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承德避暑山庄

金山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5日,我们参加了“大连海乐户外旅游”团游承德、塞罕坝草原5日游,早上6:30分我们乘坐的牌照辽B M8527宇通空调豪华巴士从香炉礁出发。</p><p class="ql-block">  我们旅游团一行50人,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去寻找诗和远方的征程。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乐此不彼,我们的心早</p><p class="ql-block">已飞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大连海乐户外旅游”的经理——宋大哥——宋天俊、退休水手,于2011年、时年57岁,从北京徒步走到三亚, 历时108天,全程3300多公里,又于2013年6月从漠河徒步走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  在首届国际(中国肇庆)第四届徒步人物评选中,他摘得本届十大徒步人物的桂冠。</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承德最早只是清朝一处行宫,康熙当皇帝后,虽然平定“三藩之乱”,并统一了全国。但康熙在清军历次战争中,发现清军已经失去在关外哪种“虎狼”之风,战斗力有所弱化。</p><p class="ql-block"> 康熙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皇帝,面对清军战斗力的弱化,他决定建一处狩猎场地,通过围猎提高清军的战斗力,因此选定了离北京较近的承德作为皇家猎场。</p><p class="ql-block"> 因此,最初承德的定位是康熙的练兵场,但要练兵总要有吃住的地方,于是康熙皇帝开始在承德营建行宫。康熙先后建造了12处行宫,其中承德只是作为其中一处。</p> <p class="ql-block"> 承德行宫的营建从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共分为两个阶段,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五十八年是破土动工阶段,在此阶段,根据康熙的想法,挖掘了人工湖泊,还营造了一些岛屿。经过十多年营建,行宫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 承德行宫的第二阶段是乾隆皇帝在位时兴建,主要进行了护建和修缮,承德行宫的功能更加完善。承德避暑山庄形成了清朝练兵、处理行政的一处重要场所,相当于“第二个紫禁城”,其地位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  清朝除了雍正皇帝外,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很多皇帝在此地进行练兵围猎,处理政务,并消暑纳凉。</p><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除作为清朝练兵场所,皇室消暑纳凉的地方,此地并非只作为夏天所用,清朝一年四季都使用。而清朝建立承德行宫还有一个重要战略意义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从承德的地理位看,承德靠近蒙古,虽然不是清朝的边防。但清朝建立后,已经对蒙古各部落有过提防之意。蒙古已经臣服了清朝,但一些蒙古部落对清朝并非言听计从,从康熙平定准噶尔等叛乱来看,清朝入关后,蒙古强大部落对清朝一直虎视眈眈。</p><p class="ql-block"> 清朝入关后,依旧沿用明朝的都城。而北京的稳固得益于北方稳定,如果北部不稳,北京还难固守。因此,康熙皇帝意识到这一点,他名义上选定承德作为练兵及消夏之地,实际清朝的皇权进一步北移,可以有效处置北方不听话部落,巩固清朝北部疆域。</p> <p class="ql-block">  清朝与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清朝大臣便是在承德向康熙汇报与俄谈判情况。此后,康熙平定准噶尔和回乱时,他把承德当作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1788年,乾隆皇帝平定林爽文起义,也把承德作为指挥中心。此后乾隆在平定安南和清缅战争时,承德与紫禁城并列成为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  从承德距北京的距离看,只有230多公里,现在来看这个距离很近。但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二百多公里是一天的路程。因此把承德作为政务和军事指挥中心,清朝皇帝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京城事务,即使京城丢失,承德发兵也可以迅速救援。如果清朝把避暑之地选在北方海边,就离京城较远,也不利于清朝练兵。</p><p class="ql-block">从这些历史因素看,清朝选择避暑山庄主要还是承担稳固北部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承德行宫建立后,康熙在承德接见了蒙古各王公大臣,甚至在这里册封各个蒙古王公,安抚他们。而且康熙还在承德接见蒙古佛教喇嘛。</p> <p class="ql-block">  乾隆时期,土尔扈特回归时,乾隆就在承德接见了土尔扈特的首领渥巴锡。乾隆对土尔扈特的回归很高兴,他写了两篇文章,用汉、蒙、满、藏四种语言刻于石碑,立在承德。</p><p class="ql-block"> 乾隆还在承德接见并册封了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承德也因此成了各个民族和宗教汇聚之地。乾隆在承德修建很多寺庙和宫殿,而且从建筑风格上看,吸收了汉蒙藏的一些建筑风格,实现了南北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比如外八庙的建筑风格虽然是以汉式宫殿为基调,但内部却吸收了蒙、维、藏的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 为了活跃车上气氛,给大家营造一个欢乐氛围,几位歌友兴奋的唱起经典老歌,把大家带入到幸福的回忆之中……,我也唱了一首《敢问路在何方》,虽然我没有他们几位唱的好,但还是把大家思绪引向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情景中。</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在承德建立行宫,主要利用其靠近蒙古的独特地理优势,促进汉蒙满藏四族团结融合,促进民族团结,由此看来,清朝选择承德并非纳凉缗兵那样简单,其作用又增加了一项。</p><p class="ql-block"> 从清朝建造承德避暑山庄,不能只看到皇室的奢侈的一面,更要看到清朝在战略上积极因素。</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下午5点钟我们到达了承德双峰寺高速出口,历时10多个小时、行驶800多公里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 按照承德市政府防疫要求我们一下高速就做核酸检测。</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一清早我来到了避暑山庄正门——丽正门门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和好友在避暑山庄外、武烈河公园散步,观看早起的市民练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  承德满汉全席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武烈河的由来:清朝皇室中一位皇子小的时候经常在此河边玩耍,一次因为好奇,问身边随从,“这条河叫什么名字?”</p><p class="ql-block">随从不知道,于是该皇子便为了纪念先祖,亲自为这条河取名武烈。因为清太祖谥号“武皇帝”,也就是武皇帝列代之河,有纪念先祖怀念英烈之意。</p> <p class="ql-block">  武烈河,从承德市中心静静地流过,无私的滋养着这座城市,被誉为承德人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 武烈河是滦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古称武列水。发源于燕山主脉七老图山,流经承德汇入市区南郊的滦河。</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外的武烈河</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帝的夏宫。是由帝宫室、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必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宫殿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随团来到避暑山庄丽正门前合影留念,然后我们从丽正门进入避暑山庄的宫殿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导游穿过丽正门向“避暑山庄博物馆”前走去,并且用手机拍摄了照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道门,二尊铜狮展现在我们眼前 伫立于避暑山庄正宫区内午门,雄狮脚踩乾坤球寓意独掌乾坤,雌狮脚踩幼狮寓意门道昌盛,二尊铜狮是皇家威严,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澹泊敬诚</p><p class="ql-block"> 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乾隆十九年(1754)用楠木改建。康熙帝御题“澹泊敬诚”。“澹泊”源于《易经》之“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意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此殿是清帝举行重大庆典、接受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澹泊敬诚”宫殿前的长廊稍息,并拍照留念。然后我们随团向前去游览“四知书屋”。</p> <p class="ql-block"> 四知书屋</p><p class="ql-block"> 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帝御题“依清旷”,之后乾隆帝增题“四知书屋”。“四知”源于《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诠释了乾隆帝“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治世之道。此清帝接见近臣、少数民族首领和临朝更衣小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九间照房</p><p class="ql-block"> 亦称“万岁照房”,共计19间,一字排开,中三间设作佛堂,乾隆帝御题“宝筏喻”,是随侍人员候差之所。以照房为界,正宫区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烟波致爽</p><p class="ql-block"> 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因热河"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故康熙帝御题“烟波致爽”。殿内设明厅、暖阁、佛堂,为清帝寝宫,嘉庆、咸丰二帝均驾崩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避暑山庄宫殿区游览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从“云山胜地”走出宫殿区,来到湖区。</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湖泊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湖泊区中、西部为上湖、如意湖。两湖与澄湖共同围成了湖区最大岛—如意洲。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形似如意而得名,是热河行宫时清帝最早的起居理政的宫殿区。康熙、乾隆帝提名的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中,有十二景荟萃于此。烟雨楼对南、沿澄湖、上湖,有观景亭澄波迭翠、青晖亭、含润亭,可远眺烟雨楼、金山岛。岛东部为法林寺,又名般若相,是避暑山庄早期的一座佛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团驴友在金山岛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烟雨楼</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在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为澄湖视高点,凭栏远望,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等历历在目。夏秋时湖中荷莲争妍,湖上雾漫,状若烟云,别有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  王家玉、春光美、曹丽、小霞,我们分别在烟雨楼的湖岸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热河”来源自蒙语“哈伦告卢”,意思是热的河流,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温泉注入,故而冬日非严寒而不封冻。冬日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气而凝结成雾,故称热河。</p> <p class="ql-block"> 热河省,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中国旧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1914年2月划出,1955年7月29日撤销。位于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包括现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内蒙的赤峰地区、通辽部分地区、辽宁的朝阳、阜新、葫芦岛市建昌县地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热河泉走出湖泊区前往避暑山庄的“围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山庄的苑景区的湖泊区来到了山庄平原区的“围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山庄游历了近4个小时,也没满足我们两只“贪婪”的眼睛的奢望,还依恋着山庄的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和湖泊的沿澄湖、上湖,观景亭澄波迭翠、青晖亭、含润亭、烟雨楼、金山岛的美景,虽然我已经是第二次游山庄了,但是我即将出园之时,还是久久凝望,不舍离去,避暑山庄真美,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在僧帽山上一览承德市全景</p>