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叫董天祥生长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我的爷爷董兴旺在抗战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在平民校、三民校、桐峪临参会任厨师(做饭)后为八路军二位伤病员首长做饭,负责后勤工作,照顾伤病员养伤的名叫李伟、养病的名叫侯步云。还有他们的警卫员许太,同时种菜,加工米面,喂奶羊,放马,晚上为首长站岗放哨。遇到日本鬼子大扫荡,首先把二位首长安全转移,马、奶羊也得藏好。期间还保养路东干校校长,西盟会负责人冯瑞如大儿子冯有生。奶奶赵引弟是太行奶娘的原型,在日寇大扫荡之际为了保住八路军后代,不惜牺牲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在痛失两位爱子的情况下咬牙坚持奶养到两个奶儿不吃奶的情况下,八路军首长个个称赞我奶奶了不起,一个柔弱的女子用肩膀扛起家里的重担!才让八路军接走孩子,至此常年劳累加上悲伤过度,1944年我的奶奶年仅39岁去世。</p><p class="ql-block"> 继父董爱珠,是我父亲的亲哥哥,自幼深受革命熏陶,因与总部领导为邻,在家中经常和赖政委、石师长、郑思远在一起学习,谈论国家大事,首长们一致认为他智勇双全,机智过人,利用他人小鬼大,目标小能够出色的完成大人有时不易完成的任务,总部首长亲切的称他为“红小鬼”,读书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儿时担任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不放过一个可疑人!13岁随我的爷爷到桐峪三民校半工半读、后考到路东干校、太行中学、太行一中、太行联中一队等学校读书,毕业后到抗大六分校接受了红色革命教育的熏陶,学习成绩优秀,多次带领同学们出色完成了军事任务,毕业后分配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任作战参谋,参加了多次战斗和战役,解放石圪节炮楼、石圪节煤矿、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在1946年8月10号参加陇海战役解放兰封(今兰考县)肚子身负重伤肠子都流出来了,抬到战地卫生队抢救无效导致牺牲,在他临终前留下遗言:弟弟生下第一胎不论男女过继给他,让他的战友和同学抚养成人,让孩子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革命!后部队番号整编为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十二军烈士父亲董爱珠任三十五参谋一职,年仅20岁。为了把革命家史传承下去,我多年来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收集千枝万叶,记录老一辈的革命事迹,编写文集保存,就是想把“把那段红色历史流传于世,激励后人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换来的!不忘初心,勿忘国耻,不辱使命,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有义务携手并进奔走在为烈士寻亲,为烈士亲人寻找烈士的路上!永不言弃!强军、强国防科技共创辉煌!</p> <p class="ql-block">董兴旺</p> <p class="ql-block">当年首长李伟儿子给董兴旺画的相片</p> <p class="ql-block">李伟、师文英夫妇</p> <p class="ql-block">冯瑞如</p> <p class="ql-block">皇甫束玉</p> <p class="ql-block">冯有生</p> <p class="ql-block">太行奶娘写的赵引弟奶养八路军后代一文。</p> <p class="ql-block">黄俊、秦静珍夫妇</p> <p class="ql-block">黄理华、董天祥、董宇</p> <p class="ql-block">太行联中一队全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太行联中一队部分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太行联中部分学生和教职员工</p> <p class="ql-block">董爱珠</p> <p class="ql-block">二野劲旅第二部“转战晋冀鲁豫皖第114页”写到:马宁一直在注意着车站的动静,他喊过作战参谋董爱珠,“看看弹药车炸完了没有?炸完了,就叫一营二营往上冲”,马宁和董爱珠一块冲上去,突然票房里闪出一道火舌,董爱珠捂着肚子倒了下去,董参谋牺牲了。谁也没有想到,弹药车竟然炸了好几个钟头,像是天上所有的流星和炸雷都落到了车厢两旁,11日9时,城内的战斗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