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诉说金刚碑收藏的时光,娓娓道来,能听到吗?</p><p class="ql-block">清同治年间,煤业兴旺,骡马成队,金刚碑形成了一个销售转运煤炭的集镇,沿山建成两条人字街,除此以外,还有煤、盐、船、驮、牛、马七帮公所、金刚大庙等,金刚碑商贸业兴盛繁荣。</p> <p class="ql-block">康熙年间的金刚大庙是敬财神的古庙,到了民国时期,七帮公会重新修建成会所,前面搭建了戏台,里面为大庙,两边为长长的两层楼的厢房供贵宾观戏,平民百姓就站在中间的场坝看戏。</p> <p class="ql-block">到了民国时期,以姚家院⼦、熊家院⼦、郑家院⼦等豪门望族纷纷在此⼤兴⼟⽊,共同组成了繁荣的⾦刚碑。</p><p class="ql-block">姚家大院是典型的清代巴渝木质民居,由于年代久远,横梁和柱子倾斜下沉严重,常规的方法是拆掉重新拼接,担心不能还原历史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倾斜的建筑纠偏扶正。</p> <p class="ql-block">张家院子,往事如烟,粉刷无迹,还用“404”封上,墨黑字大书:“温塘峡已无张家故事”。</p> <p class="ql-block">1927年,卢作孚担任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在重庆北碚开展了乡村建设实验,把穷乡僻壤的北碚,建设成为现代化雏型的城市,是乡村建设运动的成功典范。</p> <p class="ql-block">卢作孚两兄弟的大力支持下,现代史上五大著名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在抗战时期,会聚北碚继续平民教育事业。点亮暗夜中温暖的桔光。</p> <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特别是日军持续对重庆进行轰炸。由于北碚城镇建设成就,并有嘉陵江水路和碚青公路可通,确定为重要的疏散区。</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北碚,被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先后涌进了机关、学校、社会事业单位200多个,各界名流、学者、作家、科学家3000多人。这为今日北碚文化教育事业的昌盛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距北碚城区五公里,加之深藏山坳,周边树林繁茂,是一个隐秘而又便利的理想之地,吸引企业、机关与教育、科研、文化机构,以及各方名流迁入,使这里空前繁荣。</p> <p class="ql-block">湖北孝感何氏康熙年间落户金刚碑,曾是当地第一望族,民国初年家道中落,出售临街煤坪和厢房给杨家。杨家1939年在煤坪上兴建砖房,这年农历三月初六,新房正檩上屋,梁书“宏基永奠巩固千秋”。四月八日国民政府主计处及中央统计局迁至金刚碑,租用此处房产办公。</p> <p class="ql-block">主计处为国民政府直属财政主管机构,执掌国民政府及下属部院的财务预算、统计、审计事项,是国民政府三大处之一。第二年租期届满,因抗战时艰,中统局长吴大钧致函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公署代为洽谈降租事宜,改订原租金每年两千元为一千八百元。</p><p class="ql-block">一道断泥墙长满杂草,一棵倾斜的树紧紧抵住残墙,竖立一根柱子支撑起树,国民政府主计处的牌子挂在上面。</p> <p class="ql-block">支撑房屋的砖砌柱子以及屋梁,用金属框架进行加固;残缺的窗棂木格被原样保留下来,劳心劳力一根一根精心补接;破碎的窗玻用白玻璃补上,与幸存下来美丽的菱纹彩色玻璃区别开来。</p> <p class="ql-block">房子尽力保留原状,以打补丁的方式加以修复,看得出新旧之间的差别。虽然整栋房子像打满补丁的衣服,破破烂烂,颜色斑斑驳驳,墙体烟痕、雨痕刺目,但的的确确还是那座近百年的房子,而不是个仿品,充满历史沧桑的美。</p> <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翦伯赞1943年搬迁到金刚碑,在此处低矮的房子里,先后出版《中国史纲》第一卷和《中国史集》第一辑。</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柳亚子、田汉、老舍等经常来此谈史论今。据郭沫若日记载,他曾携礼至全刚碑拜访熊十力,礼物是倒悬在滑杆头的两只老母鸡,那日他曾逗留此院喝茶聊天,不知当晚炖老母鸡吃没?院门现在还敞开着,蚀刻上浓重的时间印迹。</p> <p class="ql-block">经常来此访友的老舍只要高兴就会开戒抽一支烟,喝两杯酒。杂院故名“无白丁”,真正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p> <p class="ql-block">老舍在北碚先后寓居6年,创作了著名的《四世同堂》,以及戏剧、散文、诗词曲等艺术作品近两百万字。</p> <p class="ql-block">1941年,梁漱溟将创办的勉仁中学搬迁到金刚碑。并开办了勉仁书院,由好友熊十力主持,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勉仁集中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和学者,除聘有吴宓、邓子琴、陈亚三、孙伏园等名教授外,梁漱溟还亲自兼任哲学系主任。</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梁漱溟完成了代表作《中国文化要义》,这本书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树人追随孙中山历任要职,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同时具备诗、书之天赋。在金刚碑几年中写诗上千首。</p><p class="ql-block">是否金刚碑满眼的绿色给了他安宁,与春天的感觉,因而称其寓室为“得安斋”,自号“得安老人”,又号画室为“春光堂”。诗集《寒绿吟草》改题为《春光堂诗集》。</p> <p class="ql-block">时⼈笑称:“莫看那时⼤家都穿着粗布⾐,你在⾦刚碑茶馆头随便⼀坐,碰到的个个都是⼤腕。”乃⾄当时操着浓重重庆⼝⾳的“棒棒”见到穿长衫的⼈就知道是⽂化界的“⼤佬”,⾜以窥见⼤师之多。</p><p class="ql-block">金刚碑主街不长,始于主计处旧址,一眼望到头约一百米长,靠山一边长,靠溪一边短。遥想鸿儒巨擘云集这弹丸之地,他们的脚步在石板上留下印迹。如今走过他们走过的路,吹过他们吹过的风,这算不算是相逢。</p> <p class="ql-block">主街上有个几步长的过道,竟然也有个专门的名字——“曲折廊”,门廊上刻着“曲折竟时、溪入嘉陵”。</p> <p class="ql-block">穿过曲折廊,便从主街来到临溪的短街,豁然开朗,极目而望,远山含翠,嘉陵江澄碧,江天一色,“一江碧水亘古流,往事雨打风吹去”。</p> <p class="ql-block">曲折廊不是简单的过道,从廊往下走,曲折竞时,可由溪入嘉陵江,据说是大户人家为防意外,快速到达船上撤离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依山而建、飞檐翘角,从正面看是一座木质吊脚楼。观音阁所依的山,就是卧在缙云山脚的一座小山。</p><p class="ql-block">1940年,全国六大书局的正中书局搬到观音阁。为了躲避日机轰炸,书局在观音阁下凿了一个防空洞,生产车间就设在洞里。与教育部合作,当时的中小学教材大多是这里印制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术大师”张之江一生提倡武术健身,于1933年创办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后来迁至金刚碑。在此坚持不懈整理武术,开展教学辅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国术体校为四层楼房,在一层扩出约二十米长的镜子房,江面、古树、建筑、行人映入镜中,眼前的世界与镜中的世界交织在一起,美化了大面积砖墙体的单调呆板,融入古村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卢作孚创办“兼善食堂”赈济四方难民,今天兼善包子仍在飘香。北碚城区也有一个初级学府叫兼善中学,为卢作孚先生根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取名修建。</p> <p class="ql-block">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章伯钧来到金刚碑,用竹管引水解决用水难题。1939年“利民制革厂”挂牌,生产抗战时期的军需用品。</p> <p class="ql-block">翁文灏,著名地质学家,1937年任经济部长,在抗战期间主管经济建设。孙越崎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抗战期间把家安在金刚碑,两家共用的一幢小楼,名为“灏崎”公馆。</p> <p class="ql-block">中福煤矿是全国排三的大型煤矿,翁文灏任董事长,孙越崎任总经理。抗战时中福原计划迁到湘潭,卢作孚在汉口获悉后,向翁文灏力荐改迁重庆。中福、天府煤矿和北川铁路三家企业合股,在北碚成立天府矿业公司,孙越崎任天府、嘉阳、威远、石燕四个煤矿总经理。中福公司总部设在金刚碑。</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建设了北温新村,供大量内迁或空袭疏散居民居住。</p><p class="ql-block">1941年4月在重庆成立中国滑翔运动总会,旨在培养空军干部,在北碚修建了滑翔机场。1942年在金刚碑建立了滑翔机修造所,由航空工程专家钱自诚博士任所长。</p><p class="ql-block">阎宝航,情报战线最出色的国际战略情报专家,把他的秘密电台也设在了金刚碑。</p> <p class="ql-block">向阳院,是金刚碑的交通节点,院内有一棵冠幅硕大的黄桷树,黄桷树很古老,向阳楼却是八九十年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雷锋的塑像高高屹立,传达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秋霞的城堡,屋主李兴喜是改革开放后的金刚碑首富,1987年落成了这栋房子。</p><p class="ql-block">女儿李秋霞在日记里回忆道:我的家像一个小城堡一样,里面住着爸爸妈妈还有爷爷,还有很多小动物,我们一家人在爸爸设计的房子里面快乐地生活着。夏天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到屋顶纳凉,我最喜欢躺在凉板上数星星,那是满天的星光,妈妈给我打着扇子,我就睡着了。爸爸在屋顶种了很多葡萄树,一到夏天会结很多葡萄。那个时候爸爸让猴子去看着葡萄,赶走麻雀,结果就是麻雀确实没有来,葡萄掉了一地。</p><p class="ql-block">金刚碑的高光时刻远去,续写的是凡人的凡人故事,也许抗战艰难岁月之后的和平岁月,就是如此简单的幸福吧。</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的温泉源于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温塘峡,和北温泉同属一脉,在竹林中泡温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那么一泡洗俗尘了?</p> <p class="ql-block">在金刚碑历史建筑中,展出现代艺术作品,实在是看不懂。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如何让逝去的文化重焕光芒?保留当地文化特色,让作品融入现场,让两者之间发生剧烈的反应,传递出强大的能量。”</p><p class="ql-block">圆盘像是钟盘表示时间,星光与光瀑表示时光或理想,断电线上的工业垃圾长出了青苔,似乎是表达:时间、精神、工业、生命之间的关系。奇怪的是在这堆杂乱不明的东西里拍人像照挺好看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作品好理解一点,心里开出了花,心花怒放?</p> <p class="ql-block">附注一:北碚之父卢作孚</p><p class="ql-block">1927年,卢作孚担任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以民生公司为后盾,在重庆北碚开展了乡村建设实验。创办北川铁路、富源水电厂、天府煤矿、三峡染织厂、西山坪农场、北碚农村银行、消费合作社等。</p><p class="ql-block">重视科学文化教育,成立嘉陵文化基金会,开办实用小学、兼善中学等学校;创办中国第一个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p><p class="ql-block">以青岛的建设为蓝图,修建图书馆、运动场、民众俱乐部、医院、北温泉公园、平民公园、西山坪植物园。</p><p class="ql-block">北碚这个曾经的土匪窝,从1927年卢作孚开始建设起,3年闻名全川,4年闻名全国,抗战时期闻名全世界。抗战胜利后,联合国出版的中国地图上只标明北平、上海和北碚三个城市。</p><p class="ql-block">附注二:翁文灏、卢作孚与地调所、西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翁文灏从1913年地质调查所成立起,工作至1937年,并担任所长十年。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的百余位科学家中,有近50位当选两院院士。该所的裴文中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卢作孚对他所敬重的地调查所倾力相助,借出西部科学院作工作场地。</p><p class="ql-block">西部科学院、地质调查所以及内迁北碚的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关,共同组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卢作孚、翁文灏为博物馆创始人,现为重庆自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附注三:抗战时期,迀入金刚碑的单位与机构</p><p class="ql-block">金刚碑还是北碚五个小型工业园区之一,有协兴染织厂等。</p><p class="ql-block">学校有:草堂国学专科学校、战区第三初中进修班,教育部战区学生指导处工艺班。</p><p class="ql-block">科研单位有: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地理研究所,中央工业试验所,气象研究所。</p><p class="ql-block">文艺单位有:游艺班、汉剧训练班、教育部实验剧队,这里被设成戏剧教育实验区。</p><p class="ql-block">此外还办有勉仁医院,以及经济部燃料管理处,国民劳工服务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