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6月,尚志市田家炳中学根据哈尔滨市《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暨强师练兵计划2022年竞赛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开展了各教研组集体备课展示暨“教学设计研讨”评比活动。活动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展示集体智慧的成果,从而有效地引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优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展示汇报的是语文组。首先主备教师周智浩结合课件对《安塞腰鼓》一课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说课。她的说课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语文组全体教师经过分析讨论,肯定了周老师的课堂设计能由读入手,多向品读,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和气势。周老师抓住诵读这一关键,彰显出“润物于无痕,呈现于有声”的教学特色。并且周老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问卷星调查的形式,将信息技术2.0的元素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环节预设充分,方法运用恰切、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大家也针对教学设计中不完善的地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首先,教学重点还应补充上民俗文化的意义;其次,课文缺少对时代背景的充分介绍,可以在主题探究时适时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优化了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政史组主备老师马春生就《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享。研讨内容:1、对于马老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给予认可。但认为本课的导言设计过于简单,若将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加入,课堂的代入感会更好!2、马老师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相关问题的设置,将学生带入本课教学任务当中,从而将教学目标层层深入来解决。但问题设置的有些多,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会更好的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解决台湾的问题上,对比香港澳门的回归,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提出问题,探讨怎样更好的解决统一。最后主备人在成员老师的建议下,对教学设计的修改达成了共识。从而让教学设计中导入形式更新颖,让问题的设置更加合理化,高效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化组研讨活动由曹忠发老师主持,首先由主备人王海玲老师展示了八年级下册物理《认识浮力》一节的教学思路和方案。本节以“认识浮力”为主题展开教学,层层递进,很好地落实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理化组的教师在经过研讨后,对本节教学设计提出了修改意见:1、在本节课第一个问题浮力的体验时,这个实验可以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这样既可以节约本节课的时间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把问题解决好。2、学生刚刚认识浮力,物体的沉浮条件这部分知识会使本节内容过多,增加了难度,所以应该删减掉。理化组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授课前的有力保障,注重在集体备课的深度广度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领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层次、新境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语组集体备课是由翟玉芳老师进行主备,针对八年级下册《Unit6SectionB》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设计中清新标注了英语课标对阅读课的解读,从what、why、how三方面深刻分析教学内容,体现翟老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融合了信息技术2.0思维导图的设计,成为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关键技术支持。同时,同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如:1、建议在pre-reading的活动后马上进行第二次速度完成,书中2c的任务为每个场景加上描述,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完整对整个戏剧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2、在必做作业中认为教师应该先把本段话剧的录音发送到群里,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后,尽力模仿语音语调,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发送出来,教师评价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3、选做题教师可以做出不同的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续写多个角色,并且能够恰当运用已学的复合句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只选择感兴趣的某一角色,进行续写,表达明确即可。在集备的过程中,各位英语老师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通过研讨,全组成员对这篇课文理解的更加深入,从而使得本节课教学设计也更趋向于科学合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组数学组全体教师针对李树森老师主备的七年级上《单项式》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习题和设置方面进行了研讨。1、教学重难点:难点的设计中是理解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数学组研讨结果认为只是理解还不够,还应该加上能够准确(或识别)判断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2、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概念教学:a、针对概念中用数或字母的积表示的式子中——“或”的解析应该分成三个情况即:①数与数、②数与字母、③字母与字母;b、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同时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圆周率π是常数;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ab等;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④单项式的系数不能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如遇到必须换成假分数。3、课堂习题设置:例1的题型和巩固练习题难度基本相似,没必要增加那么多的相同的题型,用“火眼金睛”中的填表题会更好,“勇敢闯关”这一题型选的好,有难度,是易错题。-3xy选取的特别好,这几乎是学生的必错题,同时大家提议增加系数有π的单项式。本节课的时间充足,可以再设计一个让学生自己编题的环节,例如:可以将0.9a重新赋予一个含义作为思维训练题目让学生编题为了检测教学实效可以适当设计课堂小达标。经过讨论,李树森老师的《单项式》教学设计更加完善,更有实效性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生组主备老师张雯艳的课题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彰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运用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分析以及讲练结合等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前对学生布置了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反馈结果,了解学生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认知程度,在导入环节恰当地融入了信息技术2.0,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内容,把学生轻松的引入到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授新课奠定了良好的课堂学习基础。在新课讲授中,张老师利用麻雀吃稻谷,狼吃羊等小资料,把知识融入生活,加强了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巧妙的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有关生态系统、生物圈、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的知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具体作用,效果非常好。张老师能够利用身边事与生活中的小常识与小视频使知识简单化、直观化。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也给张老师提出了一些小意见:1、在新的授课中,课堂讨论方面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没有参与进来。2、在完成情感目标上还欠缺一些,没有很好的发挥体现出来,应该在分析生态系统的典型食物链时,体现出要保护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优良品质和意识,这样就能够使课堂更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活动为老师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平台,研讨气氛真诚而热烈,大家共同探讨,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整合了集体智慧,达成共识,使教学设计更加充实完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王国峰校长高度赞扬了我们的集体备课,肯定了集体的力量,同时倡导我们要做教师行业的有心人,并提出以后多开展类似的教研活动,共同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魅力课堂,提升教学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