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亚洲有两个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反璞归真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西藏,另一个是贵州的黔东南。</p><p class="ql-block"> 2014年4月,贵州台江县苖族姊妹节期间,我随旅行团去了黔东南。</p> <p class="ql-block">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居住有苖、侗、土家、布依等少数民族,其中苖族占全县人口的95%以上,号称“天下苖族第一县”,农历3月15日的姊妹节是台江县苖族同胞的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苖族的姊妹节,又被称之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p><p class="ql-block"> 姊妹节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找度娘,主要的意思就是节日期间,姊妹们邀请九村十八寨的后生们到寨子里来,通过下田捉鱼、吃五色姊妹饭、跳木鼓舞和唱情歌等活动,玩上三天三夜,彼此找到意中人,情定终身。</p><p class="ql-block"> 这些从历史中逶迤而来的美丽传说和习俗,世代相承,生生不息,而在婚恋方式如此多原化的今天,苖族的姊妹节,更深层次的意义,应该是对一个民族文化习俗的纪念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振经济。</p> <p class="ql-block"> 节日期间,各支系苖族组队在台江街头盛装巡游,那一种拥挤着的美丽,实在是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赏者给镇住了。</p> <p class="ql-block"> 被妈妈装扮起来的孩子们,也在享受着这份欢乐,这里的财富不隐蔽,全都在为美丽叮叮当当,闪烁发光。</p> <p class="ql-block"> 露天舞台绚丽多彩的展示,不仅让美丽很成规模,还如同科普,让观者知道原来苖族有那么多的分支,涨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 台江县老屯乡,姊妹节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清晨,村民们早早的在村口布置好他们的商铺,迎接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们急匆匆的往村里奔,村民们打扮的美美的向村外走,还时不时的有老法师指导孩子们摆拍……无论怎样,都是风景。</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空地上,正在预备着木鼓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 在老屯,巧遇电视台在采拍节目,欣然蹭拍之。</p> <p class="ql-block"> 苖家人视银为避邪之物,苖族妇女的银饰非常精美,影响苖族银饰的审美观很多,最根本的就是“以钱为饰”,历史上银饰的加工原料是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苖族人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钱全都投入到熔炉变成了银饰,这种通过“以钱为饰”所流露出的夸富心态,对苖族银饰的审美取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苖族银饰的最基本的三大特征: 即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p> <p class="ql-block"> 这套银饰估计有几十斤重,瘦弱的小姑娘有些承受不起呢。</p> <p class="ql-block"> 一针一线,织出苖家锦绣衣。</p><p class="ql-block"> 这场景,让人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噢。</p> <p class="ql-block"> 朗德上寨,位于雷山县朗德镇,寨内苖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长裙苖”,1985年朗德上寨作为黔东南民族风情旅游点率先对外开放,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后来各地兴起的“民族村”,都是在朗德上寨的启发下才建立的。</p><p class="ql-block"> 2008年奥运之火经过此地。</p> <p class="ql-block"> 从进入山寨的拦门酒,到寨子中心铜鼓坪上的表演,一整套标准流程走下来,每个人都玩的特别尽兴。</p> <p class="ql-block"> 多么酷的老人,多么忘情的表演,原生态文化自然生长的尊严随着音乐之声流淌。</p> <p class="ql-block"> 女演员们基本上都是孩子他娘,演出之余的温馨时刻。</p> <p class="ql-block"> 娴雅质朴的小姑娘,安静从容的老太太,山寨之中让人领悟到高贵。</p> <p class="ql-block"> 在从江东南部月亮山麓的林海深处,有一个中国最后的持枪部落,这就是芭沙苖寨。</p> <p class="ql-block"> 芭沙的男孩从二岁起便开始蓄发,在举行“成人仪式”当日进行“镰刀刺头”,将头发梳成像征树冠的“户棍”发式。</p><p class="ql-block"> 刀起发落,非常刺激,现在“镰刀刺头”已经成为芭沙旅游的网红节目,许多游客对芭沙最初的认知就来自于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镰刀刺头”的照片找不到了,为了叙事的完整,下面二图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芭沙的古树参天,绿荫蔽日,当地人崇拜树神。</p><p class="ql-block"> “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每个芭沙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生命树”。每逢过年过节,当地人都要祭祀古树,苖家人相信古树自有魂灵,也相信魂灵在庇佑着这方土地和子民。</p> <p class="ql-block"> 黔东南的神奇,黔东南的神秘让无数游客趋之若鹜,黔东南的原驻民很大成份上是苖族人,现在他们坦然的称自己是“蚩尤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对,就是那个中华文明史上第一轮大战的主要失败者蚩尤,打败他的,是我们的共同祖先黄帝。</p><p class="ql-block"> “蚩尤的后代”的苖族,承受了数千年的失败者、逃奔者的悲壮历史,到温暖的地方去,到能活下来的地方去,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迁徒,只为了自己民族的延续生存。</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经过千年的蒸馏,不再有愤恨的印痕,不再有寻仇的火气,不再有诉苦的兴致,也不需要为自己的祖先辩护,朗朗乾坤之下,有的就是醒目的美丽,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山一程,水一程,现代社会的时尚大潮汹涌澎湃,而黔东南依然坚守着原生态的古老之美,倔强,却灵性万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