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秧歌(入选国家戏曲名录的我市戏曲剧种之三)

耗子阎王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流传在张家口大地上的戏曲种类繁多,而真正在这一地区土生土长并达到枝繁叶茂的地方剧种,非蔚县秧歌莫属。</p><p class="ql-block"> 蔚县秧歌又称“蔚州梆子”,明末清初诞生于此,是中国北方一个相对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曾被郭沫若先生誉为“百花丛中一点红”。历经兴衰,传承不灭。透过蔚县秧歌,我们似乎能够轻易地牵住连接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那根绵长之线,窥探到照耀中华戏曲文化殿堂的那盏明亮之灯。</p><p class="ql-block"> 蔚县秧歌大约从清代咸丰、同治以来,开始形成自己独特而别具一格的板眼和唱腔形式。它源于民间,由小调、民歌发展而来,大量吸收早期流传于北方地区古老戏曲的声腔,形成了较完整的梆子腔剧种。以其“方言白话”和“板腔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训调”唱腔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当地劳动人民的喜爱。它是中国戏曲由民歌体转入板腔体的活化石,对研究北方戏曲的生成发展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蔚县秧歌基本上属于北方梆子声腔系统。它既有河北梆子的高亢,又兼备山西梆子的流畅,但又与两大梆子迥然有别。在激越中见悠扬,于嘹亮中寄细腻,具备着一种新奇别致的韵味。由于蔚县秧歌的唱腔板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因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观众有“看戏动心,听唱落泪”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蔚县秧歌在音乐上也独具特色。它的曲牌有六十多套,不同的曲牌烘托不同的气氛,刻画不同的动作。文场以笛子、板胡、二胡、三弦为主,武场有锣、鼓、单皮、梆、板等。音乐上最突出的个性,与其它梆子腔不大相同的是,它不以板胡为主,而是以笛子主奏。笛音宽阔而悠远,吹奏时频频运用花腔,出来一种颤而华美的底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蔚县秧歌行当齐全,各行当都有自己的一套科介和基本身段,在表演上是非常讲究的,也是非常细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蔚县秧歌的剧目也很丰富,约有二百多出,像《花亭会》、《九件衣》等,向来脍炙人口。尤为可喜的是它还有数量众多的现代戏,并且深受观众喜爱。事实证明,蔚县秧歌不仅能够表演现代戏,而且还能够表演得恰到好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戏剧史上,一个小小的县能单独创造并形成一个地方剧种,实属不易且难能可贵。在它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杰出艺术家,像小红鞋、九斤子、更新子、陈竹子等,堪称当之无愧的老前辈。他们将蔚县秧歌的表演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著名艺人徐才更是堪称丰碑式的杰出人物,人称鹞子生,形容他在舞台上的演出,就像威猛翱翔着的鹞子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建国后,蔚县秧歌得到了迅猛发展,办秧歌培训班、组建专业剧团,并且培养出了王芝兰和屈登梅等众多的优秀演员。民间有“听了王芝兰,多活二十年”的说法。进入二十一世纪,县剧团重新恢复了蔚县秧歌的演出,排演了《何文秀算卦》等传统剧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编剧目《剪纸谣》,用蔚县秧歌韵律反映蔚县剪纸魅力。2016年,新编剧目《魏象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2017年公演,2018年7月7日、8日连续两天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上演,让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蔚县秧歌这一乡土地方剧种,为蔚县秧歌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到蔚县旅游,请你一定要到萝川剧院(蔚县秧歌演艺公司)或乡村的戏台,亲耳听一听、亲眼看一看这独具地方特色的蔚县秧歌,深切地感受一下“蔚州城内,三月庙会。秧歌登台,轰动起来”的盛况与激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