度集中的“妈妈”、“老师”和“同学”。比如,上文所提及的下水作文,就有两篇写妈妈的,其中都写到了生病或受害时,妈妈的照料。此种情况下,妈妈们的做法相似度是非常高的。这是我们要回避的点,因为有些内容,你写与不写没多大区别。你不写,不影响事情的进程,写了反而是多余。这时,我们要关注妈妈的不同之处。细节最见不同。比如,同样是表情,大的分类有喜怒哀乐,这个是区分不出独特之处的,有区分功能的是微表情。因此,微表情的刻画就是重点。</p><p class="ql-block"> 在常规的路上,走出特色,是最考验基本功的。不走寻常路,往往能出奇制胜。当百分八十的考生都在写现实生活中的人时,你跳出常规,写一个在精神世界里陪伴你三年的人,这个选择范围就非常大了。比如可以是文学人物保尔,三年来,每次在你最为艰难的时候,他从小说中走出来,鼓舞你,激励你。题材的突然变化,会让阅卷老师在那瞬间耳目一新。这个思路尤其适合平时读书多,读后感写得好的同学。 </p><p class="ql-block"> 采用何种思路,一定要结合平时的写作积累。基于已有素材,巧妙迁移,能够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胸有成竹,从容表达。</p><p class="ql-block"> 不过,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些都是在中考总复习阶段采用的“下策”,在绝大多数写作指导中,老师还是要从写作的基础抓起,“人间正道是沧桑”,不可从一开始就舍本求末。</p><p class="ql-block"> 看花容易绣花难,就连指手划脚也不免挂一漏万。倘肖丁丁老师看见上述拙评,还望不要见怪。</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7BTA8QuVVFM-llHhnLy0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宿松师生同写2022年中考作文</a>(转自“诗乡宿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